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一日,习俗知多少。

别看正月十一日毫不起眼,却也特殊,要知道这一天是太均娘娘的诞辰。

太均娘娘是太湖流域尽人崇敬的神灵,主要扮演着幼妇守护神的角色,具有送生、护产、保婴、佑童等神力,是由年夜太均(太均夫人)、二太均(太均亲姆)、三太均(太均菩萨)三位神灵构成,因此这天祭拜太均是太湖人必有风俗,以祈求小孩健康成长。

除此外,正月十一还有以下习俗。

1、子婿日。这天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在初十吃了一天外根本吃不完,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行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间称为“十一请子婿”。

正月十一日,习俗知多少。

2、炮龙节。每年农历正月十一晚,在广西宾阳县都要举办“炮龙节”,此乃一大民俗。“炮龙”是一种舞龙,但比常见的舞龙大,身长约40米,短的有7节,长的有11节。“炮龙”所到之处,各家各户燃放鞭炮、夹道相迎,有“炮声不停,龙舞不止”之说。广西宾阳“炮龙”驰名四海,相信各位一定有所耳闻。

正月十一日,习俗知多少。

3、贺“添丁”。正月十一这天,在广东各地区都有庆贺“添丁”(即生有男孩)的习俗。有的地区挨家挨户送“米方糖”、有的地区“升灯办酒席”款待村民、有的地区则高挂“人灯”为新丁祈福。尽管各地贺“添丁”风俗迥异,但都饱含着家家户户对“新丁”的美好期盼和祝愿。

正月十一日,习俗知多少。

4、吃烙盒子。正月十一,老北京这一天有吃烙盒子的习俗。古人认为,“十”是“齐备完美,周而复始”的美好数字,在十之上再加一个“一”,就有了新的开始的意味,所以把元宵节前的四天作为“拜晚年”的时段。

正月十一日,习俗知多少。

5、上采日。在福州地区,这一天是元宵节前的一个小节日,名为“上采日”。上采日已有悠久的历史,就是在元宵节之前送灯的习俗,一般是外公、外婆送给外孙、外孙女,寓意上灯纳福祈盼安康。

正月十一日,习俗知多少。

6、行彩桥。正月十一“行头桥”是潮汕一种重要的民俗。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人们三五成群,扶老携幼,兴致勃勃向彩桥涌来。“行头桥”时,人们都要采下桥头的榕枝竹叶,有“摘榕叶,日日有钱揸(拿)”之说,拿回家插在门楣上,祈盼好运和幸福。

正月十一日,习俗知多少。

正月十一日,东园桃李盛开

杨万里【宋】

千万重山见复遮,两三点雨直还斜。

行穿锦巷入雪巷,看尽桃花到李花。

正月十一日,习俗知多少。

最后,借杨万里的诗祝福各位事事如意、锦上添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