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春捂怎麼“捂”?這些講究家長得懂!

下載幼教匯APP,獲取幼教乾貨

保育 | 幼兒春捂怎麼“捂”?這些講究家長得懂!

所謂“春捂”,是指春季氣溫逐漸升高,在冬春交際之時不要急於脫掉厚厚的冬裝、換上輕薄的春裝,而要儘量捂得嚴實一些。

不過,在實際生活中,很多家長對於“春捂”有著不同的誤區。


保育 | 幼兒春捂怎麼“捂”?這些講究家長得懂!


有些家長不知何時開始春捂;有人春捂過度,導致孩子上火。過早的脫掉棉衣,一旦氣溫下降,就難以適應,使身體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虛而入,容易引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及冬春季傳染病。

怎樣才能科學有效地進行春捂呢?這些講究必須要知道:

保育 | 幼兒春捂怎麼“捂”?這些講究家長得懂!

春捂的開始和結束,都要看溫度。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氣候差異較大,所以春捂不應該教條地按照日期來進行,而是應該充分考慮當地的氣溫。

當平均氣溫穩定超過10℃。在這個基礎上,如果晝夜溫差大於8℃,則應該開始春捂。

當氣溫持續在 15℃以上且相對穩定時,就可以不捂了。

保育 | 幼兒春捂怎麼“捂”?這些講究家長得懂!

適時做出判斷

常感知孩子的手、腳溫度,用手摸摸孩子背部是否溫暖、有無出汗。

如果背後出汗,說明孩子穿多了,或者孩子正在運動,要減少衣服穿著;如手腳冰冷,則說明孩子穿少了。

對於體質偏弱易感冒的兒童,或總是反覆上呼吸道感染、進而誘發複發性哮喘的兒童,要注意受寒後抵抗力下降誘發舊病。對於該類孩子,不應過早脫冬裝。

此外,春天還是兒童流行性疾病高發季節,如水痘、腮腺炎、風疹、急疹、麻疹等,所以更要注意避風寒。


保育 | 幼兒春捂怎麼“捂”?這些講究家長得懂!


穿衣法則

"下厚上薄"

孩子出門,下身的褲子、襪子、鞋子儘量不要減太多,但上身可以適當薄一些。

穿的太厚不利孩子運動後散熱,如果衣服被汗打溼,靜下來更容易著涼。


保育 | 幼兒春捂怎麼“捂”?這些講究家長得懂!



“洋蔥法”

衣服一層一層穿,每一層都不要太厚。

熱了方便孩子脫,等下午到傍晚再慢慢加回去,這樣既方便又可以預防感冒和因為著涼引起的腸胃不適。

春雨、春雪後氣溫會有小幅度回升,但也要注意保暖。


保育 | 幼兒春捂怎麼“捂”?這些講究家長得懂!


捂得位置

“春捂”並非是全身上下捂得嚴嚴實實。

孩子的頭,肚臍,後腰,膝蓋,小腿肚,腳心這六個地方一定捂好了。

厚褲和厚襪不可過早減去,睡覺時下半身蓋厚一點。尤其要做好膝關節、踝關節等關節處的保暖。

春捂的時候,還要保持腳部良好透氣,尤其孩子們運動量加大後,若不注意腳部衛生,腳氣等疾病會隨時光顧。

因此,在氣溫升高的情況下,一定要穿透氣性能好的鞋襪,運動結束後最好能立即洗腳,注意保持腳部衛生。


保育 | 幼兒春捂怎麼“捂”?這些講究家長得懂!



別捂過頭

春捂的同時,不能忘記多運動。

春季時節,天氣不冷不熱,正是鍛鍊和享受陽光的大好時機。 但經過寒冷的冬季,身體各器官包括肌肉功能都處於一個較低的水平,所以春季運動時注意適度,不能追求大的運動量,在鍛鍊前,也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防止運動量突然增大造成的肌肉和韌帶拉傷。

一些節奏慢且運動量不大的活動如郊遊、爬山、慢跑、兒童健身操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必須注意的是,春季,很容易出現室內比室外更冷的情況。所以進入室內後,必須及時將脫掉的衣服重新穿上,否則極易引起感冒哦~


保育 | 幼兒春捂怎麼“捂”?這些講究家長得懂!


*文章綜合自互聯網,圖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