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民轉型記

刘爱民转型记

韓城傳媒網

民生/社會/時訊/熱點

關注

刘爱民转型记

劉愛民轉型記

陝西日報記者 盧萌見習記者申東昕

不做煤生意後,劉愛民幹了兩件事:一是弄了個鴿子場;另一個是建了個月季園。兩件事幹得都不順手,沒有當洗煤廠老闆時省心,先後投了幾千萬進去,卻始終難見理想中的回頭錢。但劉愛民不後悔,相信只要信念不倒,熱情不減,成功那是是遲早的事。

不想清閒的煤老闆

在韓城的“富豪榜”上,劉愛民的排名雖然不在最前頭,但絕對是個有錢人,家產起碼過億元。劉愛民的錢來得很容易,和所有做煤生意的老闆一樣,都是靠前些年煤炭市場“畸形”的紅火而發家的。那是一個只要把煤挖出來就能掙錢的年代。韓城煤炭最興盛的幾年裡,整個龍門鎮到處是煤場,人人做煤行,走到哪裡地上都鋪著一層煤渣子。幾年間,煤炭業的突飛猛進讓韓城孕育出了一大批千萬元、億萬元級別的“煤老闆”。此前還做著小買賣的劉愛民,就是在這個時候,用攢來的一筆錢,建了一座洗煤廠,從此事業一飛沖天。市場形勢最好時,錢就像擰開了的水龍頭,嘩嘩地淌進他的賬戶。

倘若只以財富的數值來評估人生滿意度,坐在煤堆上的劉愛民理應感到滿足。但身家過億的他卻陷入了長時間的迷茫消沉。他對自己19年的從業生涯總結道:“做煤炭只要形勢好,根本就不用動腦子。我像是被錢和市場推著走。每天就是發煤,煤發完了就呼朋喚友去打牌喝酒,日子過得稀裡糊塗。”劉愛民說,人雖然有錢了,但頂著“煤老闆”的頭銜總覺得離理想中的成功相差甚遠。加之國家煤炭政策的調整,他時時能感受到危機的存在,時勢就像不斷下沉的天花板一樣,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在韓城,有這種感覺的不止他一個。很多做煤生意的老闆其實都面臨著新的選擇:是迅速轉型二次創業,還是見好就收把錢存起來當“財主”?大部分人的選擇是後者,可劉愛民不安分,放著清閒的日子不過,非得去走一條創業路。

劉愛民的農業夢想

乍一看,劉愛民一點也不像個“土豪”,一身普通的衣服、一雙布鞋,每天像個莊稼人一樣,在他的月季園裡忙來忙去。

這個月季園坐落在韓城市澽水河畔最美麗的富水灣裡,足足有上千畝大。它是劉愛民轉型創業後的第二個項目。和第一個項目——辦鴿子場一樣,都屬於涉農項目。鴿子場一開始的效益還蠻好,不幸遇到了不可抗拒的外力,不得不中途關門。鴿子場沒成功,劉愛民就把所有的希望寄託在了新開的月季園。2016年,他選了富水灣剛剛圈地之初,理想是要弄個月季小鎮。而現在,他的想法是,要打造出韓城第一個現代農業綜合體,要把這上千畝的地方,變成能賞花、能划船、能看鳥、能吃河鮮、能泡溫泉的觀光農業和休閒度假村。

懂行的人都說,劉愛民這是選了一個只下苦、難賺錢的營生,他是從之前暴利的煤炭行業跳進了微利的行當裡。記者去採訪的那天,劉愛民的一車月季剛剛從園區發出。一車500株,一株260元,這是開年以來月季園最大的一單生意。劉愛民說,這十幾萬元的單子,放在做煤炭的那幾年,純粹就是漁網裡掉出的蝦米!可現在,這十幾萬元卻大大解決了園區的財務窘境。

刘爱民转型记

劉愛民說,他沒想到創業會那麼艱難。他也是創過業的人,種過地、養過雞、賣過罐頭,當時心想,啥苦沒吃過呀,種個月季有什麼難的呢!沒想到,第一年買回的500萬株月季苗,竟然活了不到15%。他不服輸,第二年又買回一大批,結果趕上澽水河水位抬高,他的園區滲出了水,幾乎所有的月季都死了。好在劉愛民是個“土豪”,家底厚,能撐得住折騰。第三年,被失敗“教訓”聰明瞭的劉愛民,想了一個好出路:水位高不怕,就地挖湖,一方面可以保活月季,同時還能利用湖泊發展旅遊觀光和蟹、蝦等高檔水產的養殖。現在,他的月季園,不但500畝月季活得旺實,繁育著130多種月季品種;南邊低窪區的水面,養殖孵化基地也已初具規模,和他聯手的既有高等院校,還有水產研究院。他們立志通過對龍蝦、河蟹、鱸魚、石斑魚等高檔水產的養殖推廣,徹底改變黃河流域的水產養殖結構,用3年到5年時間,打造出一個包含有農產品銷售街、月季迷宮、水產養殖區、康養中心、水生動物觀賞園等一系列功能片區的田園綜合體。

創業者的新生活

熟悉的人都說,現在的劉愛民和當洗煤廠老闆時的劉愛民相比就像是換了個人。過去,劉愛民賺錢不下苦,喝著酒、打著牌,天天都有大把的票子進賬,日子過得消閒而無聊。而現在,劉愛民純粹就是個農民,下不完的苦,投不完的錢。好處是,心裡有奔頭,活得很充實。

如今的劉愛民,已經不打牌了,也不太喝酒了,他的精力幾乎全耗在月季園。他恨不得把一天的時間揉碎了搓長了,好再多幹點事情。張海榮在月季園幹了五六年,她每天8時準時上班,但幾乎沒有比老闆劉愛民早到過。辦公室門前有12座大棚,一座大棚1700平方米,每天8時前,早到的劉愛民已經繞著12座大棚走完一圈了。張海榮說,劉總好像總是在不停地走著。在劉愛民的微信運動記錄排名表裡,他幾乎天天都要佔領300多個微信好友的封面。好端端的運動鞋,穿在他腳上,不到倆月,不是鞋幫裂口,就是鞋底磨穿。

劉愛民年輕時沒考上大學,現在倒成了一個學習模範。身為企業老總,他就像一個勤勞的“地主”,除了在他的園區裡不停地巡視,更多時候,他是親力親為地和花花草草打交道,成天撅著屁股跟在技術人員身後學技術。不但自己學,他還把學來的知識,手把手地傳授給員工們。

劉愛民說,當洗煤廠老闆時,不學不幹不誤賺錢;現在不行了,不學習,啥也不懂,啥也就幹不成,錢也就賺不了!所以,不斷地學習成為劉愛民新的追求。他的辦公室有個碩大的書架,架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書。不光看書,偷閒的劉愛民還常常在全國各地跑著去聽課,經濟學、MBA培訓、農藝等都學……

張海榮說,跟著這樣一個不服輸、愛學習的老闆,時刻都能感受到成功就在不遠的地方等著你。她說:“從賺錢的角度講,劉愛民的轉型還在路上,遠遠談不上成功。但這又有什麼呢,重要的是他已經堅定地把腳邁出來了,已經從舊有的‘成功’裡覺醒,開始了新的追求。這種醒悟與追求,比成功本身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