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写作业拖拖拖拖拖,都是专注力惹的祸?

1

孩子写作业磨蹭,正在拖垮一批中年老母亲

开学以后,听到家长抱怨最多的就是孩子拖拉磨蹭,早上出门拖拉、晚上睡觉磨蹭,吃饭磨蹭,做什么都磨蹭。但所有的拖拉磨蹭里,让老父老母亲们最头疼的应该是孩子写作业时的拖拉吧!

一陪写作业就要耗上老半天,不是急性子的磨成了急性子,身体没事的都急出病来,老父老母亲们只能在心中哀嚎:“上辈子造了孽,这辈子陪娃写作业,瓜娃子这个拖啊,可要怎么破啊!”

孩子写作业拖拖拖拖拖,都是专注力惹的祸?


比如小明,就是那个让父母们哀嚎不已的“写作业拖拉斯基”的典型代表。

小明今年读一年级,妈妈常听人说,一年级的孩子,如果老师不要故意折腾,作业通常大约半小时就可以完成。但这样的情况在小明身上却不管用。

小明总是得花好几倍的时间写作业,还不一定能做完。这点让妈妈非常头痛,妈妈陪写作业,时间几乎被小明这么个写作业法耗光,妈妈除了烦躁,抓狂,什么事情都做不了。

读幼儿园时,还没有明显感觉到小明的拖延性格。直到进入小学,各科作业、测验卷纷纷而来时,小明的拖延症开始露出原形。

小明每天都会从学校带回不同的作业,这让妈妈每天一到放学时间就莫名焦虑。在小明家,妈妈陪写作业,经常发生的情况是:

小明啊,你在发什么呆啊!一下看窗外,一下又抠脚丫子,你到底想干什么呢?

隔壁家的小胖写作业只要半小时,你却花了三、四个小时,还没写完,气死老娘了!你到底是不是我亲生的啊!

你说,你到底要写到几点?

你动作能不能快一点?

你看起来没那么笨啊!到底是哪根筋不对?

别再拖了,受不了你!


孩子写作业拖拖拖拖拖,都是专注力惹的祸?


妈妈使劲骂,多希望哪句话能骂走小明的拖延症。然而,不管妈妈怎么念、怎么骂,小明仍然该拖拖,该磨磨,一副委屈巴巴又很无奈的样子。在妈妈看来,这孩子总是皮皮的,没把自己的话当一回事。实在憋得忍不住的时候可能就动手揍了。

妈妈,你别说了!我认真写就是了嘛!

认真写、认真写!这句话你讲了多少遍?

不然该怎么办?我都说我要认真了啊!

妈妈每念一句,孩子反驳一句,这一来一去的,小明写作业的时间也愈拖愈久,当妈的脾气也越来越火爆!

当孩子写作业总拖拖拉拉,父母到底该怎么办呢?

2

孩子拖延,先掌握孩子的分心状况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写作业拖拖拉拉是因为习惯懒散或行动力不足,其实这是对孩子写作业拖延行为最常见的误解。

孩子写作业拖拉,很可能是因为专注力质量不高,注意力出了问题。

如果当我们明确了解到孩子写作业拖拉是因为孩子的专注力质量不好时,第一个关键是让他自我觉察,了解自己的专注力状态。孩子必须清楚知道自己当下应该要做什么、是否已经被不相关事物吸引、能否马上掉头回来等。

孩子的专注力如果回不去了,该做的事情就会一直被搁置在原地,所以父母必须充分了解孩子的专注力质量与他受干扰的分心情况。其中,可能造成孩子分心的原因,分别是来自视觉与听觉的干扰:

孩子写作业拖拖拖拖拖,都是专注力惹的祸?


‧视觉干扰

有些孩子的弱点,在于容易受到视觉刺激的干扰,眼前太多非相关事物,往往会令孩子的专注力被拉走。这时,请把不相关的事物移除,让桌面与学习空间保持简单、清爽,除了必要物品外,没有多余的东西。

至于凌乱不堪的桌面是否会诱发孩子的创造力,这样的想法请先暂时搁置在一边。除非孩子平时有所产出,并且准时完成他该做的任务(例如听说读写算等作业或日常事务)。否则,桌面凌乱只会让孩子更分心,更拖延。

‧听觉干扰

另外还有些孩子的问题在于对听觉刺激的控制力相对薄弱,只要有些微不相干的声音干扰,就很容易中断正在进行的事情,该完成的事也就越拖越久。

对于这类孩子,可以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处在适度的安静氛围内。此外,将不相干刺激排除,也将有助于他们把专注力持续在该做的事情上。

3

营造适当的环境


与其不断抱怨孩子不专心,不如花点时间,好好为他们营造一个适合专注学习的情境。

所谓适当环境因人而异,也会因事情不同而有差异。关于情境的营造,如果一时没有头绪,也可以先从父母自己的经验开始剖析,观察自己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可以维持较佳质量的专注力,再从中萃取出关键元素,套用在孩子身上。

能让人专注的环境也许是:好的隔音效果、干净的桌面、有限的文具用品、角落学习等。不妨把这些元素放入小孩的学习情境中,再观察其专注力表现。当专注力的质量获得提升,拖延的毛病也将会有所改善。

孩子写作业拖拖拖拖拖,都是专注力惹的祸?


4

采取「非语言」提醒

我们可能常常抱怨:「孩子的心又飞走了。」「他的注意力又涣散了。」

这时,到底该不该在一旁提醒孩子?

当我们决定提醒他时,建议采取「非语言」的提醒。减少用说的方式,特别是太模糊的说词,例如:「你专心一点!」「你在干么!」「发什么呆!」这些对话无助于提升孩子专注力,而只会产生反效果。

当孩子分心时,可以试着在桌面上轻轻敲一下示意,顶多发出一声「嗯」作为提示。

5

留意注意力持续状况

观察孩子在每一项活动上所花的时间,了解他的注意力持续状况——专注力差的小孩,停留在一项活动上的时间总是相当短暂。

孩子三分钟热度,往往东碰一下、西摸一下,半途跑去做其他事情,而使得许多事情中途停摆、没有具体的成果。

请特别留意,这往往是注意力出了问题的初步症状。

这时,不妨让孩子试着专心做一件事情,并且持续一段时间。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孩子的注意力持续状况,一开始可以先设定为十五分钟,之后再视孩子的表现与状况,以十五分钟为一单位慢慢延长。

6

留意转换性注意力

所谓转换性注意力(Alternating attention),是指将专注力从一项活动顺利转移至另一项活动的能力。例如,孩子做功课到一个段落后要求玩在线游戏,十分钟后其注意力是否能够顺利回到功课上。

孩子有时很容易从眼前的事物跳开,就像我们事情做到一半,又会去看下手机,打开微信,刷下朋友圈,点个赞什么的,然后再切回到之前所做的事情上。但其实,从一种行为切换到另外一种行为上比较容易,但想要再切换回去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让自己重新投入到之前的事情当中去,这中间仍然需要经历调整状态,集中注意力的过程。而这对我们的时间、精力都是一种无形中的损耗。

孩子写作业拖拖拖拖拖,都是专注力惹的祸?


只要多一件事,就得面临在不同工作之间转换所带来的心理耗损,往往容易看似忙碌,实际上却毫无生产力。

其实即便是大人,遇到困难时也会很自然地暂停一下。偶尔从某个情境跳脱出来无伤大雅,也有其必要,重点是,孩子的专注力是否能够顺利回来?每次转换需要花多久时间?而这些问题都关系到

「转换性注意力」。

请留意孩子在事情与事情之间的转换是否流畅、干净利落。

每一次转换,对专注力都是一种多余的耗损。当孩子转换过去的事物太具吸引力,比如玩抖音,如果要把孩子玩抖音拉回到原先进行的活动上(例如写作业),难度就会相对增加,拖延的习性又将恶化。

转换的次数多了,心就容易疲惫。要再回到下一个活动,往往得花更多的时间来调适。因此,当我们发现孩子转换性注意力不佳时,请给予必要的限制,告诉孩子一次只能进行一项活动。

7

判断能力范围


有位妈妈曾经分享过在陪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发生的这样一个故事。她说,有一天她在辅导孩子写作业,见孩子做到一道应用题,迟迟没有动笔写,就催孩子,“你倒是快写啊,磨蹭啥,作业又不难。”这时孩子反驳,“妈妈,这题对你来说,你会觉得不难,一下子就搞定了,可是对我来说,它好难。”

面对孩子在作业上的拖拖拉拉,我们可以判断一下,眼前的作业难度是否已超出他的能力范围?

如果孩子对几个特定单元比较熟悉,不妨拿该单元的测试题给他,观察他完成的能力,及花费的时间是否合理。


孩子写作业拖拖拖拖拖,都是专注力惹的祸?


深入了解孩子是否在每一项课业上都出现拖拖拉拉的现象,如果只发生在单一科目上,例如语文、英语科的完成度比较高,数学则需花费较多时间,我们就必须进一步衡量他在数学基础或概念上是否有状况。

爸爸妈妈也要提醒自己,并非每个孩子对所有领域或单元都擅长。比较困难的内容,当然也会耗费较久的时间。

如果家长担心孩子是因专注力问题而导致拖延,一般来说,注意力有缺陷或困难的孩子,在课业上的表现通常会受到影响,这点可以作为日常的观察指标。

8

勉强他不如教会他

孩子写作业时,往往容易遇到阻碍便卡在那里,虚耗了许多时间。当孩子拖延的核心原因是本身能力不足时,与其让他不断浪费时间,不如试着教会他。

举例来说,做一份数学试卷,孩子如果卡在第二道运算题上无法继续下去,不妨引导他先跳到下一题,等题目全都做完了再回到第二题。

如果还是不会,这时,就是要一对一教会他的时候了。

在教导的过程中,也慢慢去了解孩子的能力范围,找出他的底线在哪里。如果是因为在学习上有些限制,不管怎么提升能力都只能停在某个地方,我们也必须坦然接受。因为每个人都必然有自己不擅长之处。

育儿路上,总不平坦,迷茫、焦虑、沮丧、烦躁围绕着我们。在博沃思家庭教育微信公众号,我们定时分享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实用方法,还有父母成长微课,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