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投入營業收入的3.5%!看招商銀行如何發力金融科技

近期,招商銀行(600036.SH)發佈《關於修訂公司章程的公告》指出,為保持金融科技戰略的長期性和穩定性,以及將市場化的選人用人機制和薪酬激勵機制進一步制度化,該公司擬對公司章程進行修訂。其中,第261條為新增條款:"每年投入金融科技的整體預算額度原則上不低於上一年度本行經審計的營業收入(集團口徑)的百分之三點五;其中,投入經董事會授權成立的'招商銀行金融科技創新項目基金'的預算額度原則上不低於本行上一年度經審計的營業收入(集團口徑)的百分之一。"

事實上,早在2017年,招行就宣佈將上年稅前利潤的1%作為金融科技創新項目基金,2018年又將該項目基金的投入提高到上年營業收入的1%。據其2018年年報透露,2018年該行科技年度投入65.02億元,同比增長35.17%,是當年營業收入的2.78%。此次新增條款也意味著,招行將持續加大對金融科技投入,帶動科技創新的突破,促進業務模式創新,從而加速"金融科技銀行"轉型。

回顧招行的轉型史,從2004年率先開展零售銀行轉型,到2014年打造輕型銀行、推進一體兩翼,再到2017年定位"金融科技銀行",招行已率先進入戰略轉型下半場,借力金融科技,搭建護城河。

前瞻性戰略佈局

不論是零售銀行還是金融科技,在銀行轉型的道路上,招行向來是行業的先驅者。

早在2004年,招行就開始推動零售銀行轉型,2010年二次轉型也一直堅定零售銀行戰略轉型方向,推動招行從外延粗放型經營方式向主要依靠管理提升、科技進步和員工效能提高的內涵集約型經營方式轉變。

2014年以來,招行轉型"輕型銀行",實行"一體兩翼"戰略,在以零售業務為主體的同時,協同發展對公業務和金融市場業務,甩掉了資產規模包袱,實現輕資本和輕資產,贏得轉型紅利。2015年後,招行淨利潤同比增速下降趨勢開始企穩並逐年回升,重回兩位數增長通道。

表1:招商銀行"輕資本"

每年投入营业收入的3.5%!看招商银行如何发力金融科技

表2:2011年-2018年招商銀行淨利潤及其增速

每年投入营业收入的3.5%!看招商银行如何发力金融科技

數據資料來源:wind,零壹財經智庫

轉型零售的前瞻性戰略為招行在之後的零售銀行競爭中建立了先發優勢,但這一先發優勢並不能讓招行一直立於不敗之地。隨著同業的模仿趕超、異業競爭的加劇,以及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金融科技快速發展,招行面對的競爭環境一直在變革。

2017年,在持續推進"輕型銀行""一體兩翼"戰略的同時,招行提出對標金融科技企業,在理念和方法做出根本性改變,向"金融科技銀行"轉型。招行董事長李建紅在2018年業績發佈會表示,銀行業的發展挑戰主要在於金融科技。招行"金融科技銀行"的轉型正是對未來的前瞻性戰略佈局。

從成效來看,根據2018年年報顯示,招行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485.55億元,同比增長12.52%,淨利潤808.19億元,同比增長14.41%,兩者都實現兩位數增長。

表3:2018年商業銀行淨利潤、淨利潤增速、營業收入增速對比圖

每年投入营业收入的3.5%!看招商银行如何发力金融科技

零售端:邁入零售金融3.0

正式邁進零售金融3.0,招行將在"移動優先"策略和"MAU(月活躍用戶數)北極星指標"的牽引下,以用戶體驗為導向,依託"招商銀行"和"掌上生活"兩大APP,強化場景拓展,實現"從業務發展到組織體系、管理方式、服務模式,再到思維、理念、文化和價值觀的全方位數字化轉型",全面賦能零售業務。

而對於如何更好地推進MAU(月活躍用戶數),招行認為重點在於兩個方面:

一是深耕"移動"與"場景",提升獲客和用戶轉化能力。雙App並進引流,實現大流量、全客群、高效率地互聯網獲客;"雲+API"連接用戶生活場景,輸出金融服務,提高客戶粘度和產品滲透率;利用理財、消費金融場景,發掘客戶價值,探索流量閉環經營變現新模式。

據2018年年報,"招商銀行"和"掌上生活"兩大App的月活躍用戶(MAU)達8104.67萬,較上年末增長47.24%,兩大App分別有27.11%和44.21%的流量來自非金融服務。

表:招商銀行兩大App用戶數(單位:萬戶)

每年投入营业收入的3.5%!看招商银行如何发力金融科技

二是加強數字化中臺建設,提高客戶經營全流程的質量和效率。將金融科技應用到營銷、風險、客服和運營等方面,提升數字化經營能力;圍繞"雲+API+區塊鏈"和"數據+AI"構建開放、智能的互聯網經營生態和服務體系;從客戶旅程出發,開展數字化流程再造。

公司端:加速金融科技應用

招行行長田惠宇在財報中提到,"過去十年,傳統金融機構已惘然目睹了金融科技重新定義零售業務的全過程,從支付延伸到存貸款、財富管理,傳統銀行的資金中介、信息中介職能已受到深刻衝擊,信用中介作用亦面臨威脅。隨著社會發展從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深入,金融科技重新定義公司金融和資產管理也迫在眉睫。"對於招行而言,零售端金融科技應用已然先行一步,而公司端也應順應趨勢,加快金融科技的應用。

1、前瞻佈局產業互聯網,開展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

產業互聯網是由消費互聯網引申而來,是指傳統產業藉助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提升內部效率和對外服務能力,實現傳統產業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在產業互聯網浪潮下,銀行所服務的企業和機構對象正在轉型升級,其金融需求隨之改變。

面對產業互聯網的發展,銀行開始探索如何在幫助企業客戶轉型升級的同時植入金融服務。對此,招行也有所佈局:與石化行業龍頭企業產業互聯網一期項目合作,為其電商平臺提供"雲賬單"B2B賬戶綜合解決方案;與建築行業龍頭企業一同搭建基於區塊鏈的產業互聯網協作平臺,為其集團成員企業的集中採購供應鏈融資服務。此前,在2017年,招商銀行啟動了TMS煥新計劃,推出一個集業務中心、網銀中心、風控中心、決策中心、數據中心、渠道中心六位一體的綜合管理平臺--TMS統一版,為大型財務公司、金控集團自金融業務的開展、產業金融創新提供技術支撐。

在融入產業互聯網的同時,招行還積極拓展產業場景。招行創新對公客戶"聚合收款"業務,在高速、醫療、教育、汽車等領域開展產業場景拓展,實現對公拓展對公商戶2.83萬戶。

2、建設數字化經營平臺,構建企業App

繼零售端兩大App大放異彩後,招行開始搭建公司端的移動數字化平臺。2018年,招行推出了企業級移動服務平臺"招商銀行企業App",引入智能人臉識別、智能客服,提供移動端全場景免"key"支付,開放交易接口等核心能力,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提升了企業客戶的用戶體驗。該企業APP與網上企業銀行共用基礎業務創新體系,共同搭建數字化開放服務平臺。根據2018年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底,招行企業App客戶數53.39萬戶,交易筆數2,662.68萬筆,交易金額16,939.20億元;網上企業銀行客戶數168.89萬戶,月活躍客戶數82.34萬戶,對公服務體系網絡化趨勢更加明顯。

表:2014年-2018年招行網銀企業客戶數及交易筆數

每年投入营业收入的3.5%!看招商银行如何发力金融科技

3、夯實基礎,搭建風險大數據平臺

產業互聯網不僅在金融需求上衝擊著銀行的企業客戶,也在風險管理上直接衝擊銀行風控模式。產業互聯網下,企業數據更加豐富、有價值,僅僅依靠企業財務數據進行風險管理已經遠遠不夠。基於此,招行整合15類外部數據和客戶在本公司3年內的交易數據,建立建立公司客戶關係圖譜和智能預警體系,搭建風險大數據平臺。其中,企業客戶智能預警系統上線9個月,對潛在風險企業客戶的預警識別準確率達73.05%。

探索大灣區金融創新

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指導粵港澳大灣區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合作發展。

綱要指出,大灣區要加強互聯互通與產業升級,推動基礎設施建設,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培育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支持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同時,在金融領域,要有序推進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加大跨境業務的探索力度,推動灣區內基金、保險等金融產品跨境交易,增強金融創新活力。

對於銀行來說,其中不乏其發展契機。基礎設施建設與產業升級推動了投融資需求的提升,有利於銀行獲取高品質資產;而粵港澳金融市場的互通,有利於銀行跨境業務的創新與發展。

面對灣區的政策紅利,在灣區"土生土長"的招行也在借力金融科技,探索推進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的有機結合。2017年,招行聯手永隆銀行、永隆深圳分行,完成了全球首筆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同業間跨境人民幣清算業務。2018年9月,招行參與由央行牽頭搭建的粵港澳大灣區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建設。該平臺可為企業提供應收賬款、貿易融資等多種場景的貿易和融資活動,在更好地服務中小企業的同時,有助於銀行開展業務真實性審核,構建貿易金融生態圈。

小結

歷經規模取勝的1.0階段、結構和質量取勝的2.0階段,中國銀行業正在被科技變革推入以新商業模式取勝的3.0階段,進入一個數字化、智能化、開放性的銀行3.0時代。在銀行業數字化轉型浪潮中,作為行業標杆的招行並沒有止步不前,而是一步步推進其"網絡化、數據化、智能化"的金融科技戰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