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東視野:東北經濟下滑的主要問題在工業的重型結構

启东视野:东北经济下滑的主要问题在工业的重型结构

長期以來,東北地區產業結構“重重輕輕”,重重,即重視重工業;輕輕,即輕視工業。一直以重工業為優勢和長項。實際上這是東北地區結構的特點,還不是優勢和長項,對這樣的省情、區情要辯證地看。

在經濟新常態下,東北重工業佔比仍然過高,並且多數處於產能過剩產業,抗風險能力弱。重化工業比重高,產業結構偏重,傳統產業優勢正在減弱,新興產業競爭力尚未形成,服務業發展仍然滯後,產能過剩加劇,創新驅動能力不強,支撐經濟發展亮點不多。

“斷崖式下滑”主要體現在工業下滑

以遼寧省為例,2015年第一季度,遼寧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降5.9%,增幅同比回落14.5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低於全國12.3個百分點,居全國末位。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降5.5%,低於全國水平(6.3%)11.8個百分點,仍然全國倒數第一。工業產品價格持續走低,壓縮企業利潤空間。上半年,全省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比上年同期下降5。3%,連續37個月下降,降幅大於全國水平(-4.6%)0.7個百分點。目前全省41個大類行業中由32個行業利潤下降。

遼寧重工業在規模以上工業中所佔比重近80%,高於全國近10個百分點。上半年,全省重工業下拉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4.3個百分點。在國家確定的產能過剩行業中,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產品在全國同類產品中佔有較大份額。從2014年產量看,鐵礦石原礦產量佔全國的12.7%,粗鋼佔全國飛7.9%,鋼材佔全國的6.2%。上半年,全省粗鋼產量僅微增0.5%,鋼材產品產量比去年同期下降3.8%,鐵礦石產量下降8.2%。受全省固定資產投資下降影響,水泥產量下降23.2%,平板玻璃產量下降46.3%。

启东视野:东北经济下滑的主要问题在工业的重型结构

重化工業多數處於產能過剩狀態

東北重化工業近年來得到國家政策和資金的支持,大部分國債項目集中在石化、鋼鐵、裝備製造等重化工行業中。始於振興開始的投資熱潮,帶來了產能過剩的負面影響,重化工業的一些領域已經出現生產規模明顯大於預期市場需求的情況,產業發展面臨嚴峻競爭環境。傳統工業行業產能利用率較低,還以遼寧為例,2013年遼寧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產品的產能利用率約為72.5%,低於國際公認的合理區間(82%-83%),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80%)。產能利用率低的行業主要集中在鋼鐵、有色、化工、建材、造船等傳統重化工業。其中,鋼鐵行業中的鍊鐵、鍊鋼產能利用率分別為66.2%和27.5%;有色金屬行業中的銅冶煉產能利用率僅為12%;化工類中塗料製造、合成材料製造產能利用率分別為61.7%和60.4%;造船業產能利用率約為62.8%。近年來東北地區新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好多企業仍屬於產能利用率較低的行業。特別是部分新建企業並非是產品的轉型、升級或創新,而是在原有產能基礎上的重複建設,這些新增加的產能,將進一步加劇東北相關行業的產能過剩,加大轉型壓力。

重化工業創新能力普遍不強

東北重化工業多數領域不具備產業核心技術和領先技術的掌控力。傳統工業中處於產業鏈條末端,“原”字號、“初”字號產品居多,冶金、化工等原材料工業普遍技術含量不高,附加值低,受市場波動影響較大。裝備製造業雖然發展基礎雄厚,但高端領域和高質量產品發展滯後,醫療設備、精密儀器、航空設備、工程機械等具有戰略意義的高技術含量產品關鍵技術自給率較低。從新型產業基地建設上看,裝備製造業基地邁出了重要步伐,國家新型原材料基地建設進展緩慢,石化行業精深加工度有所提高,冶金行業優勢不再突出。

從研發投入情況看,2002年,遼寧R&D經費投入佔全國的比重為4.9%,2012年下降到4.3%,佔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維持在1.5%左右。從科技活動的成果來看,2003年遼寧專利申請授權數佔全國的比重3.1%,2012年下降到1.82%。遼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有研發機構和活動的佔比2.7%和4.5%,在全國排名31、30位。2014年發明專利18400多項,僅為江蘇的1/8,排名15位。新產品開發及其效益均顯不足,銷售收入僅為廣東的4.1%,降速的6%,新產品數量全國排名13位,銷售額排名12位。企業核心技術匱乏,技術對外依存度較高,裝備製造業配套零部件60%以上以來進口。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不足江蘇和廣東的1/3。代表先進裝備製造業的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產業的增加值佔全國的比重僅為3%。

启东视野:东北经济下滑的主要问题在工业的重型结构

重化工業綜合競爭力不高

從傳統優勢產業來看,東北石油加工產業及冶金業等主導產業的規模在全國都佔有重要的地位,但總體上看綜合競爭力並不強。2003年遼寧全省規模以上裝備製造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佔全國同行業的3.34%,2013年為5.05%;冶金行業銷售收入佔全國同行業的比重由2003年的8.44%下降到2012年的6.6 %;石化工業銷售收入佔全國同行業的比重由2003年的6.93%下降到2012年的 5.97 %。從遼寧主要支柱產業銷售收入佔全國的比重來看,裝備製造業在全國中的地位在增強,而石化工業和冶金工業在全國中的地位在減弱。

從經濟效率指標看,遼寧傳統優勢產業的成本利潤率和總資產貢獻率普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2012年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工業成本費用利潤率全國為2.36%,遼寧僅為0.69%,總資產貢獻率全國為7.68%,遼寧為5.09%;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工業成本費用利潤率全國為0.81%,遼寧為-2.4%;通用設備製造業工業成本費用利潤率全國為7.60%,遼寧僅為6.52 %;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工業成本費用利潤率全國為6.15 %,遼寧僅為5.43 %,總資產貢獻率全國為8.36%,遼寧為3.98%;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製造業工業成本費用利潤率全國為6.41 %,遼寧僅為4.57%。

2003—2012年為什麼能夠實現高增長?

2003—2012年期間為什麼能夠以高於全國平均增速2.1個百分點的速度高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全國重化工業發展階段所需要的能源、原材料和裝備製造業。這正好發揮了東北經濟結構的優勢。在全球化趨勢影響下,東北工業發展越來越受受到國際市場的影響。隨著國際市場大宗產品價格大幅下跌,國內(粗放式)經濟“換擋”,東北的這一優勢轉化為劣勢。隨著本輪大宗商品“超級週期”逐漸接近尾聲及世界經濟政治局勢進入新一輪動盪期,原油、鐵礦石、銅等大宗商品價格出現持續下跌,世界經濟復甦步伐受到阻礙。作為中國重工業最密集的區域,東北經濟對大宗商品價格最為敏感,所受到的影響無疑也是最嚴重的,外部需求不振及投資增速下降導致經濟增速持續下滑,以往被高速增長所掩蓋的深層問題再次顯現,出現了所謂的“新東北現象”。

東北工業繼續轉型升級

東北增強工業的核心競爭力,突破“新東北現象”,就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立區域科技創新體系,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吸納整合國內外科技資源能力,加快先進科技成果的應用和產業化步伐,使高附加值產品、高技術產品、新產品數量比重和質量效益位居全國前列。一是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緊緊依靠創新驅動發展。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清理並盤活現有的存量產能,推動企業由依靠資源消耗、政策扶持向創新驅動轉變。進一步整合各項專項資金,會同金融機構,發揮資金溢出效應,撬動技改社會投資,加大對傳統產業技改支持力度,重點支持工業企業設備更新、智能化改造、綠色發展。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原材料工業基地。二是大力發展輕型工業,堅持走品牌化和集群化發展道路,積極培育龍頭企業,加快造紙、家電、塑料、照明電器、工藝美術、樂器以及棉紡、印染、化纖、針織等行業技術改造步伐,提高產業競爭力;大力發展以自主品牌為主的中高檔服裝,加速實現高技術纖維和複合材料的產業化;加快推進產業用紡織品開發和產業化,重點發展以寬幅高強工藝技術為主的多功能複合材料以及節水灌溉、儲水材料和緩釋包裝材料等農用紡織材料。三是加快“兩化融合”,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機器人及智能成套裝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航空裝備等新興產業,拿出具體的推進措施和重點,拿出落實的時間表、路線圖和需要出臺的扶持政策,堅持不懈地抓下去,直到抓出成效。四是優先發展現代物流、金融保險、商務服務、工程設計、信息諮詢等生產性服務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