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三菱、川崎、富士、东丽、全日空,是如何“瓜分”波音787客机的?


最近随着波音737M客机在全球市场上滑铁卢般的形象转变,这一曾经最受欢迎的客机一夜间变得惊闻骇变。作为波音客机部门最先进的客机——波音787客机在交付之初也遇到过安全问题而导致大面积停飞。特别是日本多次却表明波音787客机时日本研发制造的,这又是为何呢?




波音787客机是美国在新世纪以来全球化合作的产物,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大量采用复合材料来制造飞机关键零部件,而且整机的复合材料占比超过50%。不光在机体材料上特立独行在研发上也是标新立异的,整机其不同于波音此前研发客机的合作模式,整机统一由波音设计,最后将整个设计分不同区域分包给不同代工厂商,然后这些代工厂再根据波音设计的图纸方案批量生产波音787客机所需要的零部件。波音在78客机项目之初就将客机全部的研发和制造全部分包出去,也就是负责代工生产波音787客机零部件的代工厂不光要负责所分到的零部件的批量生产工作,还要根据波音对该机的需求,自行研发零部件的性能、尺寸设计等,也包括该零部件所有的试验工作,所以对于拿到零部件供应合同的代工厂来说,不光是淘汰了此前一大批技术等级不高的供应商,同时也是对拿到供应订单的供应商的一次升级和挑战。


但是介于飞机研发和制造属于系统性的大工程,所以该机的供应商数量还是有超过50个,虽然相比过去几百个、上千个供应商而言,供应商的数量更少了,等于是在零部件供应和后勤管理上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对于供应商来说,由于供应商数量的急剧减少,所以单个供应商得到的整机份额更多,虽然这是好事,但是在研发成本支出和后期的批量交付,自己分段以后的零部件的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日本此前一直作为波音客机重要的零部件供应商,从上世纪70年代初三菱重工就开始为波音747客机提供零部件,以后包括为波音767/777等客机提供零部件,并且随着参与这种转包和国际合作开发生产客机零部件的过程中,日本各大企业也通过不断学习和吸收改进,逐渐具备了世界水平的客机零部件研发生产经验和技术。而且参与的份额也在不断提高。从波音747客机的15%零部件供应到767客机的21%再到波音787的35%研发和制造份额。日本在波音787客机整个项目中的份额占比已经和波音是一样的。



特别是该机主要的机身、机翼等核心零部件都是由日本研发并制造的,比如该机的碳纤维机翼由日本三菱重工研发制造的,而整机的碳纤维材料全部来自日本东丽这一全球最大、最先进的碳纤维供应商。其次该机的电传飞控系统零部件由日本村田、索尼、夏普等企业提供、洗手间是日本东陶提供的、影音系统由松下和索尼提供、轮胎是日本普利司通的、化妆室、驾驶室、舱门都是由日本JAMCO提供、负责机翼和机身合并的中央翼盒是由富士重工提供、前机身和襟翼由川崎重工提供、而这些日本供应商在整个波音787客机的项目合作中,不光要负责各自的生产工作,也要负责零部件的研发、试验等工作,而这些工作对于日本自家研发客机都是有很大帮助的。就连该机使用的GE发动机里面的涡轮叶片也有日本IHI重工的身影,而全日空航空公司则是该机的启动用户和支持者。


所以说波音787客机是日本产也不为过,毕竟该机主要零部件都是日本企业研发生产的。但是这种直接将研发和生产全部分包出去的合作模式,虽然减轻了波音在该机研发上的经费成本和研发时间,但是从该机一再推迟首飞到交付之初就因为电池起火而全球停飞来看,这种纯包的研发模式在客机这种系统性工程上表现还不是很好。


魑魅涅槃


波音空难太令人担忧了!

换个方式想

假如这个品牌就是地上跑的

估计也不会让人原谅

遇难100几十人

按每车俩人计算

也得百余辆车报废人员丧生吧?

所有在生产企业干过的

都看到过企业打出的横幅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血淋淋的生命啊!

都说做企业难

难的不在产品上天入地

而是飞起来的要平稳着地!

这些保障首先是技术人员的科学态度

再有就是软硬件的保证

不能软的太软硬的不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