浙江大学600名志愿者扮靓杭州清明节

清明时节,扫墓踏青,杭城各处人潮涌动。在杭州最美的春天里,有一群最美的人——浙大至美公益协会组织600名志愿者放弃了小长假的休息,在各大陵园、景区、交通枢纽维护秩序、服务群众,积极倡导文明祭祀理念。

“您好,现在是红灯,请稍等一会再过马路!”在杭州市上城区龙翔桥路口,一群头戴红色志愿帽、手持文明出行小红旗的文明引导志愿者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就是浙江大学至美公益协会志愿服务队。4月5日至7日,清明小长假,浙江大学至美公益协会组织600名大学志愿者分别来到杭州东站、市区红绿灯路口、七大公墓林区,开展志愿服务。

据悉,此次主题为“青春志愿行,温暖追思路”的志愿者服务活动是由浙大团委和浙大至美协会共同组织的,共有6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报名参加了此次志愿者活动。活动主要通过倡导文明祭祀、帮忙车站维持秩序、充当旅客的引路向导、向旅客提供简单医疗救助服务等方式,来服务清明节回家扫墓的旅客,感恩社会。 为让居民能在清明节期间文明祭祀,3月25日开始,浙大至美协会通过微信公众号、海报、横幅等开展了“文明祭扫我先行”、”网上祭英烈“等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居民以环保、节约、低碳的文明方式缅怀逝者,用更加健康、文明的方式表达对已故亲人的哀思。通过此次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居民在尊重传统的同时也增强环保意识,形成文明健康的社会新风尚。


浙江大学600名志愿者扮靓杭州清明节


4月5日上午8点前,浙大志愿者们准时来到各自的服务网点,在车站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有序的来到自己的岗位上开始顶岗为旅客服务。由于是清明小长假的第一天,杭州东站迎来了客流量的高峰期。虽然车站内十分嘈杂,进出站的人员也十分密集,志愿者们的工作量很大,但是几乎所有的志愿者们的激情都依然高涨。他们四、五人一组被分派到不同的岗位上去服务往来的旅客:有的在售票点帮助车站的工作人员维持秩序,有的在售票大厅里为旅客指路、答疑,医学院学生还组成了医疗小分队,做起了医护工作……

为确保乘客有序安全进出杭州东站地铁闸口,浙大志愿者们拿起喇叭站在高位上进行秩序维护,一个班次下来大家的嗓子喊哑是常态。“今天遇到了好几位推着婴儿手推车的乘客,手推车太宽过不了闸机,引起了后面的拥堵。”在东站地铁进站闸机岗位服务的王雯说。遇到这样的情况,志愿者们便会马上徒手将推车抬起搬过闸机。“不管怎么样,秩序和安全都是第一位的!”

小长假里,浙大至美公益协会安排200余名志愿者在杭州东站、杭州汽车客运中心站、汽车南站、汽车西站、汽车北站志愿服务,志愿者们通过发放宣传手册、鲜花换鞭炮等方式,号召市民用更绿色、环保、生态的祭扫方式,倡议市民用更加文明的方式来寄托对先辈的思念之情。


浙江大学600名志愿者扮靓杭州清明节


“杭州的志愿者真热情,我们问了一下路,他们把换乘路线讲解得清清楚楚!”来自北京的游客张夏一家对浙大志愿者伸出了大拇指。

“阿姨,这里有一些鲜花,可以换您带来的香蜡钱纸吗?”“叔叔您好,请将您的寄语写在黄丝带上,支持文明祭扫”......这些劝导语张迅一天就说了几百遍。他是浙江大学医学院的学生,4月5日早上不到8点,他就和学校的其他40名志愿者来到南山陵园参加文明祭扫劝导服务。从4月5日开始,浙大300多名志愿者早早来到杭州南山陵园、杭州第二公墓、半山公墓、华侨公墓、安贤陵园、龙居寺陵园、钱江陵园等七大陵园路口值勤,开始了为期3天的志愿服务工作。清明期间,浙大至美公益协会承担起墓区森林防火、疏导交通、指挥停车等工作,确保群众扫墓的有序进行。清明当天是扫墓祭祖人数最多的一天,浙大学子主动请缨要求到一线上岗,有的在各重要路口管好“入口关”,积极做好“文明扫墓、安全扫墓”的宣传工作,劝说扫墓人员放下易燃迷信物品,送上一束菊花;有的指挥来往车辆以及前来扫墓车辆的停放;有的组成巡逻队,进一步加强了清明期间的防火护林工作。清明期间,浙大300多名青年志愿者的努力,保证了清明祭扫活动的安全、文明、有序进行,营造了文明、安全的祭扫氛围。

浙江大学至美公益协会组织的7个志愿者小分队,绕着七大陵园一遍遍地巡逻。劝导、及时熄灭残留的明火、为市民指路、维护高峰时段的人流秩序……一天忙下来,每个同学手机里的计步器数字轻松过3万。“清明小长假组织同学们来做志愿者,虽然不能回家,但能为倡导文明祭祀、传播公益理念做一点点贡献,我觉得挺有意义。”浙大至美公益协会会长张馨月说。

清明小长假期间,西湖景区游客数量激增。为了更好地服务游客,浙大至美协会在西湖边各大景区每天都有120余名志愿者参与上岗服务。除了固定的西湖微笑亭服务点之外,断桥、太子湾、灵隐等游客量大的景点增设了20余个“微笑点”。志愿者们在这些“微笑点”内开展旅游咨询引导、量血压、共享单车文明骑行、文明游园等服务。 (浙江大学团委 张馨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