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劉邦的帝王故事對我們現代人有什麼意義

劉邦這個人歷來爭議很大,爭議很大的人,往往有很豐富的內容可以挖掘。帝王的故事其實跟我們日常中的事有很多相似之處。請看下文。

看劉邦的帝王故事對我們現代人有什麼意義


敢挑頭

劉邦剛剛釋放去服役的農夫,帶領一幫跟隨者往芒碭山轉移,路上遇大蛇擋道,劉邦斬蛇而過。我們都知道,‘大蛇’在古代人眼裡是什麼分量,蛇跟老虎、狗熊不一樣,有相當程度的神秘色彩在裡面。就是現在的農村,‘蛇’依然有神秘色彩。斬蛇,不單是考驗勇力,也是考驗心力,不信邪。

捅婁子?不怕,及時修補

就拿斬蛇這件事來說,當時是解決了路的問題。引出了新問題,眾人心裡是有疑慮的。斬了蛇,會不會得報復啊,那可怎麼辦啊。後面關於‘赤帝子斬白帝子’的神話應時出爐,不但穩住人心,還將神秘色彩披到自己身上了。本來都是一幫平起平坐的哥們兒,就從這個補救措施,再加上平時名望的積累,有了層次感了。

還有個例子,就是劉邦先到關中之後,派人守住關口,不讓項羽進關中。項羽破關而入,駐軍霸上,想打劉邦。劉邦知道後,冒險參加鴻門宴,智過鬼門關。不要小瞧這個鴻門宴,這是劉邦對錯誤主動買單的代表作。不糾結,不逃避,冷靜分析,果斷冒險做補救,又有能力把補救計劃落實,這一點我非常佩服。韓信很可能就是見識過鴻門宴上劉邦的表現才想去劉邦那兒碰碰運氣的。

看劉邦的帝王故事對我們現代人有什麼意義


便宜之計和長久之謀都圍繞一個目標

我們看看封王與平異姓王。

當年鴻溝議和,雙方準備罷兵。劉邦在張良、陳平建議下撕毀協議,追擊出兵。但是單靠劉邦的力量不足以消滅項羽,當時正是一決勝負的千載良機,劉邦權衡利弊,違心承諾裂地封王以得到韓信、彭越等人的援兵。這是不得已而為之。果然此後利用機會逼反各異姓王,讓隱患爆發,滅除最大的離心力量。

當然劉邦的手段,不完全依賴武力,有很多政治手腕。立劉姓王算也是一個權宜之計。為什麼呢,當時劉邦年事已高,眾功臣年富力強勢力錯綜複雜不能跟除去異姓王一樣靠武力消滅,只能另想他法--效法周初---封同姓王。劉邦知道通過勢力的消長,將來同姓王會是帝國的隱患。劉邦對吳王劉濞說過‘漢興五十年後,東南反,那不會是你吧?’。但是,當時形勢需要扶植王室的力量,他必須要做。與之對應的,就是對人事的安排,可團結的功臣核心力量放手使用,治國理政:蕭何-曹參-王陵、陳平依次拜相。軍事上重用周勃。中央主幹力量保持穩定,政策延續,讓劉姓做皇帝的理念慢慢的深入人心。那麼將來,哪怕是劉姓諸侯王再興風作浪,沒有民變,則難有大作為,政局會重新平衡。雖然不可控,但是這個風險值得冒。

所有這些便宜之計也罷,長久之謀也好,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家天下在服務。

自知之明

往往很多人多劉邦會用人,自知之明正是知人善任的基礎。

我們看到,鴻門宴前,張良問劉邦與項羽誰厲害,劉邦琢磨琢磨說不如項羽。同樣的事,在漢中時,蕭何,韓信等人與劉邦談論起項羽來的時候,劉邦都是承認不如項羽,但是,他不但明白自己不如對手,同時,他不甘心,認為有辦法可以改變現狀,所以才與這些人討論這件事。這也是自知之明的非常關鍵的一點,不但知道、承認實力的差距,還想找對策去扭轉,知道其中充滿艱辛,仍然決心去做。

治國不如蕭何,謀劃不如張良,掠地不如韓信,然而能揚長避短,發揮自己的長處,用好人才,而不與手下爭才名。

看劉邦的帝王故事對我們現代人有什麼意義


當老大,啃硬骨頭,又得硬,又得韌

很多人以為,劉邦得了天下,屬於偷來的。我們承認,劉邦在滅秦的時候,的確遇到的對手比項羽遇到的對手要弱。然而,就是這個被認為‘弱’的人,敢去攻擊最強的項羽。敢於自己在滎陽一帶帥兵直接面對項羽。

在滎陽劉邦有多慘呢,一直被壓著摩擦,只有項羽跑回去照顧後方的時候,劉邦才能把丟的地盤再奪回來。一次靠派人假投降自己才逃生,一次破城的時候只有駕車的夏侯嬰一起逃走,一次胸部中箭差點掛掉。就這麼慘,他沒有縮到關中不出來,一直敗,一直打。派遣韓信的支線包抄策略也沒有動搖過,雖然抽調過很多兵馬,但是從沒有把韓信他們調回來。

也是靠這個,所有的豐沛功臣,沒有不服的。老大,啃的是最硬的骨頭,雖然沒有什麼戰神的稱號,但是其中的分量大家都心裡有數,因為他一直在挑戰最強的,敗不可怕,活著就是勝利,活著就接著去挑戰,自己會越來越強。這個經過也是劉邦削平異姓王的底氣。

謹以此文,獻給為美好生活一直奮鬥的眾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