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书记推行“三抓三促” 村民脱贫更有奔头

史磊是柘城县信访局的一名党员干部。2017年年初,史磊响应脱贫攻坚号召,主动请缨,要求去精准扶贫工作第一线。后来,史磊被选派到洪恩乡柿黄村任第一书记。两年来,史磊深入脱贫一线,履职尽责,全身心地投入到脱贫工作中。在村“两委”班子的大力配合下,通过“三抓三促”,不但让贫困户实现了脱贫,还改善了村容村貌,赢得了全村百姓的交口称赞。

柿黄村是一个典型的豫东农村,有人口510户2020人,其中贫困户42户120人。史磊入驻村子后,与队员们一起逐户拜访村民,熟悉柿黄村经济状况和每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然后与村“两委”座谈、找思路,针对每位贫困户的情况,因户制宜,制定脱贫措施。

在前期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最终,史磊针对柿黄村的情况提出了“以乡村振兴为切入点,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以改善民生为目标”的全村脱贫工作思路,着力做到“三抓三促”。

抓基础设施建设促贫困村旧貌换新颜。两年时间里,史磊与全体驻村干部一起努力,通过申报项目、引导募捐、多方筹集等途径,为柿黄村修路6000米,挖通下水道3500米,种植绿化树木2万棵,新打机井5眼,安装摄像头15个、路灯24盏。同时对全村的陈年垃圾进行了集中清理。村民余守文说,以前,村子里垃圾遍地,特别是村里的坑塘,简直成了垃圾堆。史磊驻村后,把多年的垃圾都清理了,还栽了树,修了路,打了井,安了路灯,村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作为贫困村,村子看着很破败,人们没有精气神;现在,生活在像花园一样的村子里,感觉干活致富特别有心劲儿。

抓党建促脱贫。党员干部必须冲在脱贫第一线。曾经,柿黄村有些不在村“两委”的党员,常年开不了一次组织生活会。史磊驻村后,立即让“三会一课”和“两学一做”上墙,并一丝不苟严格落实。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脱贫攻坚的风气迅速形成。为发展村里的经济项目,党员们集思广益,带头试验新发展模式。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柿黄村与河南柘牛农牧有限公司合作,在村子里建起了三大种牛繁育场,带领20多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

抓产业促群众增产增收。发展产业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有力抓手。史磊驻村后,与村“两委”班子成员经过多方考察、论证,最终决定发展塑料大棚和种牛繁育。史磊帮助愿意带头发展塑料大棚种植的农民王军华注册成立了宏鑫农民合作社,然后逐户做协调、说服工作,从而流转了土地1500余亩。目前,王军华的合作社已经发展塑料大棚15个。全村有30户贫困户,靠土地流转收入和在大棚里工作的工资,实现了稳定脱贫。另外,史磊和村里的党员多次到河南柘牛农牧有限公司拜访,最终促成对方在柿黄村投资2000万元,建立了三大种牛繁育场。10多名贫困人员在繁育场上班,每个月能领到2000多元的工资,实现了脱贫。

柿黄村以前主要产业就是传统的种植,要靠天吃饭。现在,有了塑料大棚,村民四季有收入,繁育场更成了村里的一个稳定的经济项目,为柿黄村脱贫奔小康注入了持续动力。

史磊说:“在脱贫攻坚的大潮中,能成为一名驻村第一书记,并切切实实为脱贫奉献智慧、心血和汗水,感觉非常骄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