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治療不只是裝在瓶子裡的藥 更應是一場以心靈溫暖心靈的過程

本文來源:中國腫瘤時訊 ID:oncology_doconline( )

微信公眾號後臺回覆:“入群”,進入中國腫瘤時訊粉絲群,還有福利紅包~


生活中

開心的時候,你愛笑

難過的時候,你想哭

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

但也別總是剋制壓抑自己

情緒的水庫,需要適度疏解

腫瘤治療不只是裝在瓶子裡的藥 更應是一場以心靈溫暖心靈的過程

開心的時候,你愛笑

腫瘤治療不只是裝在瓶子裡的藥 更應是一場以心靈溫暖心靈的過程

難過的時候,你想哭

我們總是以為身體沒有病痛就是健康,卻往往忽視掉心理問題。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或羸弱,而是體格、精神與社會適應能力的完全健康狀態。心態與情緒影響著我們健康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國發布首個“心理健康藍皮書” 絕大部分國民心理健康狀況良好

2月22日,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發佈了我國首個“心理健康藍皮書”——《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7—2018)》。報告顯示:我國絕大部分國民心理健康狀況良好,非農村人口整體好於農村人口。該報告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未來將每兩年發佈一次。

腫瘤治療不只是裝在瓶子裡的藥 更應是一場以心靈溫暖心靈的過程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所長傅小蘭表示,我國已進入信息化、網絡化時代,不僅生活和工作的節奏加快,生理和心理上的壓力也大大增加,國民的心理健康問題已呈現出比單純的軀體健康問題更突出的態勢。2011年,在《自然》雜誌發佈的心理疾患負擔統計數據顯示,心理疾患已經給包括中國在內的中低收入國家造成了沉重的經濟負擔。

此次發佈的心理健康藍皮書以最近3年的大型心理健康調查為基礎,探討我國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現狀,發展趨勢及影響因素。報告稱,11%~15%的人心理健康狀況較差,可能具有輕到中度心理問題;2%~3%的人心理健康狀況差,可能具有中度到重度的心理問題。教師、醫護人員、銀行業職工、IT業職工心理健康狀況低於平均水平,此外性別、年齡、婚姻、教育程度等因素也會產生明顯影響。

目前我國人民對心理健康服務需求巨大。有88%的受訪者認為心理健康工作重要,但有74%的受訪者認為“心理諮詢服務不便利”,這提示民眾的心理健康需求與目前能夠提供給民眾的心理健康服務之間的差距很大。同時,《報告》列出了六項常見的心理健康需求,53%的受訪者對“自我調節”知識表示需要。

腫瘤治療不只是裝在瓶子裡的藥 更應是一場以心靈溫暖心靈的過程

總而言之,這的確是我們邁出的一大步,對民眾重視和指導心理健康建設意義重大。保障健康的心理狀態,不被極端情緒把控,對人們自身健康與社會穩定都會產生重要影響。

而對腫瘤等重疾患者而言,心理健康不單單只是要重視,更應該將之作為一項重要治療。

遼寧某縣級市市委書記,62歲,剛剛退下來不久。某個初秋的下午,好運動的他在操場上打籃球。婦聯主任來找他,說省裡來了醫療隊專家,拖著他去做了一個體檢,結果發現右上肺有個約2.5釐米的毛刺狀的結節,高度懷疑肺癌可能。

老書記當晚就沒吃下飯,第二天住進醫院,後又轉到省城醫院。原本十分樂觀好動的他,從此一言不發,天天矇頭睡覺。誰去看他,他只是打個照面,扭頭向內而睡,不再吭聲。半個月左右檢查還未完畢,人已瘦了十多斤,三十多天就走了。
這位老書記原本身體十分強健,他的肺癌又不屬於兇險的那一類,因此,他絕對不是死於癌症本身,而是死於急性心理危機——心理休克,即因恐懼癌症誘發的心理危機。這正好應對了中國的一句古話:“哀莫大於心死!”

在我國,“談癌色變”的恐懼仍在民眾中蔓延,我們在聽到周圍有人確診癌症後,表面會變得小心翼翼,心底也會感到沮喪。但是在美國,人們在聽到自己被確診為癌症,還能照常去後院種花草。哪種心態更有利於癌症患者康復?這並不難區分。

有的時候,身體問題尚不至於影響生命,但心理問題卻真的會影響到生命。

腫瘤治療不只是裝在瓶子裡的藥 更應是一場以心靈溫暖心靈的過程

近20年來,國內外大量的研究表明,社會心理因素在癌症的發生、發展和轉歸過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世界衛生組織也明確地將癌症列為一種與生活方式有關的疾病,屬於心身疾病範疇。這都在提示腫瘤患者,除了到專業醫院採取先進的藥物、手術等治療方式外,一直以來沒有被過多重視的專業心理治療也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在美國,大約50%的癌症患者會尋求心理學家的幫助,增強抗癌的信心和鬥志,用正確的心態來面對逆境。

重慶市腫瘤醫院副院長汪波教授表示,自信可以激發我們身體的自愈潛能。患者只要儘快擺脫不良情緒,下定決心頑強地戰勝疾病,相信就一定會有奇蹟發生。

腫瘤治療不應該只是裝在瓶子裡的藥,更應該是一場以心靈溫暖心靈的過程。

既然已經承受了生活的不幸,與其憂心忡忡,不如擁抱生活

浙江省腫瘤醫院副院長陳明教授在回答一位患者朋友關於“如何預防腫瘤復發轉移”的問題時,他沒有直接回答“如何用藥、如何忌口、如何防範復發”,而是著重的從“心理健康”的角度開慰患者,指導大家應該時刻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擁抱生活。

面對腫瘤,想與不想,防與不防,它都在那裡,或已經不在那裡,不以你的意志為轉移。既然如此,為什麼要憂心忡忡呢?為什麼不把全部的精力和時間用來擁抱生活,用來跟大家友好相處呢?每天看著早晨升起的太陽,我們都應該感謝每一天,感謝生活!

陳明教授還提到過的例子:

美國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茨,在給兒子送畢業祝福時,說了這樣一番讓人大跌眼鏡,又富含哲理的話:“我希望你遭受背叛,唯有如此,你才領悟到忠誠之重要。我會祝福你時常感到孤獨,唯有如此,你才不會把良朋益友視為人生中的理所當然。無論我怎麼想,這些都將在生命中必然發生。而你能否從中獲益,取決於你是否能從你的不幸中領悟到想要傳遞給你的信息!”

既然逃避不了生活加諸的苦難,就感恩它吧,這樣更能體會到幸福的珍貴。

腫瘤治療不只是裝在瓶子裡的藥 更應是一場以心靈溫暖心靈的過程

當我們不幸被腫瘤擊中時,總是忍不住問“為什麼是我得了這種病?”但大自然有其規律,生命有其定數。想與不想,防與不防,它都在那裡,不會以意志為轉移;若癌症註定到來,又何必把自己套在恐懼的枷鎖裡?

腫瘤治療不只是裝在瓶子裡的藥 更應是一場以心靈溫暖心靈的過程

與其每天擔心腫瘤的情況,不如在健康的時刻,盡情地擁抱生活。即使生命中有太多的雲翳,我們也可以欣賞雲層造就的美麗黃昏......用心活出生活最本真的模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