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面驕爺劉友忠 玩轉天使投資的GOOGLE總監

雙面驕爺劉友忠 玩轉天使投資的GOOGLE總監

提及舊金山最早期的華人,往往會有華工這段歷史:每一段鐵軌下都埋著一個華人的靈魂。如今,再提及在舊金山的華人,往往更容易讓人想到在硅谷高科技公司打拼的工程師們。

而今,他們的角色和形象也更加多元化。劉友忠就是其中之一。用他的話說,他“戴著兩頂帽子”。一頂是硅谷乃至世界知名科技巨頭谷歌的工程總監,另外一頂則是硅谷TEEC天使 基金投資人。他對自己的評價是:“我並不是一個外向的人,偏外向,但並不明顯。”他說,踏實的部分來自清華,外向的部分來自在美國讀MBA所受的影響。

雙面驕爺劉友忠 玩轉天使投資的GOOGLE總監

劉友忠出生在中國四川達州,在四川大學和清華大學獲得學士碩士學位, 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獲得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博士學位,在南方衛理公會大學獲得MBA。他先後在IBM中國、Verizon、Oracle Retail 和 Target進行系統開發,管理過上百人的研發團隊。2008年加入谷歌,並且一步步成為工程總監。

“華人工程師做投資的越來越多。”他說,單單是TEEC天使基金裡面,11名 投資人都有工程師背景。

願意做這種身份切換的人,理由很多。比如,獲得更多的金錢 收益;比如,滿足更高的個人價值需求;再比如,就願意嘗試新東西,不缺錢不缺閒,想讓自己的人生更完滿精彩。問到他,他說:“我想了解最新的東西。”具體來講就是,“沒有比早期的天使投資人更能掌握科技的脈搏。”

“高科技創新公司有危機感,他們害怕錯過下一個發生的大事。”劉友忠解釋說,現在公司與過去不一樣。過去公司都專注做好自己的產品或者服務,做好一件事情。而現在大公司的失敗往往是因為錯過了下一件大事。比如DEC過去是很好的公司,如今也已經不見蹤影;再比如 諾基亞因為錯過了智能手機的浪潮而失勢等。很多公司面臨並且已經意識到這樣的危機。

他說:“這些公司的消亡或者失敗不是因為沒有專注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而是錯過了下一個潮流性的東西。如果在投資領域,我就能夠接觸到更多的創業公司,能夠與更多的人交流。這能夠讓我站在最前沿看到最新的東西。”

這也是硅谷一些大公司花費巨資購買創新創業公司的原因,比如Facebook當時以190億美金收購WhatsApp時,多少人對這個天價收購案表示不理解。可如今,又有多少人認為Facebook走了一步好棋。其實,最好的例子,就是革了自己命的谷歌公司。為了公司更長遠的發展,成立了母公司。

說起投資,有的投資人最看重團隊,有的最看重創者團隊領導者,有的看行業趨勢,有的看 盈利模式。劉友忠說:“主要看產品和技術有沒有革新性和 影響力。”在他看來,靠商業模式取勝需要運作能力很強的團隊,而且商業模式正常情況下3至6個月就容易被複制和超越。“如果核心競爭力是技術,那機會就會更大一些。”他說“對社會帶來根本性影響的都是技術的革新。”而且,他更喜歡那些對自己產品有想法、對自己技術有方向感的團隊。他一再強調,技術是內因。如果要成功,需要外在環境,資本就是這個外在環境。

他這樣在谷歌以工程師出身而又成為管理者的人,有更廣闊的理解:產品不是被簡單地定義為技術,是技術和市場的結合。他說:“公司內部也在不斷鼓勵創新,開發新產品,不僅要關注技術,還要去想產品的未來。”他認為,這其實就是帶領一個 創業團隊。他了解整個流程和發展階段。“看不到

大的趨勢和環境,這不是專業的體現。”他補充說。

這也是他看中美創業環境差別最清楚的原因。太多人討論過為什麼硅谷能夠成為世界知名創業創新中心,無外乎人才、技術、資本以及不怕失敗的精神。硅谷孕育了那麼多全球性科技巨頭,可是仍然跟中國的創業環境不同。一個外表沉靜,內裡火熱;一個表面歡騰,內裡浮躁。他說:“中國有很多東西發展很好, 電子商務也在世界範圍內居於前列。但是,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發展土壤的特殊性,中國做核心技術的人相對較少。”

近來不斷曝出的創業頗具爭議的案例比如“雲視鏈”、“一畝田”或者是“遊俠”,除了對創業者本人、團隊以及技術等的質疑外,對投資者也有不少批評的聲音。雖然對劉友忠的採訪先於這些案例的爆發性報道,他的回答還是可以從投資者角度看出一些問題。

“雖然資本是外因,也很重要。”他認為,創業團隊在找投資者時,不僅僅要關注獲得多少資金,要看投資者對這個項目有多瞭解,對團隊想法的支持度有多高。同樣,投資者要看這個創業團隊是不是踏踏實實在做事情,以及他們的項目從長遠看,能夠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創業和投資,都不是炒炒概念這麼簡單的。”他說。

歸或者不歸,什麼時候歸國,這是待在硅谷的華人幾乎都會被問到的問題,不管你在這裡一兩年,十幾年還是幾十年。尤其是近幾年的回國創業潮,更是將一大批人裹挾回國,也讓這個經久不息的話題更有了提及的必要性,甚至賦予了新內涵。他說,15年前中美之間還有差距,在美國的那種自豪感顯而易見。如今,中國機會更多,甚至有相當一部分還走在了時代的前列。在擁有同樣技術條件下,如果回國可能獲得成長和發展的空間更大。但是“要學會做平衡,而且不止是一個方面的平衡。”

他最先提及的卻是“在美國活得輕鬆”。他解釋說,因為沒有比較。“你看我對門,住著一個特別有錢的人,可是我一點兒也沒覺得跟他有什麼差別。”成功是什麼?“在我看來,就是你覺得什麼有意思,實現它,對社會有貢獻就是成功。”他說,“我們通常會認為,一個華人在硅谷處在很高的 管理者的位子上就是成功。其實,在硅谷,你的成功不一定是管理人。而是那些能夠帶來巨大影響的人。”他說,在硅谷不管是作為管理人員還是技術人員都會受到尊敬。“硅谷對技術人員反而更看重一些。這與中國不一樣。”

還有,如果做事情讓自己開心,可以負擔得起自己的消費,對社會有貢獻,大家就是平等的。可是,在中國不同:“如果你能有錢或者更成功,你對別人和別人對你的態度就是會不一樣。”在中國,社會對每個人都有期待,期待你會更成功,給你很多壓力。不僅如此,光宗耀祖的傳統文化也會從家庭內部給人壓力,家人會更希望你成名。並且,他也坦承“要想在一片土地上做出什麼,要了解才行。如果回到中國創業,必須要花時間再融入。”

自從27歲離開中國到現在,回與不回也是劉友忠一直被問到的問題。他說,他也猶豫過。但是,眾多回去的理由都抵不過家人一句“面對環境汙染你怎麼辦”。雖然,他並沒有講太多關於家庭的事情,但是一個細節卻很有意思。他有兩個女兒,分別是11歲和8歲。兩個女兒都非常喜歡玩魔方,他也經常會陪她們玩。“他們兩個現在基本上可以在2分鐘完成。”說這句話時,他臉上寫滿了驕傲和寵溺。

儘管劉友忠目前已經是一名天使投資人,他說,目前不會考慮做一名全職的 投資人。“那是我60歲之前會做的一件事情,但是目前不會”。在談及他的夢想時,他說:“如果一定要歸入夢想的話,我想做一件對中國社會誠信發展有所貢獻的事情。”(來源:人民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