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企業家張志剛:落地生根,讓我在【一帶一路】大顯身手

4月初,“高原水鄉”烏干達正當雨季,空氣溼潤,溫度宜人,是一年中最舒適的季節。在烏干達東部姆巴萊市,唐山企業家張志剛一手創辦的姆巴萊工業園也漸入佳境,7家入園企業即將投產,15家知名企業與工業園簽署了合作協議,陸續進入園區。

不久前,烏干達總統穆塞韋尼視察了張志剛創辦的另外一家工業園——天唐工業園,鼓勵他和華人朋友放心大膽投資,讓張志剛信心倍增。

從2000年踏上非洲大陸,到辦起自己的工業園,張志剛一路摸爬滾打、披荊斬棘,從一個小商販成為了烏干達有名的企業家。他認為,只要腳踏實地、順應時勢,實施本土化戰略,小商販也可以在“一帶一路”找到自己的位置,成為這場大戲的主角。

今年 47歲的張志剛,原本是我市一名國企的普通職工,因為不滿足四平八穩的生活,1997年,從單位辭職做起了箱包生意。幾年以後,有了一些積蓄,張志剛的膽兒也大起來。


唐山企業家張志剛:落地生根,讓我在【一帶一路】大顯身手

姆巴萊工業園大門效果圖

上世紀90年代,中國對外貿易體制改革逐步深化,中非各種形式的互利合作廣泛開展起來,這讓當時在中國的張志剛把目光投向了非洲。2000年,28歲的他來到坦桑尼亞,做的仍然是箱包生意。

剛開始,語言不通,他就拿著計算器比劃,這就樣一點一點打開了市場。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生意漸有起色,也站穩了腳跟。但坦桑尼亞的市場有限,張志剛就選擇來到了華人企業較少、充滿發展機遇的烏干達。

由於有在坦桑尼亞經商的經驗,張志剛在烏干達很快打開了局面。鼎盛時期,他的箱包產品佔據了當地70%的市場,他還創立了自己的品牌,被當地人稱為“箱包大王”。

箱包貿易為張志剛搭建了縱身一躍的平臺,也積累了資金。但是,他很快意識到,要想在非洲長期發展,就必須融入非洲,紮根當地社會,實施本土化戰略,在當地投資辦企業。2009年,張志剛著手建設天唐工業園,把中國生產與發展的經驗帶到烏干達。

距離首都坎帕拉20公里的天唐工業園,原本荒無人煙、雜草叢生、蛇蟲遍地,經過張志剛和團隊的打拼,設備設施達到了當時整個烏干達最先進的水平。幾年以後,已經有鋼鐵、海綿、板材等4家企業入園投產,直接解決當地就業2000餘人,間接拉動就業10000人以上。

天唐工業園還形成了磁鐵效應,吸引了眾多企業家,鞋廠、衛生紙廠、輪胎廠等雨後春筍般建成投產。原本荒涼蕭條的曠野,變成了生機勃勃的小鎮,當地基礎設施以及居民生活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天唐集團的巨大成就令烏干達社會各界刮目相看,烏干達總統、副總統、貿工部長、投資部長、水利部長等一大批政府要員多次前來參觀,大力支持工業園建設。2014年,烏干達政府決定由張志剛的公司主導開發一個佔地3700多畝的國家級工業園,為當地創造更多就業崗位,推進烏干達工業化。

不到兩年時間,佔地面積2.51平方公里的姆巴萊工業園區建成運營。園區以農產品及食品加工、玻璃製造、汽車組裝、電力電子等烏干達亟待發展產業為主導,利用烏干達當地豐富的資源和出口免稅政策,面向2億人口的東非共同體市場,輸出中國成熟的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打造集加工、製造、進出口、海外倉、投資服務及管理、商務諮詢於一體的綜合性、國際化新型工業園。園區計劃吸引入駐企業30家,總投資6億美元,可為烏干達創造12000個就業崗位。

張志剛告訴記者,烏干達人民熱情誠實,國家經濟自由化程度較高,對外國投資幾乎沒有行業、投資比例等限制。同時,烏干達投資政策延續性良好,資本進出自由,貨幣自由兌換。

自2013年我國“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越來越多的國家參與到國際合作中來。國外的市場需求,推動了我國鋼鐵、水泥、玻璃等重工業的國際化發展。我省明確提出鼓勵鋼鐵、水泥、玻璃、光伏等產能具有比較優勢的企業,到境外建設一批生產基地,帶動裝備、技術、資本及勞務輸出,為企業開展國際產能合作提供了新機遇。

近年來,我市不斷完善國際產能合作保障機制,助力優勢產能轉移,化解過剩產能,“龍頭企業+產業園區”的發展模式逐漸興起。

烏干達工業基礎薄弱,工業化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2014年,該國政府提出“BUBU”(採購於烏干達,建設烏干達)政策,旨在保護當地企業、促進工業發展。張志剛說,唐山鋼鐵、水泥、陶瓷等產業技術成熟、實力雄厚,而這些都是烏干達國內薄弱的工業,非常適合在烏干達投資發展,但必須順應政府政策要求。

“我市需要壓減的過剩產能主要是基礎材料類,恰恰是非洲國家所稀缺的。借力‘一帶一路’走出去,已成為很多企業的期盼。”張志剛說,把我市資金、技術、市場、人才等相對優勢,同非洲豐富的自然資源、巨大的人口紅利和市場潛力結合起來,必將創造出新的發展奇蹟。


唐山企業家張志剛:落地生根,讓我在【一帶一路】大顯身手

中烏姆巴萊工業園奠基儀式現場

走出國門,就必須融入當地。張志剛告訴記者,在大使館的組織下,烏干達已經舉辦了兩屆龍舟賽,各大中國企業商會以及烏干達本地的社區組織紛紛組隊、踴躍參加,讓烏干達人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了更深的認識。

此外,中國企業積極回饋社會,為社區盡責,得到了當地社會的的讚譽。2018年10月,烏干達東部Bududa地區發生泥石流災情,天唐集團在第一時間為災區捐贈了大批物資,增加了當地政府和居民對中國企業的好感,也促進了中國企業在烏干達紮根和發展。

回首走過的溝溝坎坎,張志剛認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尤其是走進非洲,還存在著一些坎兒。他希望政府幫助企業家們深入瞭解東道國的法律法規、經商規則等投資環境,推進產能合作,為企業在非投資提供規劃、諮詢、對接政府等方面融智支持。


唐山企業家張志剛:落地生根,讓我在【一帶一路】大顯身手

姆巴萊工業園內景


唐山企業家張志剛:落地生根,讓我在【一帶一路】大顯身手

正在流水線上工作的員工

張志剛還特別希望政府幫助“走出去”的民營企業融資,解決資金難題。2009年,他在建設天唐工業園時,在首都黃金位置的辦公樓也同時開工,就在兩個項目如火如荼建設中,烏干達受到全球金融危機影響,經濟下滑,銀行貸款額度受限,公司資金鍊出現斷裂。為解決突如其來的資金危機,張志剛不得不回國忍痛變賣多年積累下來的資產,傾盡全力才保證了兩個項目的正常運行。

張志剛說,政府和先期“走出去”的企業,要當好“導師”和“保姆”,做好服務,讓後來的企業少走當初自己走過的彎路,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問題,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路會更加順暢。


唐山企業家張志剛:落地生根,讓我在【一帶一路】大顯身手

姆巴萊工業園俯瞰效果圖

“一帶一路”倡議

古絲綢之路綿亙萬里,延續千年,積澱了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是人類文明的寶貴遺產。

2013年秋天,我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 倡議以來,引起越來越多國家熱烈響應,共建“一帶一路”正在成為我國參與全球開放合作、改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促進全球共同發展繁榮、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係,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近年來,我市把握經濟發展新趨勢和對外開放新要求,主動契合國家共建“一帶一路”的倡議,致力於完善 “走出去”的保障機制,更好地發揮了國際產能合作對我市結構調整、轉移化解過剩產能、優化出口結構的積極作用。

為了促進國際產能合作,河北省政府先後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做好境外投資工作的實施意見》《河北省鋼鐵水泥玻璃等優勢產業過剩產能境外轉移工作推進方案》和《關於加強與中東歐國家投資合作的支持意見》等。在積極為企業爭取省、部專項資金基礎上, 我市近兩年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安排2000萬元財政資金建立唐山市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從貸款貼息、前期費用、資源回運、勞務人員培訓等方面對企業進行資金支持,形成了政策的縱向聯動。

針對當前企業“走出去”的薄弱環節,我市重點做好以下服務保障:建立綜合信息服務平臺,集中發佈對外投資政策和信息,方便企業獲取準確對稱的信息,解決企業信息匱乏、不暢的難題。加強對企業人才隊伍的培訓,尤其是熟悉國際慣例和規則、熟悉海外法律、熟悉項目和資本運作的高端複合型人才。我市根據企業不同層次的需求,分門別類聘請專業人士組織培訓,為企業融入“一帶一路”進程中人才隊伍的建設和培養提供保障。

唐山市將鋼鐵、水泥、裝備製造業等製造能力強、技術水平成熟、國際市場有需求的產業作為國際產能合作的重點行業加以引導,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了廣泛合作:上文中提到的烏干達姆巴萊工業園,規劃面積2.51平方公里,計劃吸引入駐企業不低於30家,建設總投資不低於6億美元,目前我市已有多家企業簽署投資入園協議;華通線纜集團在坦桑尼亞、贊比亞、喀麥隆等多個國家投資新建項目,開展電力設備及電纜的生產、銷售和國際貿易等業務,在參與國際產能合作中成為行業排頭兵。

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加強中非合作的大背景下,我市的對外投資區域也日益多元化。企業在優選香港、美國等國家和地區開展投資之外,對中東歐和非洲地區日漸青睞。唐山坤達科技投資加納1000萬美元的海外倉項目,成為我市與非洲經貿合作的一個新亮點。

記者 常雲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