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任千古名方“逐瘀汤 ”帮你解决——“ 百病之源血瘀症 ”

今天咱们讲一下血瘀,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血瘀,以及血瘀的症状表现,类型

血淤是指中医辨证中的一种证型。血淤即血液运行不畅,有瘀血。血淤证可见于很多种疾病。一般而论, 凡离开经脉之血不能及时消散和瘀滞于某一处,或血流不畅,运行受阻,郁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呈凝滞状态,都叫血瘀。

王清任千古名方“逐瘀汤  ”帮你解决——“ 百病之源血瘀症 ”

百病之源血瘀症

比如最常见的脑梗塞,冠心病,肺栓塞,下肢动脉栓塞,这都是和血瘀脱不开干系的。还有一些肝硬化,肝癌,胃癌,女性的乳腺癌都和血瘀有一定的关系。

血瘀的症状与表现以及原因

血瘀引起的疼痛

多数为刺痛绞痛、闷痛尤其是针扎一样的疼痛,疼痛的位置还总是固定在某一个或者几个地方,比如说头痛、胸痛、胃痛、腹痛、心前区、两胁肋部的疼痛等,阴雨天、寒冷季节或者夜晚疼痛会加剧,严重的还会出现自己感觉胁肋部长个大包块一样。

症状表现

发绀就是发紫、颜色暗的意思。这是血瘀很典型的症状,比如口唇、面部、指甲、舌头都是颜色比较暗淡,或者出现青紫色。熊猫眼或者青筋怒张,常见的有肚皮上、下肢上、阴囊处的大青筋像蚯蚓状迂曲成团,严重的地方则呈囊状扩张。或者没有外伤,但就是面色发暗甚至黧黑,原来白白净净的脸上开始长黑斑。比如女性的蝴蝶斑,老年人的老年斑都是体内有血瘀的表现。

王清任千古名方“逐瘀汤  ”帮你解决——“ 百病之源血瘀症 ”

身体表面其他部位表现

皮肤不再光滑滋润,而是粗糙、干燥、瘙痒,甚至出现像蛇皮一样的情况,这也是血瘀的表现。

造成血瘀的原因

比如情志、脏腑功能失调、外邪等等很多因素。但从表现和病理上看,分为虚证和实证。临床以气虚血瘀最为常见。

血瘀类型分为以下7种

气虚血瘀证

气虚血瘀证,是气虚运血无力,血行瘀滞而表现的症候。常由病久气虚,渐致瘀血内停而引起。

气滞血瘀

气滞血瘀,是指气滞和血瘀同时存在的病理状态。

血瘀不孕

多因经期产后余血未净,因情志内伤而气血运行不畅,或感受寒邪,血受寒凝,血瘀气滞,内阻冲任胞脉,经水失调,精难纳入,难于受孕成胎。

血瘀痛经

多因经期产后余血未尽,继受寒凉,或情志所伤,致使血寒而凝,或气滞血瘀,瘀血内阻冲任胞脉,不通则痛。

血瘀经闭

多因气滞、寒凝,瘀血阻滞冲任胞脉,积之而成经闭。

血瘀痿

因瘀血所致的痿证,见《证治汇补·痿躄章》。由产后恶露未尽,或跌仆损伤,瘀血不消所致。证见四肢痿软,不能运动,兼见疼痛,脉涩等症。

血瘀崩溃

多因经期产后余血未净,或因情志所伤,肝郁气滞而瘀,或因寒邪侵袭,寒积胞中,经脉瘀血停滞于内,瘀血不去,新血难安,血不归经而发为崩漏。

那血瘀到底吃什么药才好呢?

王清任千古名方“逐瘀汤  ”帮你解决——“ 百病之源血瘀症 ”

少腹逐瘀丸.

最早出处:清代《医林改错》

使用时间:180年

主要成分:当归、蒲黄、五灵脂(醋炒)、赤芍、小茴香(盐炒)、延胡索(醋制)、没药(炒)、川芎、肉桂、炮姜

功能主治:活血逐瘀,袪寒止痛。用于血瘀有寒引起的月经不调,小腹胀痛,腰痛

典型征象:痛如针刺,固定不移,舌质暗,有瘀斑

这个方子是清代名医王清任所创。王清任是中医里的“改革家”,因为他在没有解剖学的中医里,第一个接触了人体解剖——他是通过在乱坟堆里观察尸体的状态推演出人体结构的。因为了解了人体结构,对瘀血的定位也清楚,所以他最著名的五个方子都是和瘀血有关的“逐瘀汤”,分别能清除五个不同部位的瘀血。

前面都分别析过,王清任的三个逐瘀汤,不知道的朋友可以去前面看一下,每个方子都有其特点以及调理的方向,可谓千古一方。

王清任千古名方“逐瘀汤  ”帮你解决——“ 百病之源血瘀症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