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給中小企業的5條「降本增效」建議

疫情期間,給中小企業的5條「降本增效」建議

疫情期間,給中小企業的5條「降本增效」建議

​萬事開頭難,但沒想到這麼難。

2 月 10 號是很多企業復工的第一天,終於結束了艱難的遠程辦公,但很多初創企業一復工就傳出了壞消息……

不可否認的是,人力成本依然是目前最主要的壓力,中小企業最大的訴求仍然是降低成本。活下去,已經成為現在最大的目標。


下面,順為君為大家推薦五個中小企業「降本增效」建議,閱讀文章你將瞭解:

  • 如何在困難時期保住核心團隊?
  • 如果不裁員,企業如何“降本”?
  • 如何巧妙利用各地利好政策?
  • 疫情期間,如何順利進行新一輪融資?

……


文章最後,順為君還給大家帶來了來自順為系企業「易參」的合作福利。疫情期間,我們同舟共濟!


一、保住核心團隊


幾乎每個投資人都在建議,“活著就是王道”,極致地降低成本,保住現金流是重中之重。

現在,已經有很多信號顯示這是一場持久戰了,假設在相對較長的時間內沒有重大的外部利好,而且短期內不能正常開工,房租照交、工資照發,如何捱過只出不進的危機?

所以,很多企業會選擇裁員。

但是,大規模裁員往往是企業能想到的最後一招,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相反,在危機的時候裁員會打擊團隊的士氣,危機過去以後再招聘的成本也很高,往往得不償失。

2003 年 SARS 期間,阿里對員工不拋棄不放棄,扛過了困難時期。阿里也在那段時期有了偉大企業的雛形,打造了員工和企業的事業共同體。

熬過了這段時期,團隊會是下個週期最重要的資產。他們的忠誠、默契和經驗,是需要長時間的投入才能形成的,要知道,沒有比報團取暖共同戰勝寒冷的團隊更好的回報。

千金散盡還復來,只要你的員工,尤其是骨幹員工,能夠留下來並且努力工作,疫情之後你大概率可以東山再起。如果你不想裁員,下面的方法也許對你有幫助。


疫情期間,給中小企業的5條「降本增效」建議


二、用股權激勵改善員工薪資結構


如果不裁員,這麼大的員工薪資支出怎麼辦呢?現在的現金流吃緊,那麼我們可以嘗試使用未來的錢。


未來的錢就是公司未來的增值空間,以及將會賺到的錢。可以拿這部分錢來激勵現在的員工,也就是通過股權激勵讓員工參與利潤分享。

1.規劃股權薪酬配比

股權激勵最經典的做法,是通過給員工發股權、期權,換取員工一定幅度的降薪。這種做法和單純的分紅權相比,員工的價值感受和主人翁意識會更好。


事實上,華為也曾通過“高管帶頭全員降薪”來渡過危機。

舉例來說,員工 A 的年薪是 100 萬,現在因為疫情影響,公司只能負擔 70 萬的年薪,員工A需要降薪 30 萬,以 70 萬年薪入職。那麼這 30 萬降薪幅度,怎麼補償給這個員工?假設公司估值 3000 萬,則公司需要用 1% 的期權進行折抵,即員工 A 的薪酬結構 = 70萬年薪 + 1%公司期權。

需要注意的是,發股權、期權意味著讓渡所有權,所以,我們不建議中小企業為了應對疫情,拍腦袋式大規模使用實際股權,而要選擇專業股權激勵機構,進行系統化的設計。但是,授予部分關鍵人才期權和合夥人的頭銜是可以重點考慮的。

在疫情期間實施股權激勵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容易吸引人才。疫情之下,你所在行業的很多企業都受到了衝擊,他們和你一樣困難。

如果其他底子厚的企業漲薪或者發股權來吸引人才,難免會動搖軍心,此時自己公司關鍵人才離職將會讓公司付出更大的代價。

所以,你可以考慮先改變,除了留住關鍵人才,還可能會因此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


疫情期間,給中小企業的5條「降本增效」建議

2.借鑑華為虛擬股制度

除了股權和期權,企業主也可以參考華為的虛擬股制度,也就是善用分紅權。


在 1990-2000 年間,華為只是把稅後利潤的 15% 拿出來分紅,根據級別係數、績效係數確定分配的比例,這是目前很多中小企業都在用的方法。

考慮到疫情帶來的特殊困難,活下去比賺得多更重要,今年你也可以承諾拿出更多的比例來分。

2000 年全球互聯網經濟泡沫破滅,華為迎來發展歷史上的第一個冬天,並在這一年進行了虛擬股改革,即“TUP”制度。具體做法是,員工會根據評價體系獲得一定的激勵份額,行使期限是四年,每年兌現額度為 1/4,按照當年的期末淨資產定價。

這個做法看起來像期權,其實還是虛擬股,只享受一定分紅權和增值權,沒有所有權和表決權,也不能轉讓和出售,在離開華為時自動失效,只能由公司回購,其本質就是超額利潤分紅。

總的來說,股權激勵的好處就是把員工和公司的利益捆綁在一起,增強員工的歸屬感,保持核心團隊的穩定,激發員工創造更多的利潤。

3.做好溝通工作

在疫情期間,企業主應該儘量做到每天和員工溝通,把公司的點滴進展或者困境告訴員工,畢竟企業沒了,員工再換平臺就業的成本也很高,所以大多數員工也會理解。


這樣薪酬的發放就比較靈活,削減成本和管理變革的舉措都比較容易得到支持,也只有做好溝通,員工才能認可公司的未來,股權這些長期激勵手段才有用哦。


三、政策遞送救命糧


疫情之下,企業每月最大的固定支出就是發工資。


當前,政府已經出臺了諸多扶持政策,包括財政補貼、行政審批優化、稅收減免、利率調整、外匯調整等,幫助中小企業度過難關。

總的來說,創業公司可以密切關注的政策動向包括 4 個方面:

  • 所在城市的扶持政策動向
  • 全國各地的穩崗補貼政策
  • 市場主體自發的呼喚幫扶
  • 所在園區的稅收優惠政策


第一個政策利好:「延遲復工工資減免」

例如,人社部在疫情爆發之初就迅速發文規定:企業受疫情影響,要求職工推遲復工,在一個工資支付週期內的,應該按勞動合同約定的標準支付職工工資;超過一個工資支付週期的,支付的工資不得低於最低工資標準。


事實上,各地人社局都有自己的規定。又比如,北京市規定企業可以和員工協商一致,安排員工待崗,這樣企業可以按照不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 70% 支付基本生活費。

也就是說,企業在延遲復工的第二個月開始,就可以按照最低工資標準支付工資了,還可以根據當地規定與員工協商確定。


第二個政策利好:「穩崗補貼」

國家統計局曾經出臺過政策,從 2015 年起到 2020 年底,不裁員和少裁員的企業可以申請“穩崗補貼”。


不同城市可能規定略有不同,但差別不大。

以深圳為例,依法參加失業保險並足額繳納失業保險費、上年度未裁員或裁員率低於該年度城鎮登記失業率,且財務制度健全的企業,按企業及其職工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總額的 50% 發放穩崗補貼。


第三個政策利好:「市場主體自發的呼喚幫扶」

企業主可以密切關注,甚至主動嘗試與與辦公場所的出租方或物業方進行溝通,爭取減免一部分房租。事實上,萬達、保利等標杆房企已經宣佈免收商家房租,以共度時艱。


第四個政策利好:「各地園區的稅收優惠政策」

目前,已經有並且一定還將會有相關的稅費減免或補貼政策出臺,對相關企業和個人給予稅收優惠、免除定期定額個體工商戶稅收負擔等等。

疫情期間,給中小企業的5條「降本增效」建議


四、儘可能想辦法找到錢

創業公司應該想盡一切辦法,動用一切資源拓寬企業獲得資金的渠道,前面提到的關注政府的扶持政策是一個方法,但更重要的還是融資。

然而,融資要看業績,疫情之下的一季度業績數字普遍會很難看。新的融資可能會 delay,已經進行中的融資也可能面臨變數。

雖然融資在當前形勢下不容易,但這也取決於企業主的能力和資源。企業主可以從以下 3 個融資方式中進行選擇:


1.內部融資

按照優序融資理論,公司應該優先選擇內部融資,

其次是債權融資,最後才是股權融資。

所謂的內部融資,就是企業現有資金,比如員工眾籌,上面我們提到的華為虛擬股制度,員工以“1元1股”的方式買入,就是典型的內部融資,既籌措了資金,又激勵了員工,對公司最有利。

但其實,一般的虛擬股都是不收錢的,在 2006-2013 的 7 年時間裡,華為用這種內部融資的方法籌集了 270 億,可見華為的員工是多麼信任自己的公司,多麼信任公司的前景。


2.債權融資

如果內部資金不足,那麼就要考慮外部融資,首先要考慮的是債權融資,因為債權融資只需要付利息,而不用出讓股權。

2003 年 SARS 期間,國家頒佈了停課規定,新東方受到衝擊嚴重,大量學員要求退費,公司面臨著 2000 多萬元流動資金的赤字。最後,靠著俞敏洪借來的錢,新東方才度過了危機。

創業公司可以考慮可轉債、風險債、成長債等多元化方式,一些資產屬性比較強的公司,還可以考慮融資租賃類似的方式。

但是,很多中小企業信用資產不夠,舉債也很困難,如果到期不能還本付息,付出的成本可能更多,所以股權融資會是一個選擇。


3.股權融資

正常年景下,開春是投融資活動的活躍時期。受疫情影響,融資概率可以預見會大幅降低。由於差旅的概率降低,不在投資機構密集區域的創業者需要積極使用遠程方式。


企業困難時,資本的談判力通常很強,還可能會壓低公司估值,對於好企業來說很不划算。

如果此時企業正在融資進行中,不要在小條款上糾結,應該儘快落地;如果條款實在是不合理,企業主也可以考慮在疫情過後融資。

在融資延誤期間,企業主需要保證自己的現金流,並與現有投資人進行充分溝通,也要儘量把支持融資的數據(包括疫情期間)準備好,講好資本故事,在下一輪融資時增加談判籌碼。


五、提高用錢效率


找錢難,所以更要提升用錢效率。針對疫情,我們建議把握好以下幾個要點:


1.鼓勵員工往“前”衝

非常時期,有限的錢要發揮出最大的作用,公司可以鼓勵後面的人往前衝。


例如全員營銷,讓全體員工都成為企業的“推銷員”。又比如,現在的車企都很艱難,其實可以效仿日本車企,在經濟危機到來時,讓研發人員也去賣車,賣出去就分錢,簡單粗暴的激勵在這個階段通常效果是最顯著的。

當然,在疫情期間,沒有企業主願意見面交易,上門銷售不太實際,企業可以組織員工去做電話銷售,幫助客戶解決問題。

另外,現在很多企業都在線上辦公,企業也可以考慮加大線上的投入,鼓勵員工多利用飛書、釘釘、企業微信等線上工具接觸客戶。


2.發展其他能力

在眾多創業公司中,新一代以雲計算、AI 為基礎設施和核心手段的科技企業正面臨著巨大的困難。

這類公司多以 to B 為商業模式,疫情之下,產業鏈上下游的每一個環節都存在風險,比如上游生產設備安裝、廠房建設的開工時間延遲,都可能會導致設備與原材料供應不足。

疫情之時,也是“修煉內功”之時。


事實上,一家企業至少有以下五個能力:現金收入能力、產品和服務能力、團隊戰鬥力、供應鏈整合能力、用戶整合能力。除了第一個能力,其他都是隱形能力。

疫情之下,既然第一個能力已經不可避免地受損,那就抓緊時間經營好後面幾個能力。


結尾


危機當前,挺住意味著一切。企業要想辦法活下去,更要藉助科學的方式降本增效,保住核心團隊。相信一起熬過危機的團隊會更具凝聚力,也將成長為一支最具戰鬥力的隊伍!


為此,順為系企業「易參」就中小企業如何在疫情期間渡過難關,推出易參公益,共抗疫情活動,面向社會免費提供

「高管降本配股方案」(價值35,998元),幫助企業降低現金成本、留住核心人才。


疫情期間,給中小企業的5條「降本增效」建議


同時,易參「高管降本配股方案」還包括“員工股份價值預測“、“員工薪酬包累計價值預測”、“相對於原薪酬包的增值”等圖表展示,保證員工對股權激勵的價值感。


疫情期間,給中小企業的5條「降本增效」建議

疫情期間,給中小企業的5條「降本增效」建議

疫情期間,給中小企業的5條「降本增效」建議

「高管降本配股方案」(節選)


最後,希望大家齊心協力,平安渡過疫情難關。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挺住,一起加油!


疫情期間,給中小企業的5條「降本增效」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