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梨品种改良研究概况,这些优质的梨品种你都知道吗?

来源 中国果树

我国梨种质资源丰富,现已定名的梨属植物有13个种,目前我国已经收集并安全保存的梨种质资源在2000份以上。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差异较大,各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梨品种。大多数地方品种的来历已无从考究,其中不乏一些品质优良、外形独特的梨品种,备受人们的青睐。为了满足人们对梨品质和外观的综合需求,自从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通过杂交育种途径获得120多个梨品种(品系),通过芽变选种、实生选种分别获得30、10个梨品种(品系)。

杂交育种的主要亲本资源

杂交育种仍然是最主要的选种方式。据报道,我国梨杂交育种的亲本约有50个,其中18个品种是梨育种的主要核心亲本资源(图1)。苹果梨是北方梨育种的重要亲本之一,苹果梨作父本和母本育成的品种(品系)数相当,其中具有苹果梨基因的后代多达37个;早酥作为苹果梨的后代,用作亲本杂交选育出17个品种(品系),其中早酥作为父本选育出10个品种(品系)。另外,具有新世纪梨基因的后代多达20个,具有茌梨基因的后代有13个之多。

我国梨品种改良研究概况,这些优质的梨品种你都知道吗?

不同目标的品种改良研究

抗寒品种改良研究

抗寒性在果树遗传上有母性遗传倾向,后代抗寒力主要受双亲抗寒力的影响,通常杂种抗寒性和亲本的抗寒性呈正相关。据报道,秋子梨的京白梨、南果梨与西洋梨杂交时植株形态倾向于西洋梨,抗寒力低于秋子梨,显著高于西洋梨。秋子梨的血缘占有成分的多少,与其后代抗寒力强弱呈正相关,表现为基因的累加作用,子代抗寒力普遍下降向弱的一方单向回归。梨抗寒性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杂种后代趋中变异,但有超亲植株出现。

我国梨品种改良研究概况,这些优质的梨品种你都知道吗?

京白梨

秋子梨的主要栽培品种京白梨、南果梨、鸭广梨、延边大香水梨、八里香、安梨、花盖梨、尖把梨等抗寒力较强,是抗寒育种最理想的材料。此外,白梨系的苹果梨、栖霞大香水,新疆梨系的库尔勒香梨,西洋梨系的古高、乔玛都是很好的育种亲本材料。通过种间、种内杂交已培育出很多抗寒性强、综合性状好、商品价值高的新品种,其中具代表性的有北丰、呼苹香、寒玉、硕丰、苹香、寒香、早梨18、兴城1号、柠檬黄、大慈梨、蔗梨、寒红、脆香、伏香、晚香、冬蜜、龙园洋梨、友谊1号、红金水、红秀2号、新梨3号、新梨4号和新梨6号等品种。

我国梨品种改良研究概况,这些优质的梨品种你都知道吗?

南果梨

抗病品种改良研究

目前,抗病育种仍是解决病害的最有效途径。选育抗梨黑星病的梨优良品种一直是我国梨育种的一个主要目标。许多学者研究认为,梨对黑星病的抗性呈显性遗传,抗病性对感病性为显性;一部分学者认为,抗黑星病是受单基因控制,也有学者认为是受多基因控制。不同梨品种对梨黑星病的抗病性存在明显差异,在我国西洋梨表现为免疫,日本梨较中国梨抗病,表现为中抗或高抗,中国梨较感病,以中感型居多,尤其是白梨系统的鸭梨感病最严重。张冰冰等筛选出既抗寒又抗梨黑星病的优良资源酸锅子梨、真红宵梨、西丰京白梨,这对抗寒梨深入研究和育种利用提供了优良种质资源。

我国梨品种改良研究概况,这些优质的梨品种你都知道吗?

早金香

抗梨黑星病育种应优先选择抗病品种作为亲本,西洋梨品种是我国抗梨黑星病育种的首选亲本。通过西洋梨杂交获得的优良抗黑星病梨新品种主要有早酥、八月红、五九香、锦香、新梨3号、早金香等。此外,利用白梨、秋子梨和砂梨种间或种内杂交也获得了很多高抗品种,如黄冠、秋水晶、冀蜜、早魁、云红梨1号、早梨、金瓜梨、金玉梨、华酥、新苹梨等品种,其中中梨1号、早美酥、大慈梨、雪青、寒红、早酥、龙园洋红等,不但较抗梨黑星病,其综合抗病力也较强。

不同成熟期品种改良研究

梨果实成熟期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杂交后代果实成熟期受双亲影响,表现具有趋中的特点,并出现一定比率的超亲遗传,双亲成熟期越近,早熟超亲越多,程度越大,反之则越少。我国选育的早熟品种中绝大多数都具有砂梨血统,且多数与白梨系统配置杂交组合选育而成。选择血统较远的砂梨系统品种和白梨系统品种作杂交亲本,且以前者为母本、后者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是选育梨早熟品种的理想亲本材料。早酥和新世纪是典型的早熟梨育种亲本,培育的后代一般表现成熟期趋中偏早,也有少数超亲后代,如早美酥、中梨1号、雪青、雪峰、七月酥等,其早熟性表现超亲现象。

我国梨品种改良研究概况,这些优质的梨品种你都知道吗?

早酥梨

台农2号是我国台湾省以横山梨和新世纪杂交选育的早熟梨新品种,在福建省上杭县表现良好,台湾省培育的青花梨、赤花梨在东南沿海地区表现较好。台农1号明福梨是台湾省以日本梨商业品种与台湾横山梨进行杂交培育而成的一个短低温型晚熟梨品种,在福建省建宁县有一定发展。我国育成的新品种中,早熟品种翠冠、中梨1号、早酥、雪青、金水2号、鄂梨1号、七月酥、早美酥、新杭、西子绿等,中熟梨品种黄冠、黄花、玉露香梨、红香酥、五九香、八月酥、八月红等,以及晚熟梨品种金花4号、锦丰、华梨1号、晋蜜梨、大南果梨等,在生产上栽培面积较大。

我国梨品种改良研究概况,这些优质的梨品种你都知道吗?

玉露香梨

红色果品种改良研究

果皮色泽的遗传十分复杂,一般认为果实皮色是带数量遗传特点的质量性状遗传。在梨果色泽的遗传上,黄色对绿色呈显性,其在杂交后代中的比重为60%~70%。褐色对绿色表现显性,且呈质量性状遗传,控制皮色的基因在2对以上;西洋梨中某些果皮带红色的品种与不带红色的某些品种杂交,后代中一部分个体带红色。果实色泽的遗传倾向表现为褐、黄、黄绿色均为显性,不同组合红色后代的比例不同。库尔勒香梨作为果实具有红色条纹的品种,其杂交后代果实带有彩色的比重颇高。苹果梨外观有红晕,通过杂交选育出的后代品种中多数仍有红晕,若另一亲本也有红晕,则后代品种有红晕的几率更大,果实着色更好。

我国梨品种改良研究概况,这些优质的梨品种你都知道吗?

红香酥

梨以黄色和绿色品种最多,黄褐色和黄绿色次之,红色最少,目前我国和世界市场上的红色梨品种仍是少数。我国具有丰富的红色梨种质资源,这些资源是培育红色梨品种的重要亲本,而且是研究红色基因遗传规律的重要物质基础。国内选育出的红皮梨品种主要有红香酥、红香蜜、红酥脆、满天红、美人酥、八月红、硕丰、寒红、红金秋、红南果、云红梨1号、早酥红、奥冠红梨、矮红梨、红月梨等。

紧凑型品种改良研究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梨矮化资源研究,相继选出一些矮化砧木和紧凑型资源。蒲富慎等调查研究发现,梨的矮化品种资源在西洋梨系统与秋子梨种间杂种中出现的较多,并具有较强的矮化遗传传递力。贾敬贤等通过研究锦香(南果梨×巴梨)实生后代的遗传规律,初步认为株型是受隐性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株高是数量性状;推测认为紧凑型是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2对隐性基因控制,只要有1对为同质隐性,即表现为紧凑型。

我国梨品种改良研究概况,这些优质的梨品种你都知道吗?

中矮1号20年生以上大树

贾敬贤等培育出了适合我国梨树矮化密植栽培的中矮1号、中矮2号,并通过了梨中间砧早期丰产及矮化性试验,已在我国部分梨矮化密植园中推广应用,表现出矮化、抗病、早结果、早丰产的优良特性。李登科等开展杂交育种,选出K13、K19、K21、K28、K30、K31等K系矮化砧木。刘延杰以抗寒与矮化为育种目标,选育出矮化种质4份(8404、81-33-1、81-14-1、80-1-7),并进行了性状调查和解剖分析等方面的评价。姜淑苓等报道,选育的香红蜜梨树冠矮化、树势中庸,是梨树半矮化新品系,适宜于露地矮化密植和设施栽培。

倍性改良研究

梨树和其他植物一样,其多倍体品种与二倍体品种相比,一般表现为枝、叶、果、花等的巨大性。黄礼森等研究发现,大水核梨、沙01、大鸭梨3个多倍体梨品种的果实含糖量都低于其对照二倍体品种,某些抗性也低于其二倍体品种。蒲富慎等对400多份梨资源进行染色体数目观察,发现有26个多倍体品种,其中大鸭梨、沙01为四倍体,其余均为三倍体。李树玲等分别对大鸭梨与苹果梨F1代、大鸭梨与大南果梨F1代的单株染色体数目进行了鉴定,其F1代中多倍体出现率分别是87.5%、72.8%。刘凤君等报道,花盖王是从花盖梨中选出的芽变新品种,被鉴定为四倍体。任爱华等报道,龙园洋红是梨三倍体优良新品种,抗寒性强。孙清荣等报道,利用γ-射线照射梨试管苗,获得三倍体和四倍体植株;孙洪雁等报道,以二倍体梨品种试管苗的离体叶片为外植体,利用秋水仙碱处理,经流式细胞仪鉴定获得了三倍体、四倍体和混倍体植株。田路明等利用流式细胞仪鉴定国家梨种质资源圃保存的梨种质资源,新发现9份三倍体资源。

其他研究

苹果和梨的属间杂交试验中,国外学者多以梨为母本、苹果为父本,发现杂交后代缺乏生活力;国内多以苹果为母本、梨为父本,结果发现杂交后代生活力较强,且获得一些杂种后代。张修仁等以元帅苹果为母本、苹果梨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出一个优系单株,命名为甘金,通过鉴定证明是元帅苹果与苹果梨的属间杂种。国内关于梨辐射育种的报道较少,李志英等从1981年起对梨进行辐射育种研究,选出了朝辐1号等优良新品系。

果树花药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已有不少报道,国外曾报道在西洋梨上获得小原胚,国内有关梨花药培养的研究不多,杨振英等已成功利用锦丰梨花药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建立梨的高效再生体系,是获得转基因植株的关键,国内不少学者利用叶片、茎尖、腋芽和叶柄等进行梨再生研究。此外,赵瑞华等将抗真菌-硫堇蛋白Rs-afp1基因转入丰产梨,汤绍虎等将抗虫的Cry1Ac基因转入雪青梨,均获得了转基因植株。

回顾与展望

建国初期,我国参照苏联的模式,相继开展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逐步建立了各省级品种审定制度。1982年5月22日,《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试行条例》《品种区域试验管理办法(试行草案)》颁布实施,标志着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制度在我国建立。2017年5月1日,农业部实施《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要求新登记品种必须提交相关国家种质库(圃)备案保存,以利于登记品种的规范管理。该办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进入了新时代,通过与新品种保护制度相结合,并行使用,将有利于促进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研发和商业化,规范市场行为和打击假冒侵权。

我国梨品种改良研究概况,这些优质的梨品种你都知道吗?

回顾过去,我国在梨品种改良方面,已取得可喜的成果,我国是梨品种资源大国,但是在世界上还不是梨出口强国,目前我国还没有选育出在世界上畅销的梨新品种,我国的梨出口多数还是以优异地方品种为主。我国的梨品种改良仍然面临挑战,尤其是在培育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新品种方面,在种质创新理论和品种改良实践方面,仍有许多工作要做。结合最新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和新品种保护权制度,只有做好这2个方面工作,才能更好地实现梨新品种的研发和商业化运作,才能有利于我国梨新品种在国际市场的发展。

我国梨品种改良研究概况,这些优质的梨品种你都知道吗?

在种质资源利用上,一方面,充分利用我国原产梨种质资源。我国的梨种质资源基本上能满足绝大多数的育种需求,杂交育种所用的品种资源相当少,大多数梨品种资源仍未被开发利用,野生种质资源的利用率更低。另一方面,积极利用国外梨种质资源。我国育成的优异新品种中,许多是利用国外梨种质资源培育成功的,充分展示了远缘杂交的价值。

在品种改良方式上,杂交选种仍然是种质创新的主要途径,从理论上讲,杂交后代群体越多,优异种质出现的几率越高;加强分子水平的研究,定位出更多的目标性状的基因标记,以分子标记辅助传统的杂交育种,以提高育种效率;注重芽变和实生选种,发动群众去发现芽变,尤其地方品种或野生资源的优良变异类型;积极探索其他的种质创新途径,如人工诱变、太空诱变、花药培养、转基因和属间杂交等。

在品种改良目标上,一方面围绕抗性、不同成熟期、不同皮色、紧凑型和多倍体育种为主,兼顾其综合性状的提高和广泛的区域适应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我国野生梨种质资源,加强矮化砧木、观赏类种质、自交亲和性较高和专用加工类型种质的选育与开发。

声 明:摘编自《中国果树》2019年第2期“我国梨品种改良研究进展”(田路明,曹玉芬,董星光,张 莹,齐 丹,徐家玉,霍宏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