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将流失海外的壁画,画回家!

站在南艺美术馆2楼展厅10米长的《朝元图》面前,你或许会有些恍惚,能看到泥土、看到斑驳,甚至切割的痕迹,以及不知道哪个年代的人涂上自己潦草的大名。


他将流失海外的壁画,画回家!




他将流失海外的壁画,画回家!



画中人物的气韵、笔墨的娴熟,加之时间的印记,会时刻暗示你,这一切都太真实了。



他将流失海外的壁画,画回家!



其实,真正的《朝元图》远在加拿大多伦多安大略皇家博物馆中,这幅原尺寸的《朝元图》是王岩松与他徒弟们的复原作品。


他将流失海外的壁画,画回家!

《朝元图》西壁,作者:王岩松、白翔、管莉、陶文瑞、郭京泰、王闪、高路萱、吕陶思源



为何如此逼真?

因为王岩松的复原壁画采用跟原作一模一样的尺寸、材质和矿物颜料,就连画法都一样。以往我们看过的诸多复原壁画更多采用纸本,画在真墙上的比较少。

这幅《朝元图》本应在晋南一带的道观中,它先被日本人买走,据说是做成了可以卷起来的画(王岩松猜测日本人将壁画后面铲得很薄,然后贴到布上卷走),1936年,日本人再将它卖到加拿大。


他将流失海外的壁画,画回家!



它所遭受过的种种艰辛,最终都会呈现在壁画表面。

王岩松不仅仅是记录画面,更要记录这幅壁画的历史,所以他选择的是现状临摹。

他将流失海外的壁画,画回家!


壁画临摹有三种画法:一种是画它最初的样子,像新的;一种是整理临摹,简单说来不会太旧也不会太新;还有一种是王岩松采用的现状临摹,有剥落就画剥落,有残破就画残破,甚至上面乱写的类似“到此一游”的字也一一保留。

王岩松要把历史画下来,画面上能看到它的流失过程,以及时间赋予它的沧桑感。


他将流失海外的壁画,画回家!



他带7个学生画了3年,才将《朝元图》中两幅复原。

他沿用了古人的办法。古人大多师徒合作,或许师傅负责勾线、开脸,徒弟上颜色,师傅勾线的时候可能随手写个符号,比如红字写个工,绿字写个六,最后师傅再统一画面。画面留的字大多是暗语,因为存在竞争关系,有时候不能让别人知道他们在干什么。


他将流失海外的壁画,画回家!


图片说明:西安唐武惠妃墓壁画,红衣男装仕女图,作者:花文、白翔、吕长娟,2004年武惠妃墓被盗掘,诸多珍宝被美国富豪收藏,后由警方追缴回国。


这种方式很科学,一来效率高,还可以把每个人的长处发挥到极致,比如有的人云彩画得好,有的人沥粉贴金贴得好,有的人开脸开得好,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发挥出来。

王岩松也是师徒合作,可以相对短时间画出更多画作。所以团队人不能太临时,需要足够热爱,不受外界干扰,需要有对艺术的虔诚。

“所以你看,我们画里很静,不浮躁”,王岩松说。


他将流失海外的壁画,画回家!


他将流失海外的壁画,画回家!

图片说明:新疆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第九号窟,《僧都统像》(残片),作者:樊莉,此壁画由德国探险队带至柏林,后在二战中被炸毁。


团队合作是近几年才有的事情,事实上,他最早开始临摹壁画已经是30年前的事情了。


他将流失海外的壁画,画回家!

王岩松(图由本人提供)


山西人王岩松,自幼喜欢画画,山西又是个到处有壁画、塑像、寺庙的地方,从小耳濡目染。

1982年他进入山西大学学习中国画,还去永乐宫临摹过壁画,但是在纸上画,总觉得意犹未尽。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工作中接触了更多古代壁画。


他将流失海外的壁画,画回家!




他将流失海外的壁画,画回家!

图片说明:新疆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第九号窟,《回鹘男供养人像》,作者:刘菲,现藏于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


1988年,他在山西明代一个庙中看到了关于大禹治水、捕蝗图的壁画,琢磨是不是可以原样复制下来。

泥和纸是完全不一样的效果,这其中牵扯更多技术问题,于是他跟修壁画的人学泥的配方,慢慢研究,有的画得薄,有的画得厚。画出来后还自己做了画框装好,用丝袜沾上核桃油将画框擦得有模有样。

这第一幅复制壁画虽然在今天的他看来不够好,但意义非凡。


他将流失海外的壁画,画回家!

图片说明:1989年,山西永乐宫元代壁画钟吕谈道图(局部),作者:王岩松


1996年,正在日本留学的王岩松去看了一个展,名为《丝绸之路大美术展》,展示了许多丝绸之路沿线的文物。“这简直像盗窃文物展,其中许多珍宝来自中国”,他说。

这件事情促使他开始有意识地搜集流失海外壁画的材料,既然这些艺术品暂时没法收回来,至少可以以临摹复制的形式回归中国。他说:“我没有太宏大的理想,当时就是想画”。

没想到,这一画,就画到今天。


他将流失海外的壁画,画回家!

图片说明:新疆柏孜克里克千佛洞,《誓愿图》,作者:王岩松、白翔、管莉、王闪,二战中被炸毁


2017年,他申报国家艺术基金时得到了专家一致赞扬,所以就有了“千年壁画,百年沧桑——古代壁画暨流失海外珍贵壁画再现传播与展示”的巡回展。

其实他不仅仅是将流失海外的壁画“画”出来,还创新了材料。10米长的壁画很重,非常难搬运,王岩松选择了航空蜂窝板作为墙壁后面的支撑体。这是一种做飞机用的蜂窝状航空材料,里面空心,即使尺寸很大画面也还是很平整,同时便于安装。这幅带着墙壁的画如果当日撤走第二天就能在另一个地方安装,传播交流起来相当便捷。


他将流失海外的壁画,画回家!

展览现场展示的材料


展览一共走了5个城市,南艺美术馆是现阶段的最后一站,每一站的时间都比原计划延期不少时日,参观的人数大大超过他的预期。每到一处,都是密密麻麻的观众。


他将流失海外的壁画,画回家!

南艺美术馆的展览现场(图由王岩松提供)




文刀米:您最早开始工作时看到的壁画与后来看到的壁画,破损程度差别大吗?

王岩松:我开始接触这些东西的时候是70年代,说实话,我们国家对文物保护得不太好,与当时经济力量、观念都有关系。现在对传统很重视,但实际上一直以来都有种根深蒂固的破旧立新的观念。保护不好,愧对传统给我们留下这么多精品、这么多瑰宝。

壁画在我看到的期限之内,有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山西的金代壁画,30年以前和现在完全不一样,图像已经没法辨认。过去是不重视,重视了之后过度干预,太多人去现场看也会造成损坏。比如敦煌洞窟,进去二三十人,呼吸会影响空气湿度,人是走了但湿气留下了,时间长了就会有影响。


他将流失海外的壁画,画回家!

图片说明:山西朔州崇福寺金代壁画观世音菩萨像(局部),作者:王岩松


文刀米:近几年常常爆出新闻,某个历史久远的寺庙被修复得焕然一新,非常丑,您怎么看?

王岩松:如果把这个现象放在古代,是可以理解的,是理所当然的,比如重塑金身,因为当时人们出于宗教目的,要为宗教场所营造氛围。但现在来说,这些东西有文物价值,应该按照文物来对待,不能按照过去民间的自发理解去做,民间做事情审美有局限。文物的新旧应该区分开来,比如唐代的佛像,你去描上两笔,还能说它是唐代的吗?不是啊,这是你画的。


他将流失海外的壁画,画回家!

图片说明:《新疆壁画菩萨头像》残片局部,作者:张佳,现藏于大英博物馆(图片由王岩松提供)


要遵循可识别原则,新就是新,旧就是旧,还有可逆性原则,维修的时候要给后人的干预留下余地,不能做死了。壁画会延续,会生长,需要呼吸。

有人不了解这个特点,给它密封或者加玻璃罩,或者加保护胶,好像是保护起来,但是隔绝空气之后会自行脱落。

我们画的时候坚持用文物保护的理念,是传承和延续壁画生命去做事情。


他将流失海外的壁画,画回家!

图片说明:山西洪洞广胜寺下寺《药师佛经变图》局部,作者:王岩松、白翔、管莉、王闪,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文刀米:保护古代壁画有哪些有效方式?

王岩松:如果要将壁画的信息留存下来,可能需要两个方面的努力:一方面文物保护工作者用科技手段,将壁画本体保护下来;另一方面,美术工作者靠临摹复制的方式做一个副本,留存下来传下去,可能要两条腿走路。当然也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将信息保留下来,只是,这与实物信息不一样。


他将流失海外的壁画,画回家!

图片说明:新疆库车县夏合吐尔寺遗址《婆罗门》,作者:白翔、郭京泰,现藏于巴黎吉美美术馆


文刀米:这些年您培养了多少徒弟?

王岩松:几十位吧,徒弟是流动的,以前在山西的时候就开始教了。一般美术学院里的壁画专业是鼓励大家创造新壁画的能力,跟我这个不一样。我这个在学校属于一个课程,以传承为目的,偏向于考古和修复,大家喜欢就可以来选修,并不是一个专业,如果更专了他们更不好找工作。

可以说全国没有这类课程做得特别好的学校,不是简单学了美术就能画出来,要长时间培养感情,投入精力和时间。


他将流失海外的壁画,画回家!

图片说明:山西永乐宫元代壁画玉女图(局部),作者王岩松


文刀米:但是从中国的现状来说,无论是文物保护或者壁画修复,都很需要这样的人才,您刚又提到如果学得更专可能更难就业,这不是很矛盾吗?

王岩松:只能慢慢来,不能短视,一两年不可能培养出来人,是有点欠账。

这方面我们远远不如日本人做得好。他们在上个世纪40年代,已经派出最著名的画家带着6个绘画班子,开始临摹日本法隆寺的壁画,先照相制版,印成珂罗版,再在珂罗版上画,做得非常认真。在他们复制壁画的过程中,真壁画意外被烧毁,幸亏留有副本。

如果遇到地震,或者其他天灾人祸,没有副本的那些古代艺术不可想象。

另外,东京艺术大学有个专业,只要是上研究生,就必须临摹壁画,这是一个基本课程,当然他们更多是从临摹中吸收古代技法。他们甚至与敦煌研究院有合作,原校长还自己掏钱修过敦煌壁画。

客观上讲他们比我们做得认真。


他将流失海外的壁画,画回家!

图片说明:新疆柏孜克里克石窟第20窟,《誓愿图》之二,作者:王岩松、白翔、管莉、王闪,二战中被炸毁


这个展览做了非常详细的介绍,包括画的出处、现藏于何处等等,一些重要的信息也做了补充,比如其中两幅来自敦煌莫高窟盛唐晚期的《菩萨头像》——


他将流失海外的壁画,画回家!




他将流失海外的壁画,画回家!



其实这两幅画都来自于同一张壁画。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率领科考队将它们从壁画上剥离下来,被剥离后的模样有印刷版放在一边展示给观众。


他将流失海外的壁画,画回家!



画面上留下了两块刺眼的空白,这就是被盗走两幅菩萨头像后原作的样子。

无论是这个展览,还是整个采访过程,既感动又难过,想必任何一位国人都会有此感受吧。

20世纪初,外国探险队从建筑和洞窟中盗取了大量我国的古代壁画,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印度、加拿大、俄罗斯、韩国等国都藏有中国古代壁画,由于种种原因,国际上并未达成相关归还协议。

它们本来应该在中国,但是我们却难以得见,王岩松老师以及他的团队用临摹修复的办法将它们带回来,意义重大。


他将流失海外的壁画,画回家!

图片说明:新疆吐鲁番高昌寺遗址《菩萨》局部,作者:王岩松、白翔、管莉,现藏于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


王岩松老师现在在江苏理工学院(位于常州)任教,主持其中传统壁画研究所的工作。有人跟他说他的技法可以申请专利,他说没必要,古人就是这样画的,不存在专利,而且,他希望大家都来画,才能传承下去,如果申请专利不就限制大家去画了吗?

关于古代艺术的保存,很多时候其实不是依靠技术,更多时候是依靠热爱、钻研精神,以及心无旁骛的专注吧。

每次看到哪哪的古代建筑或者雕像被无知的涂新,都会被诸多吐槽,可实际上,像王老师这样的学者有专业理论和可操作技术去支撑此类保护,要在地大物博的中国普及开来暂时好像看不到希望。但就像他说的,想要更多人来画,总归会带来更多可能性。至少,他的展览每到一处都大受欢迎,科普得越多,无知就越少。

人祸以外,没有什么古代艺术品不会被时间侵蚀,或许用这种办法将它们流传下去,至少可以让子孙后代见到、摸到我们的文明。

除了单独标注,其他图片均由文刀米拍摄


欢迎转发朋友圈

在公号回复商务合作查看明细



微博:文刀米呀

联系:[email protected]

另有一堆同步更新的平台...

以时尚为主的视觉艺术

人物专访 时尚评论 解读时尚史

文刀米 不流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