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蒙離婚全網痛罵,95後助理楊樂多:多大點事?

時尚先生的一篇《咪蒙離婚記》,讓咪蒙離婚再次成為話題。文章下質疑的留言大多是批評她“忘記初心”、“拋棄丈夫”的:

羅一洋還是羅一洋,咪蒙卻不再是馬凌,忘記初心的是咪蒙,也不用找那些冠冕堂皇的藉口;如果性別對換的話,這簡直就是男人成功後拋棄髮妻的故事啊。髮妻安心帶娃不浮躁不功利贏得全家人的喜愛,最後還是被無情的拋棄,連財產都不能爭取,否則就更激發男人的鄙視。作為一個女人都實在看不下去了。


這些批評把咪蒙的丈夫羅一洋假設成離婚受害者的角色,咪蒙就是那個施害者。乍一看是在為羅一洋鳴不平,實際上折射了許多人對於關係破裂、有始無終的焦慮。


咪蒙離婚全網痛罵,95後助理楊樂多:多大點事?



雖說已經9102年了,看起來“婚戀是自由的”、“關係是流動的”已經是基本常識,起碼所有人都知道關係有風險,但每次遇到分離、破裂,當事人還是會被揪出來追究責任。

而咪蒙的95後助理楊樂多,則在文中表達了不同的態度:離婚,多大點事。

不過對於這次危機公關,95後楊樂多覺得從根上就錯了,“在我們比較年輕的看來,離婚這種小事還要拿出來說幾天,我也是很驚訝了。吃個飯、離個婚,完事,大家各回各家,還能上熱搜,很無聊。” 楊樂多首先覺得咪蒙犯不著離婚,鼓勵她在婚戀上更大膽些,“不喜歡就不喜歡,喜歡別人,你去嘛”,也可以dating,但咪蒙不願意,說自己是純愛型,楊樂多說,“我們也是純愛型。”在她看來,咪蒙很土,酷勁兒只在公號文章裡,嚷著要睡小鮮肉、睡胡歌,現實中其實很慫。



咪蒙離婚全網痛罵,95後助理楊樂多:多大點事?



楊樂多的觀點,代表了部分都市年輕人對愛情、婚姻的態度:

1、結婚離婚是自己的事。自己的事自己負責,犯不著對別人交代。2、合則來不合則去,沒必要傷筋動骨。3、是關係為人服務,而不是相反,所以重要的是“我”要什麼——“喜歡別人,你去嘛”,也可以dating。


這種灑脫的態度,可以說是界限分明,安全感高,開放性強。這些都在文中與咪蒙的掙扎、羅一洋的“一輩子”等情感態度形成反差,更與咪蒙母親在關係中的被動、對穩定關係的期待涇渭分明。倒是咪蒙的兒子唯唐,與楊樂多的態度更接近:“你們離婚,我一定會非常心碎,但還是媽媽的快樂比較重要。”


咪蒙離婚全網痛罵,95後助理楊樂多:多大點事?

咪蒙一家三口




幾種態度並無高下,對咪蒙、羅一洋、咪蒙母親和兒子來說,更重要的是她們的真實需求都能得到表達,而不是非要表現得瀟灑體面。畢竟每個人身上都拖帶著一個時代,幾種態度自然帶有不同的時代感

但文中以楊樂多為代表的95後,的確提供了一種更多元、跳脫的視角,讓人在看待關係、婚姻時,不再侷限於“一男一女、一生一世”、過錯和受害的單一維度。對關係的流動和變化,年輕一代的楊樂多、唯唐,表現出更多的包容、接納和自信

這種包容和自信,在某婚戀網站發佈的《95後婚戀觀報告2017》數據中也得到一些印證。

首先是安全感

5.2%的“95後”受訪者並不認可擇偶標準這個詞。“在後續深訪中,ta們表示,無論是硬件條件還是感性要求的所謂擇偶標準,都是源自於內心對於兩性關係的不安全感,ta 們自認為並不缺乏安全感,不願因刻板的擇偶標準喪失更多機會。”


咪蒙離婚全網痛罵,95後助理楊樂多:多大點事?


其次是觀念和擇偶過程的開放,以Dating文化的流行為標誌。

“Dating文化” ,即在正式確認戀愛關係前,彼此都不拒絕和其他異性進行吃飯、逛街等較親密的接觸。超過62%的“95後”認為,在尋找愛情的過程中要儘可能給自己更多選擇的機會,其中78.3%的人表示尋找愛情的過程更是一種享受。調研結果顯示,有47.7%的“95後”表示曾同時與兩人以上約會過。


咪蒙離婚全網痛罵,95後助理楊樂多:多大點事?



這樣的安全感和開放性過去不是沒有,而是更多地作為男性特權。現在它成為更廣泛的一代人的時代特權

其中最受益的還是女性。

城市畫報曾發佈《95後女孩婚姻觀抽樣調查》,文中10位受訪者分別回答婚姻相關的幾個問題。


其中“如果你的另一半對你進行家暴,你會原諒他/她嗎?會原諒幾次?”,有8個人認為對家暴必須零容忍。對“如果你的伴侶工作繁忙,你會要求他/她參與到日常撫養孩子的過程中嗎?”有9個人認為伴侶應該參與養育過程。對“如何看待‘男孩要窮養,女孩要富養’這句話? ”有9個人認為男女不應該做差別養育。對“for非異性戀:你有可能會因為同性婚姻不合法或不被社會廣泛接受,而選擇與異性結婚嗎?為什麼?”其中的4個非異性戀受訪者都選擇不會與異性結婚。對“你認為女權是什麼?(請用一句話簡單粗暴地概括一下)”有9個人認為女權是
平權


同時男性也是被解放的。


對“‘男人就要有男子氣概,要man’——你認同這個觀點嗎?為什麼?”9個人中有7個表示不同意這個觀點。對“你能夠接受你的伴侶成為全職主夫/主婦嗎?”有5個人可以接受伴侶做全職主婦/主婦,有一個人認為若有孩子可以是更擅長帶孩子的來做全職,沒有孩子則雙方都要工作。


看起來,這些數字都展現了一個更開放、安全、多元的美好時代。但這些抽樣調查的對象大多是都市知識女性,楊樂多也是曾因月薪五萬而成為熱點的高收入群體代表,她們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時又存在階級特權和倖存者偏差,不能代表普遍的95後群體。

事實是,咪蒙母親經歷的家暴問題在95後群體中一定也存在,咪蒙的原生家庭噩夢在95後、00後中也一定仍需面對。


咪蒙離婚全網痛罵,95後助理楊樂多:多大點事?



楊樂多的灑脫,是年代特權,也是倖存者姿態。它看起來與咪蒙的掙扎形成反差,但那種敢愛敢恨、灑脫乾脆,不正是咪蒙曾試圖給自己的自媒體人設注入的性格麼?最後它顯然未能解決咪蒙深層的情感掙扎,當然也無法解決所有人的掙扎。

狂歡背後,那些問題依然存在。而情感關係裡的自信、安全和開放,這種所謂的時代特權,實際上是過去無數人的平權的努力,一點一點逐漸累積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