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朝200多年都未能彻底降服蒙古,清朝几十年就解决了?

首先说,明朝打了200多年的,都没有能够征服蒙古,清朝几十年就解决了,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

因为事实上蒙古早就被明朝征服过多次。

先把时光播放器倒回明朝建立之前。

那时,大蒙古正如日中天。

蒙古人不但在中原故地建立了有史以来疆域最大的“大元”,更与四大汗国一起,打造了庞大无比的草原帝国系。

那时,整个欧亚大陆的众多民族与国度,都在蒙古人铁骑鸣镝的赫赫武功里屈服战栗。

但是,红巾军一通鼓响,让汉民族成了全世界受蒙古压迫民族中最早挺身而起的群体!

随后,顺应时代洪流的朱元璋,以革命家和解放者的姿态,靠天才加实干家的奋斗,缔造了大一统帝国,完成了大明对大元的法理及民意征服!

“大哉乾元”的帝国梦想灰飞烟灭,连它的末代皇帝“顺帝”的谥号也来自大明洪武皇帝御赐。

蒙古人被从锦绣繁华的中原腹地赶回了不毛之地,辛苦多年建立起来的民族自信与历史荣耀一朝丧尽。

不但如此,朱元璋更以宗主国的身份向其他汗国宣示权威,史书写得分明,几大汗国无一例外,全都遣使来朝,入贡输诚——明朝完成了对蒙古系政权的权力征服!

再补充一个细节,徐达、常遇春攻破大都时,来到中原的30多万蒙古人只有6万人逃回漠北,绝大多数永远地留在了明朝,心甘情愿地做起了新王朝的顺民——明朝完成了对蒙古人心的征服!

多年后,野心勃勃的明朝叛将努尔哈赤还在书信里用这事来羞辱蒙古林丹汗。但是他不会想到,一百多年后,历经九死一生从俄国逃回的土尔扈特人,向他的玄孙弘历献上了象征土尔扈特人忠于国家的明证——一颗被珍藏多年的明朝皇帝御赐印绶!

为什么明朝200多年都未能彻底降服蒙古,清朝几十年就解决了?

在土尔扈特部眼里,他们是强大中央王朝的治下之民,这个王朝彼时叫大明,现时叫大清。

在明朝成立以来的前80年里,中原王朝出于稳固政权的需要,对地理概念上的蒙古(即今天的内蒙古和外蒙古)保持着凌厉的攻势。

明军挺进几千里在今天的贝加尔湖流域灭掉北元势力,彻底断送大元王朝复辟的可能,明军犁庭扫穴五征漠北,以今天美国人的心态对可能出现的战略威胁进行强硬打击。

明成祖还在蒙古人心目中的圣地、蒙古精神的发源地——斡难河地区设立了斡难河卫。

在长达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明朝一次次地完成对蒙古的高烈度、高强度征服。

当政权稳定之后,明朝停止了这样的征服活动。

因为,对塞外漠北,明朝人和汉朝人、唐朝人的认识毫无二致。

为什么明朝200多年都未能彻底降服蒙古,清朝几十年就解决了?

事实上,中国古代王朝即使在全盛时期也不愿意对这些边疆进行“州府县道”式的有效统治。

道理很简单。

这些地方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属于农耕时代的不毛之地,得之,不足为中国之喜;失之,无损中国之实。

所以,自汉唐至大明,对地理概念上的蒙古都是羁糜统治——你不闹事,我不找事,大家过太平日子。

正因为明朝报了这样的心态,才会放弃了对蒙古的绝对征服,甚至还在绝对征服越南之后选择了放弃。作为明朝的继任者,清朝人在官修的明史中充分肯定了明朝的历史贡献:幅员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也正受惠于明朝的这种心态,蒙古各部才得以苟延残喘,在一个强大政权的阴影里休养生息,然后各部落势力像走马灯一样此消彼长,以强盗+流氓的形象,在历史的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

阿鲁台、也先、乌格齐、达延可汗、阿勒坦汗等一众蒙古风云人物都曾耀眼一时,也都以能征惯战的剽悍形象被载入史册,但是在明朝对蒙古的实力碾压中,他们的作用无足轻重。

这些被大元帝国的遗老遗少们奉为绝世豪杰的人物,他们攻破过城池,掳掠过财富,杀戮过无辜,但没有完成过对大明帝国的任何一次征服——无论是从法理、权力、民意还是军事上。

这些蒙古豪杰反倒在同明朝的于谦、张英、王越、杨一清、王崇古、马芳等人的较量中,无一例外地大败亏输。尽管,这几位在今天很少被人吹捧。

在这里,我还要指出一个人们认识上的误区。

长期以来,人们都把长城看成是单纯的军事防御工事。

实际上,这是很有问题的。

为什么明朝200多年都未能彻底降服蒙古,清朝几十年就解决了?

长城固然是军事要塞,但是它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大程度上的作用是阻止中原人口、物资、技术向蒙古的流散,从而保持大明对蒙古的悬殊国力对比优势。

阿勒坦汗被誉为蒙古的最后一位大英雄,他一度有再次建立草原帝国的野心和实力。

但是,靠常年战争掳掠根本填不满蒙古实力虚弱的坑,反倒是明朝的边军,因为战争磨练,更因为涌现出马芳等一大批优秀将领而越打越强。

终于,在一次次被狠狠教训之后,阿勒坦汗被现实(强盛的大明)征服,选择招安。

他变成了明朝的“顺义王”,老老实实地“约令称臣,世世代代,永不复叛”。

百年战火就此消弭,广阔的边境,“六十余年边民生息,遂长不识兵革”。

蒙古其他部落都争先恐后地忙着向大明朝表达善意,以至于“河套各部皆求归附”。

有了近两百年的优势积累,明朝终于完成了对蒙古的顺利征服。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征服——保持两端优势,叫你畏威怀德,不听话就打,听话就给糖瓜,带你一起吃香喝辣。

任何民族都不傻,在与更强盛、更文明的群体接触时,都会自觉不自觉地选择归化。

用嘴喊口号,用脚投票。这是古人早已经用烂的玩法。

清朝是少数民族起家,而且两百多年来一直臣服在明朝治下。

在从崛起到入主中原的过程中,他们把已经对明朝产生巨大向心力的东部蒙古六部视为战略资源,一边进行武力征服,一边进行“满蒙一家”的拉拢分化,因为这样可以用最小的代价实现经济、军事和战略优势的最大化。

为什么明朝200多年都未能彻底降服蒙古,清朝几十年就解决了?

当然,他们拉拢的并不只是蒙古。

最后,靠了汉八旗、蒙古八旗的大联合,清朝创造了“满洲八旗无敌天下”的神话。

大家都清楚,除了个别领域,清朝全盘沿用明朝制度与政策。

在对蒙古的态度上,清朝最开始和明朝完全一样:羁糜统治,没别的想法。

但是后来,发生了一件偶然的事情,改变了历史走向。

当时和清朝并立的准噶尔汗国(外蒙古)要吞并喀尔喀部,喀尔喀部历来和中原王朝往来不断,加上库伦活佛和康熙关系不错,因此要求归附中国。

入主中原久了,少数民族也以中央帝国自居,有了要四夷拱服的想法。因此,面对喀尔喀部的请求,朝廷共议之后选择了接受。

然后,康熙御驾亲征,与噶尔丹打了一仗,拉开了中原王朝征服外蒙古的历史进程。

经过贯穿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持续近百年的残酷战争,特别是乾隆对准噶尔实施了惨无人道的种族灭绝政策之后,外蒙古才被暂时平定。因为一百年后,趁清朝衰亡之际,外蒙古抱着摆脱满清欺压蹂躏的心态,投入了俄国的怀抱。

谁说清朝几十年就搞定了蒙古?

实际上,历史就是必然性+偶然性的进程,没有明朝种树,清朝人怎么会有摘桃子的好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