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流浪地球》但如果《三體》被改編成“閤家歡”劇情我會失望

第一遍看《流浪地球》小說,我跌跌撞撞懵懵懂懂地看到《叛亂》一章節,地球藉助木星引力成功逃離出太陽系,但是人們發現太陽並沒有發生預想中的變化,於是人們紛紛“醒悟”地球流浪計劃根本就是一個“謊言”,然而當聯合政府人員在叛軍逼迫下最終變為海面上的五千多尊雕像時,太陽氦閃發生了······看到這裡時我整個人精神一震,這才是大劉的手筆,於是我又從頭開始細細看了一遍小說,對整個故事的理解就通了。當我讀到最後流浪地球的那首詩時,一字一句,對曾經那個有著溫暖陽光的地球無限懷念和將要永遠流浪的傷感的詩意就出來了。

支持《流浪地球》但如果《三體》被改編成“閤家歡”劇情我會失望

我認為,《流浪地球》最大的核心意義就在於——當地球停止轉動,當四季輪迴不再,當面臨時刻可能到來的毀滅,當建立了幾千年的社會體系瞬間崩盤時,人類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應和掙扎,從而反思現下因為“合適”而被忽略存在的合理性的一些制度,譬如婚姻制度、教育制度等等。

整部小說,大劉的筆觸是冷靜和理性的,沒有過多情感上的渲染,而吸引我的恰恰是這種極致理性的思考。《流浪地球》中依然可以看到類似《三體》的立意和敘事方式,雖然都有強硬的科幻外衣——那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但是科幻之外結合歷史和文化探討人性的部分是我更看重的。

支持《流浪地球》但如果《三體》被改編成“閤家歡”劇情我會失望

《流浪地球》小說中寫到幾個人類社會正常生活崩盤後社會關係的變化。

為了看地球發動機,孩子們登上了峰頂看到了一睹發著藍光的等離子體巨牆,然後大劉這裡安插了一個謎語——“你在平原上走著走著,突然迎面遇到一堵牆,這牆向上無限高,向下無限深,向左無限遠,向右無限遠,這牆是什麼?”是死亡。那時候“死亡”不再有期限,它變成一個咒語時刻籠罩在人類的上空,人類也就不再相信宗教和上帝;

學校教育更加註重理工科,藝術和哲學之類的教育已壓縮到最少,人類沒有這份閒心;

對於出軌人們也顯得非常淡漠,因為人們對愛情已經失去了熱情,只有太陽的位置和地球的運動真正牽動大家的神經;

過去人們趨之若鶩的金錢、權力或才能,在“希望”面前已經不值一提;

人們會因為孤獨感而在一起組建家庭,就像小說中的主人公和加代子,但最後也因信仰的不同而輕易地分道揚鑣,這一點倒沒什麼變化因為前太陽時代也大多如此,畢竟植根在人性中的弱點是很難改變的。

雖然我是帶著小說中這些冷靜的描述去觀影的,但看完電影我並不覺得失望,反而它給了我另一種觀影體驗,劇情的完整和音效的渲染讓我幾乎是整場抹著淚看完的。各方角色的配合,好萊塢大片必備的一些套路和製造戲劇性的劇情設計,加上“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工業”的震撼特效,確實構成了一部非常好看的科幻電影。

支持《流浪地球》但如果《三體》被改編成“閤家歡”劇情我會失望

觀看電影時,我有兩大淚點,一是吳孟達在大廈升降塔裡被甩入其中一層,之後在冰凍的沙發上轉頭剎那凍住那段,另一處是韓朵朵發出求助語音信息,各個國家救援隊為人類最後可能的希望而轉向那段,即使我一再剋制自己,還是忍不住弄溼了3D眼鏡。

之前看過吳孟達的訪談,所以對於劇中韓子昂的每一個戲份都特別關注。達叔在訪談中特別聊到了自己拍攝流浪地球的經歷,他說這是他拍得最苦的一個戲,當身體和情緒達到一個極限時會在家裡哭,我完全能夠理解,有時候人會哭只是生理性的,並不是你有多悲傷,而是累的。

達叔心臟不好,做過手術,拍攝中時常要停下來吸一會兒氧氣。訪談中他還說到吊威亞,人上下垂直活動時還可以接受,當橫向運動時人的身體就非常難受了,這裡他說的橫向運動就是電影中救援隊人員將他甩入大廈其中一層的那個瞬間,對於心臟不好又已經六十多歲的老人家做這樣的動作確實有些冒險。

支持《流浪地球》但如果《三體》被改編成“閤家歡”劇情我會失望

其實我也好奇,為什麼製片方一定要達叔來出演這個角色,換了任何一個我們熟悉的演員是否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我不知道。但是看到達叔飾演的爺爺去監獄裡撈孫子孫女那場戲,當賄賂未遂,鏡頭伴著時下熱曲緩緩從右至左移動,看到達叔翹著腿坐在劉啟和朵朵對面時,一瞬間感覺那個星爺曾經的完美拍檔吳孟達又回來了。

那時我想到達叔在訪談中說到他和周星馳搭檔演父子時角色設定的緣由,因為一直以來他自己和父親的關係非常僵硬,父親是傳統而嚴肅的,達叔從小在心底就有這種反抗父權的心理,所以他和周星馳扮演父子時就融進了自己的想法,希望自己表現出的長輩角色不是隻會呵斥孩子的大人,雖然沒有什麼能力和智慧,但是和孩子是一種平等的關係,甚至有時會更落魄和卑微,也會做一些和長輩身份不相符的事情,但他骨子裡是一個好人,是可愛的。在《流浪地球》電影中我就看到韓子昂身上有這種影子在,這也許也是製片方要達叔參演的其中一個想法吧,表達一種不一樣的家庭關係。

支持《流浪地球》但如果《三體》被改編成“閤家歡”劇情我會失望

《他來自江湖》劇照,吳孟達在劇中飾演周星馳的舅父

在第一遍看完《三體》時,我發了一點感慨。

支持《流浪地球》但如果《三體》被改編成“閤家歡”劇情我會失望

想不到這麼快就看到大劉的作品被搬上了大熒幕,而且在“科幻”部分的呈現超過我原以為只有好萊塢才能出來的效果,不得不說這是中國科幻電影的一大進步。

但老實說,它不是我想要看到的劉慈欣的電影。雖然大劉說《三體》中的結局是樂觀的,他對人類發展也是樂觀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人類文明的發展充滿了冷酷和血腥,那是一種赤裸裸的真實,而我們國內電影行業在對科幻大作劇本改編和電影審查制度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是否有了足夠支撐這樣電影或系列劇集的市場,還有待時間的驗證。現在看來,似乎HBO才有這樣的能力,但我從心底希望,大劉的作品是由我們國人來呈現,因為它的現實基礎在中國,雖然它的文化意義是屬於整個人類的。

支持《流浪地球》但如果《三體》被改編成“閤家歡”劇情我會失望

電影《流浪地球》只是集中在了逃逸時代藉助木星引力逃出太陽系這一部分,針對由於地球發動機的熄滅而將墜入木星大氣漩渦時人類如何自救來完成這部電影最大的戲劇衝突,格局非常的有限。

我在想,是否可以從一個成年人的視角來拍攝,從主人公無家可歸到找到伴侶組建家庭,又因為人類危機的轉變,主人公加入了聯合政府軍隊,到懷疑地球流浪計劃是否真的被聯合政府利用而信仰崩潰,再到看到了真理重拾信仰,通過主人公的這種內心和思想的轉變來探討人性,探討人類如何在混亂中保持理智和相信真理,其實這一點在電影中有藉助莫斯之口說出來——要求人類永遠保持理智,確實是一種奢求。但這只是一個小擦邊。

人性探討之後,最終面對現實的人們終於從內心逐漸接受了這永遠的流浪之旅,卻對那遠去的太陽系存有無限的懷念,這樣的詩意是否只有小說才能實現?

如果從這個角度拍攝就完全剝離一個災難片的設定而更多貼近現實生活和人的本性,既要有宏大的敘事能力又要保持科幻視效的水準,以我們國內的電影製作能力來說這個要求現在是否還太高了。

支持《流浪地球》但如果《三體》被改編成“閤家歡”劇情我會失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