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马褂》这段相声里有多少“包袱”?你觉得最好笑的是哪个“包袱”?

塔布雷斯浩


《扒马褂》这个作品其实固定的包袱并不太多,完全看逗哏演员的改编能力和临场发挥。就拿德云社经常演的《扒马褂》来说,大都是捧新人的作品,表演的比较出彩的有岳云鹏、张鹤伦、烧饼、张九龄等,也有表现的不尽如意的闫云达、刘鹤春;一般表现的好的都火了,表现不好的也是真捧不起来。

在德云社被扒马褂最多的是岳云鹏,封箱时被扒过,纲丝节时被扒过,南京德云社开业时被扒过,西安德云社开业时也被扒过,也看得出郭德纲这些年捧岳云鹏是费尽了力气。烧饼被扒过两次,张鹤伦被扒过一次,烧饼的“碰瓷”式表演也令人印象深刻,张鹤伦的东北大碴子味扒马褂也亮点满满。


闫云达的《扒马褂》可能是德云社近些年来最失败的一版,郭德纲和于谦都深感带不动,在圆谎环节只进行了一番就草草收场;大部分演员都是演两番,三番的也有。刘鹤春的《扒马褂》过于中规中矩,以至于在江湖上都没留下多少印迹。


我个人看《扒马褂》最主要看两个点:

1、前半部分的个人展示。在这段作品的开头部分,都是逗哏演员个人能力的展示,可以根据个人最擅长的部分进行改编,比如岳云鹏、张鹤伦就喜欢唱歌;高峰和郭德纲喜欢唱太平歌词;张九龄选的是快板。这也是德云社为什么喜欢选《扒马褂》来捧新人的原因之一,因为可以全面展示新人擅长的东西,让观众了解。


2、扒马褂环节。一般扒马褂的人是于谦,这些年可扒了不少人了,看于谦动作的大小就能看出亲疏远近;像岳云鹏、烧饼这种都是被摁到在地的,而有些人则是浅尝辄止。其实,单纯的看一个老头把一个小伙子扑倒在地,就已经非常开心啦!


最后的圆谎环节,主要考察的是演员的表现能力和叙事能力,包袱不多,但是很考验演员的功底;即便有什么发挥不好的地方,也有两位大咖掌握节奏,不用太担心演出效果。

今年的封箱很快就要来了,估计今年被扒的人该轮到孟鹤堂了;不知道这怂萌怂萌的孟鹤堂,最后会不会被于谦直接在台上给扒哭了呢?想想就期待,哈哈!~


相声演义


相声扒马褂上面的包袱,其实有固定的,有几个比如说马掉到茶碗里,烤熟的鸭子飞了,大风把井刮到墙外边去了。

然后还有别的也是因人而异,他们都是根据这种故事情节,说一些类似的这种。

扒马褂,这个故事就是讲一个说话没边的人,老爱吹牛,啊,然后第三个人丙穿了这个爱吹牛的人甲的马褂。然后甲让丙还他。丙说我才刚穿上,就让我还,再说我这个不是跟你借的,是跟你媳妇儿借来。没有媳妇儿他说跟你妈妈借的。然后他说我这个马褂不白借你的,你妈妈知道你有个说话没边的毛病,让我跟你在一块的时候,帮你兜着点。

然后甲就开始说大话,说一些那种实现不了的事情,比如说,我家有个马多么大多么漂亮,特别高大,但是有一天出去喝喝茶的时候他掉茶碗儿里淹死了,然后乙就说不可能有这个事!甲说,不信你问丙。

丙就开始帮着甲圆谎。原则上来讲扒马褂儿这个相声只要是那种,甲撒个看起来圆不上的谎都可以作为包袱,一方面漫无边际的胡说也是包袱,另外也体现在丙圆谎,编故事的能力了。

就是丙把那种看起来无法完成的事,说圆完以后变得顺理成章了,从这个上面,大家替丙捏一把汗的同时也都找的出笑料。

有如果你看扒马褂的版本的话,就是看一些老先生的,比如说侯宝林或者其他人说的这种电视相声,他们因为是录节目,或者有些就是本着留资料的原因,都说得中规中矩的。

他们就是固定的包袱都是死的,都没有那么多花花饶饶。

如果你看那个德云社或者别的剧场的相声,会说很多正活之外的东西,相声行话叫做垫话。

别的答主也说了,就是郭德纲捧新人的时候,和徒弟通常会说一场扒马褂,但他们的垫话太长,入正活以后的地方其实不多。各家说的包袱也差不了多少,只靠正活的话,说相声的就得饿死了。

扒马褂这个段子说了怎么也有一百年了。

更何况上面的包袱大部分都是明朝时候笑话书上的内容。

在爱看《笑林》《笑海》这些传统笑话书的人眼里,这些包袱都已经存在三四百年不止了。

德云社的扒马褂里其实很多精彩的包袱笑料都是在垫话上面发挥的,他们剧场相声临场发挥的比较多。

记得有一次,郭德纲于谦带着岳云鹏说的扒马褂吧。岳云鹏应变的能力可能还不够,垫话说的短,就开始说瓢把儿了。

瓢把儿是连接垫话跟正活之间的那句话,一般时候逗哏一说瓢把儿的内容,捧哏的就知道,不能瞎贫了,下面是正活儿了。

岳云鹏那次说了瓢把儿,郭德纲还说他,怎么现在就着急入正活儿了啊?

其实在德云社,郭德纲于谦用扒马褂来捧新人就是因为这是一个经典的群口相声。他们是愿意多在垫话上跟新人多聊聊的。毕竟早早入了正活,一段儿说完,新人没推出去,这个扒马褂就说的不算成功。

题主要是问扒马褂正活儿的包袱有多少个,其实没几个。大部分你觉得搞笑的,都是其它的外插花。分人说。


草野泥涂


扒马褂这段经过几十年的演变,目前有多个版本,我记得的包袱有这么几个:1、烤鸭子飞上楼;2、白马淹死在茶碗里(也有摩托车、骡子版本);3、井刮到篱笆墙外面;4、撩狗尾巴知道几点;5、一指电表就有五十度电;最后一段逮蛐蛐基本都差不多。这段活不好说,尤其是右边这位,不仅要会说,还要会演。德云社目前是用来捧角的节目,小月月,张力捧等等都拿这段试过活,包袱都很响。老艺术家里记得侯耀文、石富宽、师胜杰说过这段,功力深厚,那叫一个经典。


帅帅的辰哥


第一次听到扒马褂是在中央电视台的一个节目,侯跃文,师胜杰,石富宽表演的扒马褂,大约半个小时,平心而论,不是特意捧老一辈,那版是我听过最好的


执手青春


1、井被吹到墙外面。

2、大白马掉茶碗里淹死。

3、瞎子没腿拉洋车致富。

4、海水沏茶甜丝丝。

5、母猪生矮马。

跨年场玲珑加老郭的扒马褂是什么?


塔布雷斯浩


最好的是张鹤伦版,最糟的是烧饼版,大弟子那个没听过


我了个去91


扒马褂,主要是在扒上,演员在台上,用语言艺术,勾勒出,画面,矛盾冲突,然后,用肢体语言,把戏推向高潮。观众看见激烈场面,自然会感觉好玩,会笑了。


追梦人97622


扒马褂,非常老的段子,又名胡扯蛋!满嘴跑火车,是师傅为了捧徒弟的一个三人群口节目!


魏绍海1975


喜欢与时俱进的,大兵赵卫国代领徒弟们的《迟到》用的就是《扒马褂》结构!


没听说过去你的吧


听听就知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