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木儿真的战无不胜吗?曾被成吉思汗后裔击败,史书却不敢记载

在十四世纪末期的中亚地区,史学家们无法回避帖木儿这个名字,这位出生于中亚沙赫里萨布兹城的突厥化蒙古人一手创建了强大的帖木儿帝国。在中亚的一些史书中,帖木儿常常被描绘成一个军事天才,一生指挥四十余战无一败绩,可是真实历史并不是这样的,帖木儿在早年的时候军事指挥才能并不突出,并且被一位蒙古大汗打的一败涂地。

帖木儿真的战无不胜吗?曾被成吉思汗后裔击败,史书却不敢记载

帖木儿的画像

本文的故事还要追溯到十四世纪中期的中亚地区,当时的中亚正处于血雨腥风的混战阶段,成吉思汗后裔建立的察合台汗国已经分裂成两个汗国。公元1361年,东察合台汗国的大汗秃鲁黑率领军队入侵河中地区,想要统一察合台汗国,强悍的草原骑兵成功击败了西察合台汗国的军队,秃鲁黑顺利进入了河中地区的重镇撒马尔罕。

秃鲁黑入侵河中地区的时候,本文的主人公帖木儿只有二十五岁,还只是西察合台汗国军队中的一位千夫长,东察合台军队进入河中后,帖木儿立即选择向秃鲁黑投降,成为了东察合台军队的“鹰犬”。可是秃鲁黑并不器重帖木儿,结果在秃鲁黑回到东察合台汗国后,没有捞到好处的帖木儿公然发动了叛乱,和同一家族的堂兄忽辛联合起来,将东察合台汗国的军队赶出了河中地区。

帖木儿真的战无不胜吗?曾被成吉思汗后裔击败,史书却不敢记载

帖木儿的雕像

到了1365年的春天,回到东察合台汗国的秃鲁黑已经去世,他的儿子火者成为了汗国的新大汗,火者登基后第一件事便是率军入侵河中地区,以报复帖木儿和忽辛对东察合台汗国的叛变。火者率领的蒙古骑兵很快便抵达了河中地区,惊慌失措的帖木儿和忽辛立即组织军队前去拦截,双方在锡尔河畔进行了一场决战。

当时正处于春雨不断的季节,锡尔河畔的土地泥泞不堪,不利于骑兵冲锋,于是火者便下令士兵休整,并且拿出了提前准备的毛毡来遮雨。而没有携带雨具的帖木儿和忽辛率领军队抵达锡儿河畔的时候,突然开始狂风大作、暴雨倾盆,帖木儿的士兵都被淋成了落汤鸡,士气也开始低落。

帖木儿真的战无不胜吗?曾被成吉思汗后裔击败,史书却不敢记载

锡尔河

在大雨和泥泞中打仗一直是骑兵作战的大忌,可是帖木儿却犯了一个非常低级的错误,在大雨还没停止的时候,他就下令骑兵向火者的阵地发动进攻,结果帖木儿的骑兵根本无法快速冲锋,战马和士兵只能在泥潭中缓慢蠕动。

当帖木儿的骑兵冲到东察合台军队战阵前的时候,士兵们早已疲惫不堪,其结果也可想而知,帖木儿的骑兵被火者的军队杀的溃不成军,指挥右翼军队的忽辛率先溃散,帖木儿也在士兵的掩护下逃走了。

帖木儿真的战无不胜吗?曾被成吉思汗后裔击败,史书却不敢记载

骑兵的对抗

这场被称为“泥沼之战”的战役最终以帖木儿的惨败而告终,这也是帖木儿一生中被记载过的唯一一场败绩。可是在帖木儿帝国的官方史书《帖木儿武功记》中,却找不到太多有关泥沼之战的详细资料,帖木儿帝国的史学家将泥沼之战的战败归结于东察合台汗国的大汗擅长使用“妖术”,诬陷蒙古大汗火者命人用札答石求雨,使战场上开始大雨倾盆,导致帖木儿苏丹最终战略性撤退。

直到帖木儿去世之后,有关泥沼之战的详细过程才被史学家给记载下来,一位研究帖木儿帝国历史的俄国学者曾在书中写到:“难怪帖木儿帝国的史学家不敢记载泥沼之战的真正战败原因,这场战役的惨败无疑是因为帖木儿的指挥失误,但是帖木儿为了掩盖自己的失误,命令史学家极力回避此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