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发展史》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学之八:寓言1

《世界文学发展史》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学之八:寓言1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学之八:寓言1

根据西方传统,生活在公元前六世纪的伊索被认为是寓言的首创者,他那著名的反映古典世界社会生活的《伊索寓言》,也自然被奉为动物寓言的始祖。但《伊索寓言》的许多" 原型" 可以追溯到比他早一、二千年的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动物寓言中。

动物在苏美尔智慧文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根据目前的材料和研究成果,在迄今翻译过来的近三百则寓言和格言中,涉及到的动物达六十四种之多。它们不仅包括牛、马、狗、狐狸、狼、驴和羊等野生动物和家畜,还包括各种鸟类、鱼类和昆虫类。

除动物以外,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寓言故事的主角还有植物、工具和自然现象等。这些寓言所涉及的内容大体反映了动物凶残和贪婪等本性,以及植物、工具和自然现象间的内部争斗和骄傲自大等弱点。

这些寓言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其中保存较好和较著名的包括《狐狸的故事》、《牛与马》、《骑驴的故事》、《柽树与椰枣树》、《柳树的故事》、《牲畜与谷物的争论》、《冬与夏的争论》、《铜与银的争论》、《锄与犁的争论》及《鸟与鱼的争论》等。这些" 争论文学" 多以一方获胜而告结束。

1.《锄与犁的争论》

这是一则苏美尔寓言。在该寓言中,同属农具大家族的两兄弟锄与犁在谁优谁劣的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寓言以描述锄的制作原料和形状开始。原料共有四种,即杨木、梣木、柽树和" 海木" ,但却只有两种组合,即齿用梣木制作而柄用杨木制作和齿用" 海木" 制作而柄用柽树制作;在形状或类别上则有三种,一种是两齿锄,一种是四齿锄。锄首先向犁挑战:

当水冲来时,我可以阻止它,

你不能把土装入篮中,

你不能和泥,你不能制砖,

你不能打地基,你不能建房屋,

你不能加固旧墙的根基……

这个挑战激怒了骄傲的犁,它把自己说成是大神恩利尔之手的创造物、人类的农者及国王和贵族的宠爱物。它丰收的谷物可以装点原野,可以为人和畜提供食粮:

我,犁,由伟大的臂膀制作,由伟大的手掌装配,

我是众神之父恩利尔高贵土地的书记员,

我是人类农业的忠实经营者。

当舒努蒙月在田间庆祝我的节日时,

国王为我屠宰牛,为我繁殖羊,

往石坛倒满酒。

……

国王握住我的扶柄,

把牛套入轭中,

所有的显赫贵族在我身边行走。

所有的土地无不充满赞赏,

人民兴奋不已地观看。

我掀起的犁沟把原野装点…

显示了自己的神圣和尊贵以后,犁便开始炫耀自己的功绩和德善:

我的谷堆遍及田间,那是杜穆兹的羊群在休息。

我的麦垛点缀原野,

那是青山充满魅力。

我为恩利尔积起堆垛,

我为他聚集麦谷,

我填满了粮仓…

孤儿、寡妇和赤贫者,

手挎芦苇篮,

拾起我撒落的麦穗。

标榜了一番自己以后,很自然地便是大肆贬低别人,并加诸谩骂与威胁:

(而你)锄,无谓地挖洞,无谓地凿齿,

(你)锄,在泥中劳作、翻滚,

把你的头埋在地里,

你和砖模在肮脏的泥土中度过时光,

你…不适合高贵之手,

你的头装扮成奴隶之手,

你竟敢对我恶言侮辱!

你竟敢与我相提并论!

滚到草原上去,我已看(够了)你…

锄在遭到犁的激烈反击后,当然不甘示弱,马上抛出宏篇巨论,它首先也是炫耀自己如何为人类服务,诸如灌溉、排水及为耕地做准备:

犁……,

我先于你来到恩利尔之地,

我挖掘沟渠,我开凿运河,

我使牧场水源充足。

当洪水淹没芦苇丛时,

我的小篮子可以应付之。

当河流决堤,当运河决堤之时,

当决堤之水汇成河流泛滥成灾,

到处一片汪洋之时,

我,锄,在周围建起堤坝,

南风和北风都不能摧毁之,

(于是)捕禽者开始拾蛋(不受妨碍地),

渔民开始捕鱼,

人民开始筑栅,

所有的土地都充满富庶。

在牧场排完了水,

湿地开始耕作之后,

犁,我先于你进入田地…

进行了一番自我吹捧之后,锄也如法炮制地开始了对犁的攻击。不过这一次与刚开始提出挑战时略有不同,前者只是自夸能做什么,蔑视犁不能做什么,这次则直接贬低犁的工作或作用:

(你)耕地之时,践踏脚下的一切,

你要耗费六头牛、四名劳力,你自己是第十一个。

所有的技术工人从田地中逃走,

(而)你竟把自己与我相比!

当你远远落在我后边,走进田地时,

你只能望着你唯一的垄沟沾沾自喜。

在接下来的十行中,锄诉说犁不坚固,工作中容易损坏,一旦损坏,其农人便讨厌地称它为" 废物" ,随后便得雇人修理,等等。之后话题转移到工作时间上,在这一点上犁显然处于下风,因为它只应用于耕作期,而锄则不然,它不仅用于农业中,还用于建筑等其它行业中,一年四季都用得上:

你,成就贫乏,(但)品性骄傲,

我的工作时间是十二个月,

(但)你的工作时间只有四个月,

(而)你闲置的时间却有八个月,

是工作时间的一倍。

锄不仅在工作时间方面自视甚高,对其所谓的成就更是自我陶醉:

我,锄,居住在城市,

没人比我更尊贵。

我是一名跟随主人的仆从,

我为主人建房筑屋,

我加大畜圈,我拓宽羊栏,

我和泥,我制砖,

我打地基,我盖房院,

我加固墙基,

我把最诚实之人的屋顶封严,

我使林荫大道笔直向前。

在接下来的长达二十四行的篇幅中,锄更把自己的功劳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之上,即它不仅修建神庙,建设城市,还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它尽其所能地标榜自己如何使建筑工人、船工和园丁等得以养家糊口,享尽天伦之乐。

最后锄主要述及它怎样使筑路工人和田间农工的休息得到了保障:

在河边在犁旁进行了劳作,在那里平整了道路,

(并)在岸边建起了塔楼,

劳动者白天在田间劳作,

晚上在地里过夜,

在我修建的塔楼中,

他们像在富丽堂皇的城市中一样得到休息,

在他们制作的水囊中,我为其注满了水,

我把" 生命" 装入其中,

(而)你,犁,却侮辱我(说):" 挖沟,挖沟,还是挖沟" ,

(当)我在无水的荒原,

挖出甘甜之水时,

那些久盼甘泉之人便在我的沟边得到满足。

当锄完成了它的长篇巨论后,犁再也没有进行反驳,这场争论便以大神恩利尔判决锄获得胜利而告结束。根据苏美尔的神话,是恩利尔本人创造了锄,以便于人类使用。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世界民族与文明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