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合璧——钟鸣开创新的笔墨程式“钟鸣皴”


中西合璧——钟鸣开创新的笔墨程式“钟鸣皴”

钟鸣 湖北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民进湖北美院支部主任。湖北省国画院副院长、湖北开明画院副院长、民进武汉开明画院名誉院长。中国书画世界行湖北委员会副主席、湖北省工笔画学会秘书长。湖北省美术院特聘艺术家,多所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

长期潜心致力于现代工笔人物画和水墨人物画的探索、研究与创作,兼擅山水和花鸟。作品发扬民族绘画精神,融西法于中国画中,工笔画开纤细、精致画风“一个新的风气”(蒋勋语),并“创造了‘对染’的染法”(李松语)。水墨画创立了独特的个性化笔墨程式“钟鸣皴”,所创皴法极具影响。

作品多次入选国际、全国以及省、市美术大展并获最高奖、银奖、铜奖、优秀奖等。多次承担国家和省级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所作巨幅《辛亥百年祭•走向共和》和水墨《大欢喜》系列影响广泛。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展、联展、群展,多次赴意大利佛罗伦萨、德国柏林和日本大分、竹田参加国际大展。

艺术成就多次入编中国美术史典籍。论文和作品发表于《美术》《国画家》《美术报》《中国书画报》《书法报》等全国各大专业报刊,载入《中国工笔画1900-1997》(当代卷)、《百年水墨典藏作品集》等美术大典和各大美展同名作品集。出版有10余部个人艺术专著。

多次随“中国画画世界”中国美术名家世界采风团出访欧洲、印度、俄罗斯、阿联酋、韩国和日本等国。

作品广泛被国内外艺术机构及藏家收藏。

中西合璧——钟鸣开创新的笔墨程式“钟鸣皴”

《人与自然· 谧 》47cm×43cm 2008年 纸本水墨

在古典与现代中漫行

——钟鸣现代仕女水墨作品解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水墨艺术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实验性。所谓“实验性”也就是如何有效地探寻一条中国水墨艺术发展的可行之路。这种实验性在两个维度上展开。一方面,于当代文化中寻求有针对性的文化问题,关注人的现实生存环境与状态,把体现当代中国人的生活经验与艺术经验作为主要目标去追求;另一方面,致力于水墨画语言的变革,努力扩大水墨语言意义与表现范围,建构更具当代意义的水墨语言体系。这个时期以来,艺术家们不懈地从事着各种探索和实验,以企通过明确的个人方案与个人经验,来推动中国水墨艺术的现代进程。钟鸣的这批现代仕女系列水墨作品,正是在这一文化背景下所作出的颇具意义的尝试。

中西合璧——钟鸣开创新的笔墨程式“钟鸣皴”

《人与自然·云雾江城》47cm×43cm 2008年 纸本水墨

一般说来,在当代水墨进程中有两类大的文化取向。一类是那些明显疏离、甚至对抗传统文化,既不屑于水墨传统守成,又不满于泊来文化的介入,更反对文化折衷,破坏和颠覆是他们主要的水墨话语方式;另一类则提倡文化应连接过去和承启未来,既不割绝古典文脉,又明显亲合于现实文化关怀,语言向度也赞同承延传统笔墨精神,倡导传统语汇与外来语汇的融合与再植。钟鸣的这批水墨作品显然属于后者。作品所关注的当下文化问题,所秉持的创作思想和方法,以及画面的图式结构、造型意味、笔墨配置均表明了他的这种文化立场。

中西合璧——钟鸣开创新的笔墨程式“钟鸣皴”

《人与自然· 谧 》47cm×43cm 2008年 纸本水墨

故此,我们可从作品针对的现代社会和文化问题所作的思考与表述,以及作品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两个方面来解读钟鸣的这批作品。

钟鸣在这批作品中借用的主要图像符号——都市摩登女郎,大都采用特写方式将这些艳俗女子置于画面的主体位置。这些都市粉黛或呆立、或顾盼、或搔首弄姿,她们的神情或困顿迷惘、或呆滞恍惚,或戏谑调侃。钟鸣将这些躁动、变幻的时代女性的心理变格之特征,加以设计成类型化的形象语境,使这些符号化的形貌不但具有鲜明的时代文化印记,更有着凸显的象征意味和隐喻性质,透射着人类社会在现代工业文明和都市化进程中,在物质日益浸蚀和异化着人们心灵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所展现的追逐物欲的人们信仰缺失、精神裂变、惶惑浮躁的芸芸众生相。作品在景物配置上,将各种毫无关联的场景,异质的事物,如鸟、犬、草木、山石、云水、面具等与肢体夸张的时髦女郎并置在一起,有意解构着古典绘画的景观范式和审美成规,颠覆着人们古典阅读的心理习惯,使画面透显出一种强烈的荒诞感、陌生感。这种组合更进一步激活了作品隐喻的张力,让阅读者不自禁地感受到现代社会心灵与存在的失衡,人与自然交流的缺失,与生态环境相互依存的断裂。

中西合璧——钟鸣开创新的笔墨程式“钟鸣皴”

《人与自然·暗香》47cm×43cm 2008年 纸本水墨

为了突出现代社会的迫塞感、迷乱感以及不可把握的荒诞性,钟鸣在这批作品中创造了一种形态错置,图像亦真亦幻,具有东方式的超现实意味的水墨画样式。在造型上,为了突出现代人被异化、扭曲的心性,钟鸣在写实的基础上,运用夸张变形的方式,制造了一批具有强烈象征特质和批判性指射的都市女郎形象。在笔墨处理上,为了使传统水墨适应人们新增长的审美需要,钟鸣在坚守古典笔墨秩序的同时又进行着形态上的现代修正。在中国笔墨经验中嫁接、揉融了西方现代艺术语言因子,创造出了具有浓烈个人特质的水墨语言。

中西合璧——钟鸣开创新的笔墨程式“钟鸣皴”

《人与自然·蝶舞》47cm×43cm 2008年 纸本水墨

在这批以都市女郎为表现主体的水墨作品中,通过钟鸣精心设计和构建的形象符号、图式结构以及笔墨方式,我们不难体悟到作品外缘的社会评议意识和文化批判精神。钟鸣从自身周遭所生发的经验中寻求到了独特的图式符号和语言方式,并以此切入当下社会及文化问题,以自我的方式作出思考和判断。这种个人化的水墨经验,在水墨艺术现代化进程中,钟鸣贡献了自己的价值和智慧,拓宽了中国当代水墨的文化空间和表现空间。

中西合璧——钟鸣开创新的笔墨程式“钟鸣皴”

《人与自然·浮云》47cm×43cm 2008年 纸本水墨

在我看来,钟鸣对当代社会及文化的焦虑与质疑,是以古典文化的社会观、自然观和生命观作为价值尺度的。意即钟鸣以古典文化精神为坐标来透析和审视现代社会和文化的弊陋,这从他作品潜含的文化判断中已然凸显出来。在形式层面上我们也不难看出,古典水墨精神的内蕴和秩序仍然规范、导引和作用着他作品的笔墨语式。

中西合璧——钟鸣开创新的笔墨程式“钟鸣皴”

《人与自然·顾》47cm×43cm 2008年 纸本水墨

很显然,这是钟鸣从现代社会的视角出发,根据自身在现代文化情境中的状况与认识,,以现代人的生存感受体悟古典文化精神,又以古典文化的眼光来透视现代生活。钟鸣正是在这现代与传统的视界交融中形成了这批水墨作品独特的艺术面貌和风格。我之所以将这批作品解读为在古典与现代中漫行,也正是基于此。钟鸣致力于中国当代水墨艺术的推进,或许还要在古典与现代之间探行相当一段路程,正因为在途中,也就意味着充满了期待和希望。

银小宾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执行主编、教授、博士)

2008年12月9日于武昌阳光水岸

中西合璧——钟鸣开创新的笔墨程式“钟鸣皴”

《人与自然·暖阳 》47cm×43×cm 2008年


中西合璧——钟鸣开创新的笔墨程式“钟鸣皴”

《人与自然·山花》47cm×43cm 2008年 纸本水墨

中西合璧——钟鸣开创新的笔墨程式“钟鸣皴”

《人与自然·幽》47cm×43cm 2008年 纸本水墨

中西合璧——钟鸣开创新的笔墨程式“钟鸣皴”

《人与自然·掠》47cm×43cm 2008年 纸本水墨

中西合璧——钟鸣开创新的笔墨程式“钟鸣皴”

《人与自然·聆听》47cm×43cm 2008年 纸本水墨

中西合璧——钟鸣开创新的笔墨程式“钟鸣皴”

《人与自然·荷香》47cm×43cm 2008年 纸本水墨

中西合璧——钟鸣开创新的笔墨程式“钟鸣皴”

《人与自然·和光》47cm×43cm 2008年 纸本水墨

湘西·夏河情思

文 / 李松(原《美术》主编 著名美术理论家 )

笫一次见到钟鸣的画是他在1989年“当代水墨新人奖画展”中获得佳作奖的《风》。那次活动是海峡两岸共同举办的,在香港进行评选决审时,我和朗绍君;香港的文楼、古兆申、黄茅;台湾的李贤文、石守谦、蒋勋诸先生担任评委。从入选的100件作品中,要评出3件新人奖、30件佳作奖,《风》是引起评委们关注的十几件作品之一。讨论会上,蒋勋特别提到“《风》一类比较纤细、精致的画风在台湾比较少见,不知是否会由此开一个新的风气?”

中西合璧——钟鸣开创新的笔墨程式“钟鸣皴”

《弩·箭》(110cm×70cm)纸本工笔,1990年作 1990年入选第二届全国体育美展

后来得知,《风》是他在湖北美术学院大学二年级时的一幅习作。作品构思得自1987年到湘西凤凰县腊尔山苗族地区深入生活时的印象。他同时还构思完成了一系列以湘西苗族生活为题材的工笔重彩画作品如《舞》(1988)、《胧月》(1989)、《太阳雨》〔1991〕、《寂》(1992)以及古代体育题材的《弩·箭》(1990)等。这些富有淳厚的乡土风情的画面中涵有一种如闻天籁的质朴之美。那清淡朦胧的色调中还有着令人捉摸不透的梦幻之感。由此而形成钟鸣那一时期的个人绘画特色。

中西合璧——钟鸣开创新的笔墨程式“钟鸣皴”

《天籁》(66cm×115cm)纸本 2002年获“多伦多国际艺术双年展银奖”

90年代中期以后,钟鸣的作品取材转向藏族宗教题材,他先后画了《圣光》、《天光》、《佛光》等系列作品。那不仅是生活视野、创作题材上的拓展,也是画家艺术追求的一个新的起点。他为寻找与内容相统一和谐的绘画语言作了很大努力,他从藏传佛教壁画获得启迪,在画风上舍清淡而取热烈,舍空灵而取厚重,他强化了光感的变化、肌理的运用和线条的生动性,他创造了“对染”的染法,综合地使用水彩、石色,以渲染与皴擦、罩色、平涂等技法相互结合,“想打破工笔与写意之间的鸿沟,进行一种互补式的融会。”

中西合璧——钟鸣开创新的笔墨程式“钟鸣皴”

《太阳雨》(68cm×68cm)纸本工笔 1991年作

藏区神秘的人文环境和人们对宗教的虔诚,启发了画家的创作构思。在宗教氛围与世俗情境杂糅的画面上,有的表达得比较直白,有的比较曲折隐晦,但观赏者没有必要过分地从题目和画面形象中寻找过多的哲理和宗教的奥义,重要的是艺术本身,是现代艺术家透过题材所显示的对人生对世事的思索。

中西合璧——钟鸣开创新的笔墨程式“钟鸣皴”

《天风》绢本工笔(135cm×110cm) 1994年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1994年作

中西合璧——钟鸣开创新的笔墨程式“钟鸣皴”

《天光》(160cm×180cm)纸本水墨工笔,1998年作

中西合璧——钟鸣开创新的笔墨程式“钟鸣皴”

《普照》(180cm×180cm)纸本工笔,1999年作。

2000年获“新世纪全国中国画·书法精品大展”优秀奖(中国美协)


中西合璧——钟鸣开创新的笔墨程式“钟鸣皴”

《影》(68cm×68cm)纸本工笔,2002年作


中西合璧——钟鸣开创新的笔墨程式“钟鸣皴”

《影》(68cm×68cm)纸本工笔,2002年作

中西合璧——钟鸣开创新的笔墨程式“钟鸣皴”

《碧光》(70cm×70cm)纸本工笔、2013年作

2013全国美术院校工笔画名家作品展

中西合璧——钟鸣开创新的笔墨程式“钟鸣皴”

《圣光》(68cm×68cm)纸本工笔,1995年作

中西合璧——钟鸣开创新的笔墨程式“钟鸣皴”

《佛光》68cmx68cm、纸本工笔、1995年作

钟鸣教授中国画作品欣赏:

中西合璧——钟鸣开创新的笔墨程式“钟鸣皴”

《康熙大帝》185cmx185cm、纸本水墨、2016年作

中西合璧——钟鸣开创新的笔墨程式“钟鸣皴”

《守望》250cmx375cm、纸本水墨、2010年作


中西合璧——钟鸣开创新的笔墨程式“钟鸣皴”

《王祯与农书》185cmx185cm、纸本水墨、2016年作


中西合璧——钟鸣开创新的笔墨程式“钟鸣皴”

《尹瘦石》180cmx145cm、纸本水墨、2014年作

中西合璧——钟鸣开创新的笔墨程式“钟鸣皴”

《大欢喜·山翁醉似泥》136cmx68cm,2016年


中西合璧——钟鸣开创新的笔墨程式“钟鸣皴”

《大欢喜·赏音有钟期》136cmx68cm,2016年

中西合璧——钟鸣开创新的笔墨程式“钟鸣皴”

《大欢喜·闲梦江南梅熟日》68cmx68cm,2015年

中西合璧——钟鸣开创新的笔墨程式“钟鸣皴”

《大欢喜·小园芳草绿》76cmx56cm,2015年

中西合璧——钟鸣开创新的笔墨程式“钟鸣皴”

《大欢喜·遇酒且呵呵,生能几何》136cmx68cm,2012年

中西合璧——钟鸣开创新的笔墨程式“钟鸣皴”

《大欢喜·早梅香透满山郭》68cmx68cm,2015年

中西合璧——钟鸣开创新的笔墨程式“钟鸣皴”

《大欢喜·醉逸图》2011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