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斯:將全面進入多晶PERC降本增效時代

近年來,在政策引導和市場需求的驅動下,我國光伏產業快速發展,行業加大了對電池組件結構、效率的優化與創新。“高效電池技術層出不窮,從目前成為主流的PERC技術到TOPCon、HJT,正在為光伏行業帶來更多的選擇與機遇,疊瓦、多主柵、雙面等技術也將對電池組件技術產生較大的影響”,阿特斯陽光電力集團首席技術官邢國強博士在3月28日中國光伏行業協會主辦的《2019高效電池技術及設備應用研討會》上發表了他的觀點。

邢國強從各項電池技術的量產情況、成本及功率損耗的角度對目前的高效電池技術做出了分析對比。他介紹道,PERC量產技術相對比較穩定,單晶PERC電池量產效率達到了22%,多晶PERC電池效率達到20.6%,是當前兼具高效和低成本的最佳選擇;TOPCon電池量產效率達22.5%—23%,更適合N型;HJT電池量產效率在22.5%—23.5%,目前國內外有不少企業投入量產,擁有約2.1GW產能。但這兩種電池的設備投資成本與電池成本都高於PERC電池。大幅度降低非技術成本、關鍵材料耗量降低是HJT技術大規模應用的前提條件。

阿特斯:將全面進入多晶PERC降本增效時代

邢國強表示,可通過激光摻雜選擇性發射器(LDSE)技術與氧化工藝,使用鹼拋光設備,超細柵線,AlOx替代鈍化鍍膜等方式進一步提升PERC電池效率。

阿特斯:將全面進入多晶PERC降本增效時代

中國光伏產業發展路線圖(2018年版)中指出,目前各類晶硅電池生產技術進步迅速,規模化生產的多晶黑硅電池的平均轉換效率達到19.2%,使用PERC電池技術的單晶和多晶黑硅電池效率提升至21.8%和20.3%,N型PERC單晶電池平均轉換效率達到21.5%,雙面N型PECR電池和異質結(HJT)電池已進入量產,並且會成為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阿特斯:將全面進入多晶PERC降本增效時代

2018—2025年不同類型電池組件轉換效率變化趨勢(來源:中國光伏產業發展路線圖)

追求高效與度電成本如何平衡?

邢國強介紹道,目前美國Sun Power公司IBC電池達到了非常高的電池效率。資料顯示,Sun Power公司IBC電池量產效率已超過22%。但邢國強認為,這種超高效電池組件設備投資和製造成本高,在度電成本上並沒有優勢,開發市場有限,從而無法進行大規模擴產。

電池組件可通過研發與探索不斷提高效率與性能,國內前期領跑者項目為高效電池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發展平臺。隨著平價上網時代越來越近,更低的度電成本成為行業極力追求的方向。

邢國強在接受光伏們採訪時表示,電池效率應該與系統成本及組件端的技術相結合,在實現平價上網與高效技術之間尋找平衡點,行業在發展過程中不能一味地追求電池效率的提升,應該結合電池技術、組件技術與系統技術,探索更低的度電成本。

而談及單多晶之爭,邢國強表示,在光伏組件領域,單,多晶硅之間的路線之爭一直存在,他認為,由於國內政策引導支撐,效率較高的單晶硅更受市場青睞,但並無利好政策支撐的國外市場更加傾向於低成本電池組件。

“雙面PERC技術在幾乎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提高了電池發電效率,是目前兼具高效和低成本的最佳選擇”,邢國強表示,多晶PERC技術已成為阿特斯主流技術,後續研發將集中在雙面PERC技術的提效、降本及新設備的多元化探索等方面。

隨著全世界光伏行業的快速發展,各個企業都在不斷探索與創新新技術,與此同時知識產權糾紛風險也伴隨其中。對此,邢國強表示,對於企業而言,一方面要保護自己的產品不被侵權,另外一方面也要防止自己的產品侵犯他人的權利。提高對知識產權的重視,將對光伏行業的健康發展具有促進作用,能夠讓企業更加註重原創技術,所以企業在研發新技術的同時應該注重建立自己的知識產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