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期间为何工资还能变多了?但是你拿到了吗?!

生育期间为何工资还能变多了?但是你拿到了吗?!

自从二胎政策放开后,有不少家庭都有打算生2个的想法。

生育期间,女职工是可以正常领工资的,这个大家都清楚。但有的人领的跟平时一样,有的还少了,更有的人领的比上班时还多了。

这生育期间领的工资,真是个奇怪的事儿,到底是怎么计算的呢?有没有可能,单位少给钱了呢?生二胎时还能享受吗?

另外,每个月的“五险”里含有一个“生育保险”(单位缴纳的),男的女的都得交,生完孩子还得交,只要没退休就必须一直交,那到底能享受什么保障啊?

今儿北斗哥就当一回“女性之友”,给未来的宝爸宝妈们再普及一下“生育的福利”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具体内容如下:

●生孩子,有哪些法定福利?

●生育期间工资到底是怎么拿的?

●有没有生育类保险可以买?

生育期间为何工资还能变多了?但是你拿到了吗?!

生孩子,有哪些法定福利?

关于生育的所有法定福利全部来自于每个月所交的“生育保险”。这个生育保险虽然会一直交到退休,但并不是个人承担的,全部是企业在缴费。

每个月,企业会按照你个人的“社会保险缴费基数”×0.8%进行缴纳,不论男女,都会缴纳。

那女性可以获得什么样的福利呢?总结起来大概有3大项:

①生育医疗费:包括产前检查费、分娩费费用等。

这里要注意的是,产前检查费用很多都是合并到你的社会医疗保险中进行报销的,还有一些是生产后报销的,这里你不需要知道哪些是产前报的哪些是产后报的。我的建议是,只要留好产前检查的费用结算单和检查报告等,生产后与分娩费用一起提交进行报销即可。

报销的额度各地政策不一样,没有户口限制,都是随参保地报销。具体报销金额政策建议详询当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

②生育津贴:其实就是生育休产假期间的“产假工资”,只不过是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放给用人单位,再由用人单位发放给个人的。

③计划生育费手术用:因为计划生育所进行的流产、节育等手术费用。

那上面这些似乎都跟女性生娃产生的一系列费用相关,但是男性又不能生,那缴纳这个生育保险能获得什么呢?总结起来有2项内容:

①男职工的带薪产假:老婆生孩子,老公也有10天产假,那这个期间未进行工作,但是用人单位也要照常发放工资的,那这部分其实也是出自生育保险,只不过大家并不清楚,也不需要自己办理。

②老婆不工作,老公可以用生育保险报销生育医疗费:假如老婆生孩子期间已经辞职不工作了,那这个时候,还在工作的老公可以使用生育保险,报销“生育医疗费”,这个费用包括的内容跟上面一样,产前检查费、分娩费费用等。但是,没有“生育津贴”。因为生育津贴是为补偿女性生育期间不能工作所造成的收入减少,但上述情况是老婆本身就没有工作,所以也就不存在补偿的问题了。

生育期间为何工资还能变多了?但是你拿到了吗?!

除了上述跟钱有关的福利以外,还有一个内容就是大家并不陌生的“产假”了。

那产假具体能怎么休呢?在《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中有明确说明:

·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

·难产的,应增加产假15天;

·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可增加产假15天;

·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

·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除了这个《规定》中提到的假期外,各地方政府还有自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里面会有额外假期规定。

比如《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享受生育奖励假三十天,其配偶享受陪产假十五天。

比如《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女方享受八十日的奖励假,男方享受十五日的陪产假。

比如《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女方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还可以再享受生育假三十天,男方享受配偶陪产假十天。

这里为广东惊叹!点赞!算下来能有178天了!

所以,一般情况下,女性可以获得产假至少128天,男性可以获得陪产假10-15天。

用一张表总结一下,生孩子,有哪些法定的福利:

生育期间为何工资还能变多了?但是你拿到了吗?!

对于生二胎的朋友关心的问题,能不能接着享受上述福利待遇呢?答案是可以的。但前提是,你必须符合“生二胎”的政策才可以享受,否则不但没福利,还属于违规,哎……

生育期间工资到底是怎么拿的?

前面讲了,生育期间是有“生育津贴”可以拿的,这个“生育津贴”其实就是休产假期间的工资。

但是“生育津贴”不是由社保支付的么,也不是公司自己掏的,那是不是公司应该还得再发一份“工资”呢?

原则上,“生育津贴”与“产假工资”是不可兼得的,因为很多地方法规已经明确“生育津贴”即是“产假工资”。

产假工资,严格地说是计划时代的称谓,那时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女职工生育期间享受产假,待遇也由所在单位支付,统称为产假工资。全面推行社会保险制度以后,为了与国际通用术语衔接,“生育津贴”这一名词逐步取代了原来的“产假工资”。

比如《海南省城镇从业人员生育保险条例》第16条规定,女性从业人员生育按照国家规定享受产假的,或按照国家规定享受计划生育手术休假的,在法定休假期间内,“由领取工资变更为享受生育津贴。”再如,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调整本市职工生育保险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2012年1月1日起实行)第三条中明确强调:“生育津贴即为产假工资”。

也不排除有土豪公司愿意发两份,但实际中,这样的公司是极少数的。如果遇到了,抱住老板大腿,别轻易松手啊!

那为何休产假期间工资可能还多了呢?生育津贴应该怎么计算呢?

生育津贴金额=职工所在用人单位平均的社保月缴费基数÷30天×产假天数

注意,这里用的是你所在公司的平均社保月度缴费基数来计算的,不是你个人的。因此就会产生有的人比过往工资发的多或少的情况。

举个例子:

假如小泓的实际月基本工资是1万元,而单位平均社保缴费基数也是1万元,那小泓每个月发放的生育津贴跟月基本工资是相等的。

假如小泓的实际月基本工资是1万元,而单位平均社保缴费基数是8000元,那小泓每个月发放的生育津贴是低于月基本工资的。反之则高于月基本工资。

(注:以上月基本工资不应包含其它补助、绩效等部分。)

对于生育津贴实际发放额度高低也是有明确规定的:生育津贴高于本人工资标准的,用人单位不得克扣,生育津贴低于本人工资标准的,差额部分由用人单位补足。

说白了,多发你就拿着;少发,不行,单位必须补齐。

同时,生育津贴是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的。这一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是有明文规定的:

第四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

……

(三)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

……

(五)保险赔款;

生育津贴既属于“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津贴”,又属于“保险赔款”,因此虽然由用人单位代发,但不应该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不知道实际当中,你们公司的HR是否是这么做的呢?

所以,如果你在休产假期间,除去补助、绩效等发的工资比以往低了,就要注意了,一是可能需要补齐,二是可能扣了税;如果高了,那你就偷着乐吧。

生育期间为何工资还能变多了?但是你拿到了吗?!

有没有生育类保险可以买?

除了社保的生育保险外,商业保险中,也有一些关于“生孩子”的保险。

首先要说明的是,我们购买的医疗险对于妊娠相关的一切医疗费用都是不报销的,这一点在免责条款都是有的,比如妊娠并发症、正常分娩、流产等等。

只有单独的母婴类保险或者含有“生育责任”的高端医疗险才可以保。

常规的母婴类保险,如果要购买的话,请重点关注以下责任:

妊娠疾病、新生儿先天性疾病和新生儿重症疾病,这是几个比较有用的责任,如果产品中包含,至少是可以买的。而像唐筛、疫苗、分娩意外身故等责任,都是可有可无的责任。

如果是购买高端医疗险,连产前检查、顺产、剖腹产、妊娠疾病等都能包括的产品,请注意,这类产品都有一个“怀孕等待期”,通常为12个月。

这个“怀孕等待期”是指,买保险时到怀孕时要间隔12个月,也就是1年,而这类保险保障期也是1年。也就是说,你买这个保险时不能是怀孕的,且必须等1整年后才能怀孕,而那时候保险也到期了,需要再续保1年,然后赶紧怀孕。相当于至少买2年这个产品才能使用上,万一万一怀孕拖后,可能就不止2年了。

含有生育责任的高端医疗险,按照30岁女性保1年计算,最便宜的起码也要3-4万起,买两年的话,那至少要花6-8万,与在私立医院顺产一个孩子的花费也是旗鼓相当了,如果仅仅为生孩子购买,似乎也并不划算。

那普通的母婴类保险到底有没有必要买呢?

其实,只要存在风险,都是可以通过保险转移的,就看你有无这笔预算和风险意识高低了,所以没有定论。

生育期间为何工资还能变多了?但是你拿到了吗?!

啰嗦几句

讲了这么多,主要还是希望大家都能清楚自身应有的权利。

否则很多人别说对商保不明白了,就是对月月都在交钱的社保也是稀里糊涂的。

之前也有人问我,如果商保足够多,是否能够替代社保?

社保和商保背后运作的机制并不一样,我觉得风险的转移方式也是多样化的,不存在谁替代谁的关系。而且很多商保的理赔都跟社保挂钩,社保报销后,商保报的更多。

所以,社保一样很重要,要持续交,更要弄懂交了之后能获得什么样的权利。

用好保险,才是真保险。

最中立的保险评测和最专业的保险问答,帮你挑出最高性价比产品,省钱30%以上!

关注(头条号:北斗一下),查看更多评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