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单霁翔“交棒”王旭东!

官宣!单霁翔“交棒”王旭东!

4月9日,文化和旅游部官网领导名单出现更新,原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接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一职,单霁翔正式退休。

官宣!单霁翔“交棒”王旭东!

单霁翔生于1954年,江苏江宁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研究生,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高级建筑师、注册城市规划师。历任北京市文物局局长,房山区委书记,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国家文物局局长、故宫博物院院长。

2012年,58岁的单霁翔接班郑欣淼,担任故宫博物院新院长。履新后,他花了5个月时间,走遍宫里的1200座建筑、9371间房,踏破20多双布鞋。

单霁翔接任时,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长期以来开放区域只占30%,186万余件文物藏品99%沉睡在库房,来故宫的观众虽然多,但80%都是沿着中轴线参观古建,很少能接触到丰富多彩的文物。

“我是故宫第六任院长,每一任院长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单霁翔曾说,因为故宫太复杂,安全问题至关重要,“平常说做一件事要‘万无一失’,我们是‘一失万无’。”

单霁翔担任院长的这些年间,故宫开放面积由2014年的52%,达到2018年底的80%以上,8%的文物将向公众展出,实现了观众有尊严地参观故宫博物院。单霁翔还曾数度公开表示,规划到2025年故宫博物院一百年院庆的时候,开放面积能达到85.02%的目标。

官宣!单霁翔“交棒”王旭东!

王旭东,男,汉族,1967年2月生,甘肃山丹人,200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8月参加工作。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地质工程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研究馆员。

1986年9月至1990年8月在兰州大学地质系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学习。1991年6月到敦煌研究院工作,历任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副所长,敦煌研究院院长助理、保护研究所所长。2005年1月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长。2011年5月任敦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党委副书记。2013年11月任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2014年12月任敦煌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

2019年4月任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副部长级)。

中共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延伸阅读

今年1月23日,在中国旅游报社主办的2019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上单霁翔院长做了《文旅融合的故宫实践》主题演讲。让我们回顾一下他的精彩观点吧!

单霁翔谈文旅融合的故宫实践

谈文旅融合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做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说,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活起来”三个字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过去我们把故宫里的这些文物看作是已经远离今天社会的东西,看作是已经没有生命的东西,只是被观赏、被研究的对象,但是总书记的“活起来”告诉我们,这些文化遗产资源能够活在当下、活在人们生活中。它们有灿烂的过去,还应该有尊严的现在,并且还应该健康地走向未来,所以故宫在改变。我认为,文旅融合,也应该做出改变,我们有责任、有能力把文化和旅游巧妙结合起来,推动我国文化旅游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谈故宫的改变——方便每位游客

官宣!单霁翔“交棒”王旭东!

5年前,故宫的广场是一个商业化的广场,售卖与故宫文化没有关系的小商品。观众在这个面积不大的广场里买票、验票、排队,还天天在这里广播找孩子等,还没进故宫,孩子先丢了,心情能好吗?现在,我们进行了整治,把广场搞得干干净净,观众8—10分钟就能走进故宫。

这就是一场管理的变革。我们要重新审视旅游发展的逻辑,究竟是要以管理方便为中心,还是以观众方便为中心。如果以管理方便为中心,就会设置很多不方便观众的措施;如果以观众方便为中心,过去几十年的规定可能都要重新改变、重新审视。

谈扩大开放——让观众获得尊严

官宣!单霁翔“交棒”王旭东!

我是7年前到故宫博物院工作的,我来工作的第一天,办公室就给我准备了一些材料,介绍故宫博物院的情况,比如说这里是世界最大规模、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这里是世界上收藏中国文物藏品最丰富、价值最高的宝库,这里还是全世界观众来访量最多的一座博物馆。看了以后,激动人心。但是第二天,当我走到岗位上、走到观众中间后,却感受不到这些“世界之最”。材料说故宫的馆舍宏大,但是我看到70%的范围都立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非开放区,游客止步”,观众根本进不去;材料说故宫的藏品多,但是99%的藏品都沉睡在库房里面,拿出来展示的不到1%;材料说故宫的观众多,观众确实多,但是我看到的观众都是跟着旅游小旗往里面走,到故宫只是看看皇帝睡在什么地方、皇帝坐在什么地方、皇帝在哪里大婚,然后都是跟着旅游小旗走出去了,没有深度感受故宫文化的魅力。

这些现象让我反思,这些“世界之最”真的是最重要的吗?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我认为,这些文化遗产资源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为人们的现实生活做出贡献可能才是最重要的。换言之,文化之旅究竟能够获得什么,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用了3年时间对故宫的环境进行整治,室内10项内容,室外12项内容。我们对社会宣布,要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我们希望观众到故宫可以欣赏到花园般的美景,春天可以看到牡丹,夏天可以看到荷花,秋天可以看到银杏,冬天可以看到腊梅。为此,我们研发了一款手机寻花图,手机上可以告诉观众游览当天什么花在什么地方开放。

谈文物修复——让更多人了解故宫

官宣!单霁翔“交棒”王旭东!

故宫有很多历史遗憾,1923年6月,一把大火把建福宫花园烧掉了,如今国务院批准把它修复。这把大火还烧了中正殿。如今,修复后的中正殿成为故宫研究院藏传佛教展示的展厅。文物建筑的修缮是一项科学的工作,要最大限度保留历史信息,不改变文物原状,还要进行传统工艺技术非物质遗产的传承,要极其细致,尤其现在在修一些建筑密集的区域。

修古建筑要有工匠精神,修文物藏品同样要有工匠精神。《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纪录片的“演员”,都是我们的专家学者,他们数年如一日地开展陶瓷修复、木器修复、漆器修复、乐器修复,从家具、挂屏、象牙、唐卡到西洋钟表……默默无闻修缮文物的匠人,一夜间成了年轻人眼中的男神女神。没想到这部片子引起了那么多的年轻人强势围观,2018年就有1.5万人报名,希望来故宫修文物。

2020年之前,我们决心在全院共同努力下让收藏的1862690件珍贵文物件件光彩照人,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应该对社会做出的贡献。

整治环境、修缮文物,只是做了单方面的工作。文物清理好、修复好了,就可以举办更多的展览了。开放故宫,才能让更多人了解故宫,传统文化的深层价值,才能传播得更远。

我们今后两年努力的目标,就是一句话,要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对话单霁翔

官宣!单霁翔“交棒”王旭东!

记者:故宫是世界关注度最高、来访量最高的博物馆。但很多人抱怨,“去故宫不是看文物,而是去看人山人海。”面对如此庞大的参观人流,故宫采取了哪些措施?又是如何做到合理导流的?

单霁翔:旅游景区发展中,真正难题在于为每个观众服务好。我们的口号是全年无事故,但这个挑战太大了。挑战大在于故宫的观众增长速度太快:2002年故宫的年观众量第一次突破700万;仅仅过了10年,到2012年,故宫的年观众量就突破了1500万。这对景区的管理来说是个很艰巨的难题,如果平均一天接待4万名观众,3分钟就能让观众买到票;如果平均一天要接待8万名观众,故宫就会饱和;如果平均一天接待18万名观众,故宫就会崩溃。很多人形容进了故宫,一直是后面的人推着往前走,根本就没有看见周边什么样、地面什么样,这不是旅游应有状态。

我是在2012年到故宫博物院当院长的,来了后就开始跟大家一起讨论怎么平衡观众的数量、增加参观的舒适感、保证旅游的安全(包括文化遗产的安全)等。于是,故宫采取了限流措施,所以这几年观众数量增长慢了。特别是故宫采取引流措施,把旅游团有计划地通过优惠政策引导到淡季,在淡季设立免费日,包括教师免费日、医务人员免费日、大学生免费日、环卫工人免费日等,这样一方面宣传了故宫,另外一方面也提高了所有观众的舒适度。2016年,故宫观众数量没有一天超标,并且观众的总体数量还增加了,这一年故宫的观众量达到1600万。对于这个成功的尝试,我们非常喜悦。

在限流措施的基础上,故宫开始尝试实行全网购票。2014年我们鼓励大家网上买票,10天以内不到故宫可以全款退票。当时,只有2%的观众预约门票;2015年预约观众人数增长,占比为17%;2016年国家批准使用支付宝支付故宫门票,此时,预约观众数量的比例达到41%;2017年国家批准使用微信支付故宫门票,预约观众数量再次增加。2017年7月1日,故宫全面推进网络售票,开放网售当日票和现场手机扫码购票,2017年8月实现网售占比77%。这时,我们认为时机成熟了,我们关闭了所有的售票窗口,通过电子大屏幕告诉观众怎么扫码、怎么支付、怎么进入,没有预约的观众可以通过电子扫码。

记者:据说,故宫有186万件文物藏品,真正展出的只有不足1%,99%的文物藏品是沉睡在库房里。对此您怎么看?为了让更多的人欣赏到故宫文物之美,故宫有哪些举措?

单霁翔:我第一次到仪仗库一楼里,吓了一跳。我说谁躺在台阶底下呢?同事说那是周恩来总理特别指示收藏的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这么珍贵的文物怎么这个待遇?我们赶快进行了保护,进行了维护,展出来了。这些文物得不到保护的时候,是蓬头垢面,没有尊严的,当它们得到了保护和展示,就光彩照人了。

过去,故宫只开放30%的区域,2014年成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开放区域达到了52%。2015年开放区域达到了65%,2016年达到了76%,2018年达到了80%。很多过去的非开放区,今天变成了展区、展馆。比如说午门雁翅楼——紫禁城最大的一处古建筑,2800平方米的巨大空间,过去一直都是仓库,如今成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最大规模的临时展厅之一。这个展厅很忙,每天接待3.5万名观众参观。

大家知道紫禁城有四个城门和角楼,以前这些城楼作为保存文物的仓库,积了厚厚的一层尘土。我们把里面的文物小心翼翼地一件件拿下来,计划今年年底全部陈列出来。我们开放了一座座城门,沿着神武门就可以登上城墙,紫禁城的城墙是完整的,人们兴奋地沿着城墙走到王府井,走向天安门方向。

在过去,我们总把保护文物看成是文物部门和博物馆的专利。其实,保护文物是全民的责任。让每个人都有保护文物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故宫才能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开放。

记者:纵然开放再多的区域,举办再多的展览,到故宫参观的观众依然只占全球人口中很少的一部分。如何让更多人有渠道接触故宫?

单霁翔:这得靠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经过6年的努力,故宫博物院网站去年的访问量达8.91亿,位居中国文化机构第一。我们把外文网站做得更加强大,让世界各国人民通过网站了解故宫文化;我们把青少年网站做得更加活泼,让孩子们自愿走进博物馆;我们举办更多的网上展览,让人们足不出户便可参观;我们和腾讯合作,每年推出动漫、游戏创意大奖赛。

在全国的博物馆中,我们率先公布了186万件文物藏品,每一件文物都可以在网上查到相关信息。我们搭建了3个摄像室,每天源源不断地用高清晰的摄像手段把展品和建筑照片收入网站。就这样,全世界最强大的数字博物馆在这里诞生了。

过去7年,故宫在世界各地举办了160多项展览,是全世界博物馆走出自己馆舍办展览最多的一个博物馆。我们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够像世界各大博物馆那样把自身30%的文物展出来。

记者:您曾说过“年轻人如果不了解传统文化,就会变得后继乏人。”请问,如何让年轻人主动贴近传统?如何让更多的人爱上故宫?

单霁翔:过去我们的营销有两个缺点,第一是我们商店卖的东西,80%不是自己研发的,满足不了人们把博物馆带回家的愿望;第二是商店的商业气息太浓,文化气息不够。我相信文化传播的力量,文化产品里面一定要加创意两个字。什么叫文化创意产品?就是要深入研究人们的生活,随着他们生活需求研发产品;要深入挖掘自己的资源,实用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才能产生受欢迎的文创产品。由此诞生了故宫的480种不同款型的手机壳、“正大光明”的充电器、朝珠耳机、为儿童研发的拼装玩具。故宫凤凰梅花的图案很漂亮,我们就把这些文化元素提取出来,设计了女士纱巾、披肩;人们对故宫门文化印象很深,我们就做了故宫抱枕。

今天到故宫博物院,两三个小时肯定不够,人们要休息,要有喝茶吃饭的地方。于是我们把故宫的冰库利用了起来。冰库100多年没有用了,已经废了,我们发现一个门洞做餐厅挺好的,人们可以一边就餐一边能欣赏故宫神奇的建筑。

当前社会越来越开放,在中西交融的氛围中很多人追求洋气、洋节、洋文化,而实际上,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博物馆并不应该是落着尘埃、沉睡千年、毫无新意的古董,而应该挖掘本地区本博物馆的特色,出品特色节目和文创产品,激发博物馆的内生动力,带动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到2020年,故宫就600岁了,继任者王旭东将为故宫带来什么?让我们拭目以待!

官宣!单霁翔“交棒”王旭东!

相关阅读

单霁翔院长给您讲讲文旅融合的故宫实践 | 大讲坛

官宣!单霁翔“交棒”王旭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