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之舒蘭】八大水庫平地起 造福黎民新生活(節選三):高峽出平湖 新安水庫終建成

【稻之舒兰】八大水库平地起 造福黎民新生活(节选三):高峡出平湖 新安水库终建成

新安水庫位於吉林省舒蘭市東南部高山處。水庫是在兩山之間築壩截圍山河而成。新安水庫大壩與蛟金公路相連,乘車可以直接到壩上,站在高高的大壩上,方知“高峽出平湖”。群山環繞,綠樹相擁的遼闊水面,碧水如鏡,青山浮水,白樺玉立,如畫的新安水庫似一顆明珠鑲嵌在舒蘭東南部高山上。

壩址坐落黃泥河同興隆河交匯處,庫區呈倒“人”字形。庫水在下游4公里處的新安街南匯入呼蘭河。其沿岸的新安、開原,七里、平安4個鄉(鎮)和黑龍江省五常縣雙星受益,域內居民有多年種植水稻的歷史。建庫前利用呼蘭河干流灌溉水田38075畝。但還有23925畝土地可開、改水田。為充分利用水土資源,1966年派縣水利勘測設計隊對半截溝水庫壩址進行了踏查,並提出規劃意見。

1968年,提出新安水庫設計任務書。為早日開工,在沒有設計審批手續的情況下,1968年10月25日,縣裡召開了新安水庫受益的新安、開原、七里、平安4個公社領導人研究了水庫開工事宜。決定由4個公社各出一名副社長以上幹部,組成指揮部領導班子,抽調各社直幹部12名到水庫指揮部工作。 1968年11月8日舉行水庫開工典禮大會,報到民工800人。

水庫由永吉地區水利工務處和縣水利局承擔。1968年11月20日,舒蘭縣革委會生產指揮部將新安水庫設計委託省水利設計院進行。水庫設計總庫容1953.4萬立方米,灌田面積6.87萬畝。壩頂長度560米,頂寬4米,壩頂高程,295.3米,最大壩高15.3米。

新安水庫是舒蘭縣內中型水庫建設速度較快,質量較好的工程。1970年,為減輕受益社隊施工負擔和提高工程質量,加快建設速度,省、地水利領導機關決定派省、地水利工程隊參與新安水庫施工。省水利工程隊5月份進入工地,同時地區水利工程隊,有技術人員和技工90餘人參加作業,各類施工機械80餘臺,技術人員與技工200餘人。從6月初到9月末,完成洩洪洞全部混凝土澆築任務。

1971年,由各營部完成全部尾工,到9月大壩填平,壩頂高程達到設計指標。10月末結束了5400立方米的塊石護砌。

新安水庫在3年的施工中,總共完成土方38.9萬立方米,石方 1.24萬立方米,混凝土365.1立方米,完成國家投資247.48萬元,群眾自籌資金32萬元。1971年末,指揮部向水庫管理單位辦理移交手續,交付使用。

移民:新安水庫土地和居民淹沒線均為293.30米高程,淹沒面積6750畝,其中耕地1200畝,遷出108戶540口人,均安排在新安公社之內。

新安水庫建成後,充分發揮工程效益,直接灌田0.32萬畝,補給呼蘭河流域灌區8.13萬畝,保證了下游水田用水充足,控制了洪水,減少了危害,其工程作用顯著。

呼蘭河流域灌區:呼蘭河主河道上引水的國營工程統稱為呼蘭河流域灌區,它是以節壓壩方式進行灌田。灌溉水源以河水為主,以新安水庫補水為輔。

新安水庫灌區全長54公里,有新安、開原、七里、平安、雙星(五常縣)等5個鄉鎮的45個村,309個社,13669戶受益。現有水田90895畝,是舒蘭歷史悠久,水源足、工程大、配套全、灌田多、米質好的水稻產區。共建有國營攔河壩6座、乾渠8條,總長92.5公里,渠繫上有各類結構工程146項。

本流域攔河壩和乾渠大部為日偽時期所建,當時利用柳柴,草包壓壩,開溝灌田,根本沒有永久性建築物,工程非常簡易,正常使用率很低。建國以後灌區工程配套把攔河壩大部分建成石壩,近而又發展成橡膠壩,灌區的大小工程大部變成永久性建築物,渠系逐漸成網。水田面積已比1945年10840畝增長7倍多,畝產增加兩倍多。

新安水庫直接灌田乾渠:東干渠:1972年建成,由水庫輸水涵洞引水。全長2.53公里。灌溉新安鄉高家、新鮮村水田720畝。西乾渠:1974年建成,渠首起於水庫電站排水洞。全長6.2公里。灌溉新安鄉4個村水田2505畝。

龍山乾渠攔河壩:位於新安鄉龍山村呼蘭河主河道上,控制流域面積577方公里。1940年由移來的30多戶朝鮮族農民所建柳條壩,原壩長28米,乾渠2.8公里。1954年將壩下移300米,改建為60米長的幹砌石壩,並將乾渠延長到4.65公里。現灌新安鄉龍頭山村水田 2985 畝。

梨花乾渠攔河壩:位於新安鄉梨花村南1.5公里,始建於1939年,多戶朝鮮族農民壓成30米長柳條壩。1976年,在其上游1公里的地方建成40米長的幹砌石壩,控制流域面積600平方公里。始建時乾渠僅長4.5公里,1955年施工將乾渠延長到15.5公里。1981年在乾渠上修節制閘1座,條壩也改成堆石壩。灌溉新安鄉梨花、益興和開原鄉的福興等6個村8505畝水田。

青年乾渠攔河壩:位於開原鄉李家屯東。1950年建成長58米的2.2米高的柳條壩。1985年向上移位,建成長43米,高2.5米的幹砌石壩,用資金5.5萬元,控制流域面積789平方公里,全長16公里。灌溉開原、七里兩鄉4個村4635畝水田。

房身崗乾渠攔河壩:位於開原鄉泉子沿屯南1.5公里。1932年由朝鮮族農民建成柳條壩,開渠道6.5公里。1936年,將渠道延長到西七里屯,渠道長度達到10公里。 1955年乾渠灌溉水田5850畝。1956年秋為擴大水田面積,改種平安區房身崗村旱地為水田,縣委決定改造,延長該渠道,縣委動員全縣3030名民工,於10月29日開工,歷時21天,到11月25日,擴寬原乾渠10公里,新建由西七里屯至霍家屯西8.8公里的渠道,使乾渠全長增至18.8 公里,共用人工7.7萬個,國家投資21.19萬元。1957年用這個工程擴大水田3900畝,全乾渠灌溉面積達到9750畝。1959年前後,建成混凝土涵洞,灌溉開原、七里、平安3個鎮鄉水田22740 畝。

平安乾渠:其乾渠處於土地平坦,且工程配套,為舒蘭水稻主要產區。攔河壩位於七里鄉徐家街西。控制流域面積1304平方公里,始建於1935年由平安一帶朝鮮族農民所建,長30米,高1.3米的柳條壩。1936年日本高知開拓團入殖後,又在此壩上游700米處建一座柳條壩,先建的為一號壩,一號乾渠到後新安堡並八二號乾渠長6公里。後建的為二號壩,二號乾渠至荒崗屯止長8.5公里。1954年,共灌溉水田7300畝。

以上兩座攔河壩均處呼蘭河下游,水量較大,兩岸為淤沙土質,經常滾岸。歷年維修用工很多,縣水利局多次向上級申請要求改造平安攔河壩。

1963年9月,市水利局和舒蘭縣共同組成平安攔河壩工程處。10月11日正式開工,由受益生產隊(包括五常縣雙星公社) 派出400名民工參加工程建設。至 1964年11月15日完成了300米長,1.5米高混凝土截水牆砌石壩。設計通過最大流量為1582米/秒,使用人工16.79萬個,大車6500臺日,國家投資133. 63萬元。撤銷2號乾渠,將一號乾渠延長到17公里,並改名為平安乾渠。乾渠下設24條支渠,總長22公里,排水渠13條總長13公里。平安乾渠灌溉平安鎮和黑龍江省五常縣雙星鄉水田42730畝。

六家子乾渠攔河壩:其壩位於呼蘭河最大支流珠琦河下游的七里鄉珠琦屯北0.5公里,始為1936年當地朝鮮族農民所建柳條壩,建有木製進水閘。因河岸不堅固有時滾岸扔壩,在200米河道內曾三次改換壩址。

1976年改成43米長的幹砌石壩,並擬橋,壩結合工程。被1980年洪水沖毀。1982年10月建成長20米,壩高2.2米的橡膠攔河壩,可通過水流220立方米/秒。9月19日規袋充水成功。投入人工3.7萬個,車工5700臺日,國家投資45.5萬元。乾渠全長6.9公里,灌溉七里鄉六家子、示光、永生、徐家4個村6075畝水田。

2010年前,國家和地方政府共使用資金1579.21萬元進行除險加固。2017年,新安水庫灌溉水田面積4878公頃。

編輯/張 蕾 供稿/政協舒蘭市委員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