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兒園發生矛盾,家長千萬別這樣做!

下載幼教匯APP,獲取幼教乾貨


孩子在幼兒園發生矛盾,家長千萬別這樣做!

幼兒園裡,有些年齡小的孩子語言發展滯後,不能用語言正確處理和小朋友之間的問題,於是可能咬人、打人、抓人。

有些孩子,想向對方表示友好,結果不懂輕重,弄疼了小朋友,於是兩個人扭打作一團。

還有些孩子,正處在以自我為中心的時期,霸道自私,不懂得分享、合作,常常為了玩具發生爭執。


當孩子之間出現矛盾,有些家長急於出面,想幫孩子出氣,也有會家長馬上找對方家長理論,但這樣做真的對孩子好嗎?

孩子間產生矛盾,家長千萬別做這些事!

“誰打的你?走,帶爸爸揍他去。”

——不要介入孩子的糾紛

家長出面會讓孩子形成依賴心理,同時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形成膽小或躲避的習慣。


孩子在幼兒園發生矛盾,家長千萬別這樣做!


“他敢動你,你就狠狠地揍他。”

——不要教孩子報復

這樣做會讓孩子混淆正確和錯誤的理念,更有可能培養出喜歡用拳頭解決問題的孩子,時間一久,可能出現孩子因為不如意就攻擊別人的問題。


孩子在幼兒園發生矛盾,家長千萬別這樣做!


“別和XX小朋友一起玩了!”

——不要限制孩子的交際圈

如果僅僅因為與這個孩子發生了矛盾,就不和他玩,這其實會使孩子變得懦弱。孩子會通過這些爭執,能逐漸學會處理自己的事情,掌握正確的判斷標準。


孩子在幼兒園發生矛盾,家長千萬別這樣做!


“園長,這事今天必須解決!”

——不要越過老師解決問題

有些家長看到孩子發生矛盾,直接找園長來解決問題,跳過最瞭解事情來龍去脈的班級老師。這個行為不僅會在帶班老師和家長之間產生隔閡,還會浪費時間,不利於問題及時解決。


孩子在幼兒園發生矛盾,家長千萬別這樣做!


“別鬧了!不許跑!”

——不要限制孩子間的玩鬧

家長要做的就是引導孩子正確用肢體表達自己的感情,懂得尊重他人,同時學會判斷他人行為,懂得適時閃躲,學會保護自己。


孩子在幼兒園發生矛盾,家長千萬別這樣做!



幼兒園是孩子的小社會,矛盾和衝突經常發生,當得知孩子間發生了矛盾,家長應該如何正確面對處理?

孩子在幼兒園發生矛盾,家長千萬別這樣做!

緩解孩子心理壓力

當孩子和別人發生矛盾後,會產生害怕或者委屈的情緒,這時侯一句安慰,一個擁抱都可以讓孩子安心。

幫孩子分析原因

花時間和孩子耐心交流,瞭解他和某個小朋友發生矛盾的經過和真相,然後在搞清楚事實真相之後,再根據實際情況採取相應的措施。家長一定要針對實際情況,幫孩子解決問題,消除可能帶來的不良隱患。孩子確實犯了錯,不要推諉責任,包庇溺愛會讓孩子形成錯誤的價值觀。

家長冷靜處理

當孩子沒有受到比較嚴重的傷害時,父母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怒火,先幫孩子穩定情緒,然後採取各種可行的補救措施。

吵鬧、糾纏老師或對方父母,不僅傷害彼此的感情,還會影響父母形象,間接地影響寶寶的人際關係

,得不償失。

教孩子學會提前規避

平時要多鼓勵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交流,幫助孩子增進人際關係,也要充分尊重孩子的交際圈並放手讓孩子獨立交往,孩子社交能力提升,變得有自信,自然不會被欺負,也能學會友好相處的規則。

針對可能出現的交往矛盾,家長在家也可以通過故事、角色扮演等形式在遊戲中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的方法,比如別人揮手時,應該如何迅速躲避。

解決矛盾的方

角色互換法:

讓產生矛盾的孩子說出各自的理由,然後再讓他們角色互換想一想,如果你是對方,你覺得這樣做對嗎?

互換角色引導幼兒理解對方,懂得與同伴交往不能只顧及自己的利益和需要,也要體察別人的態度和情感。

比較法:

讓幼兒把自己的行為和其他小朋友的表現進行比較,讓幼兒自己判斷自己的言行是對還是錯,找出解決的方法。

規則決定法:

如果孩子的矛盾沒有明確的評判標準,那麼可以引導幼兒用一些他們認同的規則來解決,如剪刀石頭布、輪流、主動放棄等等,小年齡的幼兒,無法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的方法往往更能讓他們信服,且不會對孩子心裡造成傷害。

孩子成長過程中,

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各種各樣的事,

矛盾和衝突也所難免,

教會孩子正確的處理矛盾的方式,

是老師與家長共同的責任與義務。

*文章圖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