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稱“見面傳”的麻疹 你瞭解多少?

麻疹是兒童最常見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之一,其傳染性很強,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種疫苗的地區易發生流行,2-3年一次大流行,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此病毒抵抗力不強,對乾燥、日光、高溫均敏感,紫外線、過氧乙酸、甲醛、乳酸和乙醚等對麻疹病毒均有殺滅作用,但在低溫中能長期存活。傳播途徑是由麻疹病人的眼淚、鼻、口、咽和氣管等分泌物中,通過噴嚏、咳嗽和說話等由飛沫傳播,所以外號是“見面傳”。

麻疹的症狀:

麻疹臨床上分為潛伏期、前驅期、出疹期、恢復期共四期。

兒童患麻疹:臨床表現如持續性發熱、咽痛、畏光、流淚、眼結膜紅腫等,並在口腔頰黏膜處見到麻疹黏膜斑(柯氏斑)。

成年人患麻疹:臨床症狀主要是高熱,可達40℃。咳嗽、流淚、流涕、噁心、嘔吐、腹瀉、腹痛,肌肉疼痛、背部疼痛、關節疼痛者也較多見,大部分患者會出現肝臟功能受損的表現,如谷丙轉氨酶升高等。

臨床上也有重症麻疹的病案發熱高達40℃以上,中毒症狀重,伴驚厥、昏迷。

皮疹融合呈紫藍色者,常有黏膜出血,如鼻出血、嘔血、咯血、血尿、血小板減少等,稱為黑麻疹。皮疹少,色暗淡,常為循環不良表現,此型患兒死亡率高。

麻疹最常見的合併症還有肺炎、腦炎、心功能不全等。因此,患麻疹後最好到醫院診治,以免發生嚴重的併發症。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小兒還是成人在高熱期間,千萬不要用高效退熱藥,以免使疹子出不透,造成病情的加重。

併發症

1.喉、氣管、支氣管炎麻疹病毒本身可導致整個呼吸道炎症。由於3歲以下的小兒喉腔狹小、黏膜層血管豐富、結締組織鬆弛,如繼發細菌或病毒感染,可造成呼吸道阻塞。臨床表現為聲音嘶啞、犬吠樣咳嗽、吸氣性呼吸困難及三凹徵,嚴重者可窒息死亡。

2.肺炎由麻疹病毒引起的間質性肺炎。支氣管肺炎更常見,為細菌繼發感染所致,常見致病菌有肺炎鏈球菌、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嗜血性流感桿菌等,故易併發膿胸或膿氣胸。艾滋病病人合併麻疹肺炎,常可致命。

3.心肌炎較少見,但一過性心電圖改變常見。

4.神經系統併發症。

麻疹腦炎發病率較低,一千個麻疹病兒中有1-2個患此病。多在出疹後2-5天再次發熱,頭疼、嗜睡、驚厥、突然昏迷等症狀。外周血白細胞增多,腦脊液改變為:細胞數輕、中度升高,以淋巴細胞為主,蛋白增多,糖正常。病死率達10%-25%;存活者中20%-50%留有運動、智力或精神上的後遺症。

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是一種急性感染的遲發性併發症,表現為大腦機能的漸進性衰退,病情嚴重,預後差。但發病率極低,約為百萬分之一;在神經系統症狀出現前4~8年有典型麻疹史,並完全恢復。85%起病在5-15歲,開始症狀很隱匿,有輕微的行為改變和學習障礙,隨即智力低下,並出現對稱性、重複的肌陣攣,間隔5-10秒;隨疾病進展,出現各種異常運動和神經功能障礙,有共濟失調、視網膜病、視神經萎縮等;最後發展至木僵、昏迷、自主功能障礙、去大腦強直等。病程快慢不一,大部分病人在診斷後l-3年死亡,個別能存活10年以上。

格林-巴利綜合徵、偏癱、大腦血栓性靜脈炎和球后視神經炎均少見。

5.結核病惡化麻疹患兒的免疫反應受到暫時抑制,對結核菌素的遲發性皮膚超敏反應消失,可持續幾周,使原有潛伏結核病灶變為活動病灶,出現結核病的臨床表現,甚至播散而致粟粒型肺結核或結核性腦膜炎。

6.營養不良與維生素A缺乏症麻疹過程中由於高熱、食慾不振,可使患兒營養狀況變差、消瘦;常見維生素A缺乏,角膜呈混濁、軟化,且發展極迅速,最後導致失明。

預防:

麻疹的主要措施是隔離患者。對兒童進行人工主動免疫,提高機體的免疫力。目前,國內外普遍實行麻疹減毒活疫苗接種,使麻疹發病率大幅度下降。

我國規定,初次免疫為8月齡,1年後及學齡前再加強免疫。這種疫苗皮下注射,陽轉率可達90%以上,副作用小,免疫力可持續10年左右。

未注射過疫苗又與麻疹患兒接觸的易感兒童:可在接觸後的5天內肌注健康成人全血、麻疹恢復期人血清或丙種球蛋白都有一定的預防效果。

家中有麻疹患者:儘量讓家中老人和小孩分開居住,開窗通風能降低病毒的傳播,儘量少去公共場所,如若必須出門,需戴好口罩防止傳染他人。感染期間飲食應清淡,注意觀察體溫變化防止併發症的發生。

為什麼疫苗普及,還會流行麻疹?

中國實施計劃免疫後,麻疹發病率和病死率已明顯降低,麻疹大流行基本上得到控制。但由於人口流動增加,部分兒童麻疹疫苗漏種或免疫失敗,加之初免後隨著年齡增長而免疫力逐漸降低等原因,致使麻疹小規模流行時有發生,並且具有以下新特點。

發病年齡後移。過去麻疹發病多為5歲以下兒童,尤以1-2歲最多,現在患麻疹者大多是8個月以內嬰兒和7歲以上學齡兒童,成人偶有發病。成人麻疹中毒症狀較重,發熱多在39℃-40℃,有麻疹黏膜斑,半數患者皮疹有出血傾向,常伴有嗜睡等症狀,但併發症較少,預後良好。

輕型或非典型患者增多。皮疹以斑丘疹多見,亦可有皰疹、出血點樣皮疹等其他形態皮疹,而發熱、上呼吸道炎症及全身中毒症狀較輕,常無麻疹黏膜斑。出疹順序先從四肢出現,逐漸向胸背呈向心性發展。

發病季節後移。麻疹以10月至次年2月為發病季節,普種麻疹疫苗後,發病季節後移至每年3-5月份。

少數人患第二次麻疹,多見於發生第一次麻疹後的兩年內。由於第一次出疹時,年齡較小或病初注射了丙種球蛋白或其他原因,未能激發機體產生足夠而持久的免疫力,因而遇麻疹野毒株時,便會再次感染髮病。

(感染科劉雷)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