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浙江 望中原丨加快打通“兩山”轉化通道——浙江湖州人居環境改善工作觀察(下)

本報浙江報道組

“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16年久久為功,浙江省積極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的“兩山”理念,讓“千萬工程”從中國農村走向世界,為全國的美麗鄉村建設樹起標杆。

實際上,到2017年,浙江已經在全省範圍內基本完成美麗鄉村建設,轉軌到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之中。

“美麗”之後怎麼辦?記者在浙江湖州實地探訪後發現,當地並未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而是通過產業振興、高效治理、文化提升等舉措,把“美麗”轉化為生產力,加快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通道。

產業振興——不僅環境美,還要發展美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先決條件和第一要務。曾任浙江省農辦副主任的“三農”問題專家顧益康認為,有了繁榮的產業,鄉村就不會衰敗,就可以實現自我更新。

2015年,央視新聞聯播以“美麗鄉村:僅有‘美麗’還不夠”為題,對安吉做了專題報道,核心內容就是產業發展。

安吉縣是“兩山”理念發源地,還是全國美麗鄉村標準的貢獻者。儘管光環加身,但安吉也經歷過陣痛。“千萬工程”啟動之時,安吉餘村就深受衝擊:關掉多個石灰窯和礦山後,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從280多萬元直接掉到20多萬元。村民的收入也下滑得厲害,不少人不得不另謀出路。

看浙江 望中原丨加快打通“两山”转化通道——浙江湖州人居环境改善工作观察(下)

痛定思痛,安吉人走上發展綠色產業的道路,把土地和市場、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有機融合,實現“生態美、百姓富”。

做大“一片葉子”:2017年,僅白茶一項產業,就帶動安吉農民人均增收7000多元,佔到純收入的四分之一。“白茶第一村”溪龍鄉黃杜村,年產值突破4億元。

拉長“一根竹子”:2017年,在傳統竹加工業基礎上,安吉開發出休閒食品、休閒旅遊、影視基地等新型產業。據介紹,現在一根成本10元的毛竹,拉長產業鏈後,價值能提升到1000元,全縣竹業產值超過200億元。

近幾年,包括休閒旅遊、健康養生等在內的鄉村新型服務業在安吉快速發展,與傳統產業相互融合,成為“兩山”轉化的重要通道。全縣農村居民收入從2009年的10300元增加到2018年的30541元,城鄉居民收入比從1.99∶1縮小至1.72∶1。

在浙江,農業品牌化、綠色化和多功能產業培育均有獨特之處。這裡的茶葉種植面積不是全國最大的,但茶農收入是最高的;糧食種植面積不大,但打造了“千斤糧萬元田”;現在方興未艾的“鄉愁經濟”,也是浙江最早提出的。

可喜的是,鄉村新型服務業在河南同樣亮點紛呈。4月9日,河南省首屆民宿投資大會發布的數據顯示,鄉村民宿在我省各地發展迅猛。在途家平臺上,河南貧困縣鄉村民宿2018年平均增速是2017年的15倍,欒川縣的增速則達到20倍。

“鄉村新型服務業的崛起,是農民第二次創業致富的大紅利,不亞於當年鄉鎮企業的崛起。”顧益康說。

在湖州採訪期間,報道組強烈感受到,建設美麗鄉村,不僅要“面子”美,更要“裡子”美,村村有產業,戶戶有增收,才能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治理高效——不僅一時美,更要長久美

道路平滑整潔、綠化賞心悅目,路旁紅色的自行車道,像大地豔麗的飄帶。在安吉縣、德清縣、長興縣等地採訪時,隨處可見的“四好農村路”給報道組留下深刻印象。

當地幹部說,建設好容易,後期管理、運營、維護好則比較難。實際上,美麗鄉村建設進入下半場,也面臨這個問題。為此,浙江各地從組織振興入手,探索出不少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法,促使鄉村由一時美轉向長久美。

看浙江 望中原丨加快打通“两山”转化通道——浙江湖州人居环境改善工作观察(下)

幹部“知識化”,年輕、思路開闊、敢於擔當,在實地探訪中,報道組遇到不少這樣的基層幹部。長興縣小沉瀆村,“兩委”班子平均年齡在35歲左右;顧渚村當家人也是一群80後。以這些年輕幹部為“頭雁”,湖州各地注重培養“有思路、有激情、有責任、懂經營、會管理、有辦法”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不但夯實了黨在基層的戰鬥堡壘,而且形成了“幹部幹事創業,群眾安居樂業”的良好氛圍。

運營“專業化”,“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也是報道組在採訪中多次聽到的表述。在安吉縣餘村,整體景觀的設計規劃,出自浙江大學團隊手筆,而景區的運營則交由縣裡的旅遊公司;在德清縣三林村,來自福建的運營公司、來自浙江農林大學的設計團隊和村集體三方“抱團”,正把一個平原小村打造成“白鷺水鄉國際慢城”,實現效益最大化。

三治“一體化”,堅持法治為本,德治為先,自治為基,浙江各地找到了傳統治理資源與現代治理手段的契合點,讓村委會、新鄉賢、農民群眾同心同向,推動鄉村在治理中發展,在發展中治理。安吉縣高禹村注重發揮老人作用,村裡老人說“美麗我們享,故事我們講,有事我們上”,村子一片和諧;雙一村從上世紀80年代就定有村規民約,把不砍伐風景樹、美化村容家室等寫進約定,護住了綠水青山。

文化提升——不僅外在美,還要內涵美

在美麗鄉村建設上先人一步,目前浙江正在致力打造“千萬工程”升級版。顧益康認為,升級版的重點,是建設人文鄉村。“必須提升農民的人文素養,讓誠信、友善等優秀的傳統文化,與生態、綠色等現代文明融合,美麗才能持續。”他說。

報道組在採訪中瞭解到,經過多年的發展,浙江不少農村已經從“賣石頭”“賣風景”進入“賣文化”“賣品牌”的階段,把農村建成農民身有所棲的美好家園、心有所依的精神家園,是各地的新追求。

看浙江 望中原丨加快打通“两山”转化通道——浙江湖州人居环境改善工作观察(下)

——樹好鄉村文明新風,“富口袋”“富腦袋”並重。

在浙江農村,雖然大小有異,但文化禮堂似乎是各村必不可少的標配。小沉瀆村的禮堂功能多樣,經常舉辦“最美媳婦”“最美婆婆”等評選活動;三林村的新禮堂去年剛落成,高大氣派,最隆重的節目是兩年一次的“孝賢標兵”評選……截至目前,浙江全省建成農村文化禮堂10966家,家規家訓、傳統文化日益“掛廳堂、進禮堂、駐心堂”。

——守好農村鄉愁古韻,深度挖掘特色文化

論風景,安吉縣尚書幹村並不比其他村好到哪裡,但論名氣,卻一點不遜色。近幾年,藉助尚書故里的名頭,該村從禮儀文化上挖到了“富礦”,在湖州師院的幫助下,精心打造“尚書文化節”,每天遊客絡繹不絕。報道組探訪時,這裡正著力把《詩禮傳家》中演示的禮儀展示出來,做精“文化旅遊”和“鄉村禮儀”品牌。據介紹,目前浙江正著手實施《千村故事》和《千村檔案》整理,發掘繼承雅俗共賞、兼容幷蓄的鄉土文化。

——護好歷史文化村落,讓古村落再度煥發青春。

“我們不改變房子周邊的空間格局和外牆風貌,但要改善內部水、電、通風、採光、安全條件,讓它變得適宜人居。”小沉瀆村有一處明清建築欽宅,雖已斷壁殘垣,但村委會主任周麗斌還拿它當寶貝,“改造後,既是對歷史的繼承,也能吸引遊客。”

古村落、古建築,拆了重建,還是修舊如舊?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要正確處理保護歷史文化與村莊建設的關係”的重要指示,浙江堅持保護建築、保存風貌、保全文化,連續6年開展古村落保護利用,對重點村給予每村500萬至700萬元補助和15畝建設用地指標,目前已有1500個古村落煥發生機。

看浙江,望中原。湖州之行,報道組看到了差距,但更多的是信心和希望。看到浙江的古村落,我們不由想到禹州的神垕;看到安吉的民宿,我們彷彿邂逅信陽的郝堂;看到湖州的特色農業,我們如同來到三門峽的寺河山……

改善人居環境,浙江經驗、安吉模式,有著不少可供借鑑的做法;河南的發展,同樣有不少特色和亮點。建設美麗鄉村,河南省委省政府有決策部署,各地在積極落實,只要堅持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相信在不遠的將來,美麗中原也會處處“綠水青山”“金山銀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