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收賬款那點事

一、財務意義

預收款項,是指企業按照合同規定預收的款項,該項負債需用合同約定的商品或者勞務償付。

預收賬款那點事

“預收款項”項目反映其期末尚未償付的預收賬款的餘額。儘管企業已收到這些款項,但企業產品和勞務均未提供,故不能確認收入,只能作為一項負債。

預收款項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1、預收貨款。

2、預收房款(針對房地產企業)。

3、預收租賃費。

4、預收工程項目費。

5、其他預收費用。

二、分析要點

仔細閱讀“預收款項”的財報註釋。一般在財務報表註釋中,“預收款項”註釋中應該披露如下信息:

1、預收賬款列示。該項會詳細羅列預收款項的各項內容。

2、賬齡超過一年的重要預收賬款。

3、期末建造合同形成的已結算未完工項目情況。

我們在運用這個財務指標分析企業的時候要注意如下幾點:

1、預收款項不僅僅是預收貨款,還有其他的預收款。但是,一般而言,都是預收貨款佔絕對大頭。

如果其他預售款佔據大頭,需要查清楚是什麼樣的項目。

2、預收款包括下游訂貨預先支付的現金及票據。只是企業收到下游支付的票據後,資產端增加的不是貨幣資金,而是應收票據。

3、預收款項越多越好。為什麼呢?越多,說明企業越強勢,在上下游供應鏈處於主導地位。並且,也表明了其產品在市場有很強的號召力,不愁賣不掉。下游也不是傻子,產品不好賣,誰還急吼吼的先打款呢?

4、預收款越少越危險(個別特殊行業除外)。這往往意味著企業在供應鏈上處於弱勢,其產品在市場影響力低,銷路不好。

5、預收款對營收佔比多,往往存貨佔比少,應收賬款佔比也少。反之則多。

6、觀察預收款對營收佔比的走勢。如果該佔比不斷增大,說明企業越做越好,產品越來越好賣。如果該佔比不斷下降,則說明企業產品沒有之前吃香了,是企業經營下滑的一個重要信號。

三、具體作用

我們以白酒行業為例分析預收賬款的作用。

預收賬款是營業收入的蓄水池,可以依據管理層的需要進行調節。

貴州茅臺2014年到2015年的三年營收增速是比較低的,分別為3.69%、3.82%,對應的淨利潤同比增長率也很低,分別為0.45%、0.62%。如果在2016年年初看到茅臺2015年年報顯示的營收與淨利雙低增長速度,多半會逃命,但是,長期跟蹤茅臺的人查看預收賬款就會發現,其2015年年底的預收賬款居然達到了82.62億,比上一年度激增了459%,不聲不響地超過了歷史最高水平,妥妥地隱藏利潤準備增長的節奏。而這種信息,當然是內部人士才知道,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2016年茅臺股價能夠在股災後率先創歷史新高的原因。

預收賬款那點事

預收款項①不確認為營業收入,這部分賣出去的貨的利潤就沒有釋放,形成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同比增速很低。②提前收取的打款,保證了未來一段時間的業績。③提供了現金流,企業可以免費佔用下游企業的款項。④預收款項的調節不改變企業的淨資產收益率。我們需要把預收款項和營業收入一起看,然後和淨資產收益率作比較。

到了2017年年初,2016年年報顯示,扣非淨利似乎也一般,只增長了8.57%,營收增長領先於淨利增長,達到了20.06%,遠達不到令人興奮的高增長範疇,可是,查看其預收賬款就可得知,175.41億元,比2015年同期剛創造的歷史高峰82.62億還要增長112%,而且總量很大,相當於2016年營收401.55億的43.68%,如果這些鉅額預收增量部分確認收入的話,茅臺的營收增長速度將立馬變成高增長,而不是報表所顯示的僅僅增長20.06%。

到了2018年年初,2017年年報顯示,茅臺果然如分析師們所預料的,出現了營收與淨利高增長,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率達到驚人的52.07%,扣非淨利潤同比增長率達到60.57%,這在小散們的眼裡,如此高的增長數據,顯然是起飛的節奏,但分析師們卻普遍悲觀起來。為什麼有如此迥異的態度呢,因為查看2017年年底的預收賬款就知道,只有144.29億,同比2016年的175.41億元下降-17.74%,說明預收賬款的增長潛力不可能無限提高。且蓄水池作用已經開始釋放,業績已經體現在了2017年的營收高增長中,即使對2018年的增長還有一定的助推作用,但影響力也就比較小了。這也就是茅臺2018年一季報公佈後,雖然明面上的業績也算是高增長,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率達到31.24%,扣非淨利潤同比增長率達到38.43%,已經是很好的增長成績了,但大家卻不怎麼興奮的原因。因為受限於預收賬款的增長總量,2018年的全年營收增速沒法再達到2017年那麼快,且2018年第一季度的預收賬款也印證了這種趨勢,總額沒有持續增加,而是環比下降,同比也下降-30.62%。

客觀來說,茅臺的2018年一季度預收賬款總額達131.72億元,依然是白酒公司中最高的,其相對於2018年一季度營收的比值依然很大,高達75.41%,排名仍穩居行業前三,還有繼續釋放利潤的空間,可以維持增長,不必過於悲觀。(預收款項:營業收入,這個比率)

通過茅臺的例子,我們可以知道三點:

1、預收賬款是隱藏淨利的先行指標,很多時候營收與淨利可能是微增甚至負增長,但預收賬款大增可能預示著業績走出谷底,而如果預收賬款能夠持續每季大增,各機構就敢使勁推,只至推到預收賬款不增長為止;

2、預收賬款的同比增減固然重要,而環比增減同樣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預收賬款的總量分析,如果預收賬款的總量太小,如不到年度總營收的10%,所發揮的業績蓄水池作用也就很小,其增減意義與影響都不大;

3、預收賬款作為業績蓄水池當然是總量越大越好,但池子也不可能無限增大,到了一定程度也會釋放業績:茅臺2012年的釋放高點比值是2011年的年報後比值38.18%(預收70.27億/年營收184.02億);2017年的釋放高點比值是2016年年報後比值43.68%(預收175.41億/年營收401.55億);二者平均的話,預收賬款達到年度總營收的40%上下時,次年就有釋放業績的可能性,形成營收與淨利雙雙大幅增長的態勢。

4、預收款項的增加和淨資產收益率應該結合起來看,如果是採取了激進的銷售策略,導致預收款項增加,恐怕就很難轉化為淨利潤了。

以上分析的只是增長潛力,但影響增長速度的還有去年同期的對比基數。年終增長數據還將受到各公司的利潤調節所影響,但總體而言,預收款項與營業收入比值比較大的增長潛力相對更大一些。

預收賬款、營業收入都是觀察企業真實業績的有效財務指標,關注這些,可以從財務報表的閱讀中掘金。

預收賬款那點事

我是貧民窟的大富翁,投資九年,喜歡閱讀和思考,以價值為主線,在市場中博弈,如果我的文章對您有幫助,可以點個贊或者收藏,非常感謝,若有其他問題請在評論區留言,歡迎大家發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創作不易,支持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