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领域创作队伍如此庞大,而我们还觉得人手不够!呼叫更多同道

这是一篇写给历史领域创作者和有兴趣加入历史领域创作的新选手们以及海量的酷爱历史的读者朋友们(也许没几个人不爱历史)。目的很简单,成为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或者优质的故事王。

历史领域创作队伍如此庞大,而我们还觉得人手不够!呼叫更多同道


什么是历史?

如果要给历史下一个定义的话:历史就是时间+经验+选择。

时间就是我们正在经历的每分每秒;经验则是你的经历和体验;选择是你所做的每一个决定,正在成为你个人的历史。当我们回忆上一秒的时候,我们就不自觉的进入了过去,我们会怀念,会后悔,但这还不足以成为历史,但已经很接近了。

历史每进一步,一定是伴随着一定的一些影响而言的。

换言之,并不是每一秒都能成为历史。例如你在床上睡觉,没有做梦,没有突然惊醒,早上很自然的舒展眼睑,于是过去的一个夜晚和过去的无数个夜晚一样,没有什么不同。而你也记不起确切的时间里,你的样子,所以它就不是历史。

历史领域创作队伍如此庞大,而我们还觉得人手不够!呼叫更多同道

历史一定是在你的人生里留下了痕迹的。

例如遵义会议,纠正“博古”的左倾领导,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中的正确领导地位,在宣布毛泽东成为党的领导地位那一秒,历史就已经创造了,因为这在遵义会议召开的前一天一切都是无法预测的,一切又都是充满无限可能的,而在遵义会议上的每一分每一秒,不仅仅在每个中国人的人生中,甚至是整个中国的国运中都留下了痕迹,历史就创造出来的。

	所以结论是:时间+经验(间接的/直接的)+选择=历史
历史领域创作队伍如此庞大,而我们还觉得人手不够!呼叫更多同道


历史是大人物创造的吗?

这个话题很严肃,因为这很可能涉及到意识形态的问题。在十年动乱时期,很多学者和大学问家,都因为这个问题而很难受;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学术思想秉承“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大放异彩,学术界的这种思想壁垒也开始淡化了,毕竟“学术问题不是政治问题”。

但是一问到“历史到底是谁创造的”,大家就有些自己的思考了,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说“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有人说“历史是由大英雄创造的”,还有人说历史是由“大人物领导人民创造的”。

历史领域创作队伍如此庞大,而我们还觉得人手不够!呼叫更多同道

马克思主义史学观念就是我们常说的“唯物史观”侧重强调物质的力量,——有什么样的工具,就可以过什么样的生活。

而使用这些工具的第一人才是真正创造历史的人,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操控者,统治者反而是历史的盗窃贼。

西方主义史学观念则比较复杂也分很多细枝末节的成分,但总的来说唯心史观还是有一定市场的,那就是——“我相信,我就能”

历史领域创作队伍如此庞大,而我们还觉得人手不够!呼叫更多同道

所以很多美国大片儿都是这个逻辑来演的,都是一人力挽狂澜拯救了世界,因为他成为被人铭记的大英雄,历史就是他的创造的,人民都是他的历史遗产。

改革开放以后,鼓励人们如今可以多去想一些,可以多去说一些,展示不一样的思想和可能,所以历史观念也就不再那么讲话,充满了活力。这也是历史吸引人的地方,一系列的历史题材,架空型历史剧,一直在满足着人们关于历史的好奇!

历史领域创作队伍如此庞大,而我们还觉得人手不够!呼叫更多同道


为什么要选择历史领域?

历史对于每一个中国国人来说太重要了,就像空气对于人的重要性一样,因为太过于息息相关,所以反而会观察不到它发生影响的时刻,但有时候这种影响无时无刻不在发生。

信息化时代,历史也没有随着高科技的出现而显得过于陈旧,有些人难道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呢?古代人们用毛笔书写历史,近代人们用钢笔书写历史觉得很时髦,今天创作者们用键盘敲打出的文字材料同样是一种历史书写。

历史领域创作队伍如此庞大,而我们还觉得人手不够!呼叫更多同道

如今头条上活跃数量最大的还是历史领域,因为我们的历史太长了,其中的每分每秒都曾经真实存在过,即便是存留下来的真相只有十分之一,也足以让人一辈子皓首穷经了,所以信息化时代最发达的地方就是分工,大家一人研究一点,一人看一个故事,讲一个道理,然后分享出来,就成了大家的知识。

这就是为何历史领域的创作者队伍如此庞大,还远远觉得不够的原因了。因为还有更多的历史和真相需要被发现,我们人手真的不太够呢。

历史领域创作队伍如此庞大,而我们还觉得人手不够!呼叫更多同道


如何成为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这下子终于说到关键问题了,那就是写好文章,说别人未说的话,讲别人没讲的道理,那些让人觉得既陌生又熟悉的历史。

有人说,我刚入门,写了好多,阅读量很低,也没有收益。别的大咖有很多粉丝,应该赚了不少稿酬吧,小编这里想说“是的”,他们确实赚到了,但这不代表你没机会,这恰恰代表了你很有机会向他们一样,他们只不过比你会讲故事而已,讲故事确实需要技巧,但更多的是需要原材料。

历史领域创作队伍如此庞大,而我们还觉得人手不够!呼叫更多同道

有些同学,写了很多文章,我猜有一大部分的知识来源是百度,我这么一说,他也想辩解“我也看书的”,到底看的什么书呢?二三手的传记文学?东抄一点、西抄一点拿来凑篇数?

别逗了,读者队伍远比作者队伍更庞大,你乐意敷衍,别人就乐意忽略!谁离了谁都能活!所以读书一定要读经典。

历史领域创作队伍如此庞大,而我们还觉得人手不够!呼叫更多同道

有了经典,才知道故事最基本的真是是什么,然后你可以有自己的理解。有了自己的理解讲起故事来就有了自己的风格。人最怕的就是有特色,一有特色,谁都拦不住你要火的节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