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逸世界里的使命—关于隐士

隐逸世界里的使命—关于隐士

有没有一种这样的感觉,在烟锁重楼、风吹窗棂,雨将至的早晨;又或是春雨之后,郁郁葱葱的绿色在小区蔓延开来的午后;又或是树叶在秋风掠过之后铺洒开来的傍晚;又或是漫天飞舞冷飞白的冬日……

将小屋的门窗关好,捧一本书,泡一壶茶,听着悠扬的古琴曲透过音响飘进耳畔,是不是有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在心底翻腾呢?

就这样不出门,任凭自己安静于此刻,心好像顿时就宁静安详了,这种独处,这种感觉,风轻云淡.

有时候,我就想,那些深山野径里修行的隐士们是不是就是这样,心静如水呢?我这种独处算不算是一种人生的修行呢?如果是,那我一定是喧嚣红尘里的最奢侈的隐士了。

隐逸世界里的使命—关于隐士

关于隐士,对于现代社会的我们来讲,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我们说起隐士,感觉就是那些远离都市、与群山为伍、与清风为邻、过着如闲云野鹤一般逍遥自在生活的人。

因为对隐士文化的好奇,所以我翻看了好多关于隐士的书籍。了解到,其实,古往今来,真实的情况是,大部分隐士过的是清心寡欲的生活,吃得很少,穿得很破,住在山的深处,睡的是茅屋,在我们看来他们很艰苦且孤独,在他们看来那是必走的路,这条路是通向返朴归真的智慧之路。

隐逸世界里的使命—关于隐士

隐士有三种:道教隐士、佛教隐士和知识分子隐士,知识分子隐士其实就是儒家隐士,他们的共同点是淡泊名利,追求精神上的宁静与专注。

道家弟子和佛家弟子大部分都要经历一段隐逸生活,这是他们的必修功课。其中著名的有印光大师,还有虚云大师,他们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大师之一。

历史上著名的知识分子隐士有:庄周梦蝶”的思想家、哲学家庄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派大诗人陶渊明;魏晋风华的竹林七贤;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的张良,还有那个刘备三顾茅庐才出山的诸葛亮,还有药王孙思邈,诗人王维,等等很多。

隐逸世界里的使命—关于隐士

中国古代社会各个行业、各个学派都出现过著名的隐士,都是名垂青史的大人物.

看看这些牛的不要不要的人物,深感隐士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真的是巨大,他们就像中国古世纪的明灯,照亮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历程。

古代社会对隐士之所以尊重,就是因为隐士们放弃的是人世间的贪欲,但他们并没有因为隐居而放弃社会,反而是给社会、给后代创造并遗留了大量的精神财富,我总感觉他们的隐逸带着一种使命感。

隐士们虽然隐逸于深山,但是在他们所遗弃的那个社会中,却享有崇高的地位。

特别是历代官员,倡导的是既要有隐士的修为,又要有从政的抱负。而许多隐士在国家需要时,也会义不容辞的出山报效国家。

隐逸世界里的使命—关于隐士

我们羡慕林泉野径中那种闲逸潇洒的隐居生活,可对于现代社会的我们来讲,真不如古人洒脱,各种的束缚让我们有心无力。只有节假日才能逃脱樊笼,复得自然。

可惜,这世上的清静之处却是越来越少,不管是名山大川、还是野山幽谷,曾经隐士隐居之地,一到节假日,便人满为患。

城市里的人厌倦了都市喧嚣、钢筋混凝土以及车水马龙,便在得来不易的偷闲时光里跑去隐士热衷的隐居之地,用朝九晚五的步调换来的银子买几日清净。

看着这乌泱泱的人群,只能感叹,这世界物质丰盛,唯有清净难求,还是窝在自己的小屋里养心修行吧。

隐逸世界里的使命—关于隐士

虽然置身于这个滚滚红尘无法逃脱,虽然每天还要面对无数欲望的颠沛,但无论怎样也必须要保持灵魂深处的纯粹。

就在内心保留一片净土,独善其身吧。即便不置身于幽深僻静的山谷,也能自留出一片清净天地。

书上说,隐士的微笑如春日阳光般和煦,隐士的眼眸如雨后天空般纯净,对,这才是有大智慧的人!

隐逸世界里的使命—关于隐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