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十八年權力與遊戲

董明珠:十八年權力與遊戲


題圖來源 | 視覺中國

在董明珠於2001年成為格力電器總裁時,她應該不會想到,自己將經歷怎樣的戰鬥。

在過去的十八年裡,她先執掌格力電器的經營權,隨後逐步掌握企業控制權,現在有可能奪下更多的股權。

4月8日晚間,格力電器發佈公告稱,控股股東格力集團擬通過公開徵集受讓方的方式協議轉讓格力電器總股本15%的股票。本次轉讓完成後,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可能將發生變更,現第一大股東格力集團將只保留3.22%的股份。

在股份轉讓完成後,格力將完成混改,摘掉“國企”帽子——但不管是誰想接盤,都很難一口吞下這15%的股份。按照公告中所規定的轉讓價格計算方法計,這15%的股份需要動用超過400億元資金。

2018年三季財報顯示,截止2018年9月30日,第一大股東格力集團持有格力電器18.22%股份,格力集團由珠海市國資委100%控股;由格力電器核心經銷商組建的河北京海擔保投資有限公司為公司第二大股東,持有8.91%的股份。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直接持有0.74%的股份,為第十大股東。

河北京海掌握著格力的經銷商資源,與做銷售出身的董明珠關係密切,二者合計持股9.65%。如果二者確係一致行動人,那麼,董明珠方面只需再掏約74億元資金拿下2.68%的股份,合計持股比例就將達到12.33%,成為格力電器的實際控制人。

除了董明珠方面,據媒體報道,目前有意接手股份的還有富士康、厚朴投資等外部投資人。

不管最終由誰接盤,從董明珠的角度來說,她與珠海國資委間曠日持久的拉鋸戰都終於迎來了結局。

十二年“朱董配”


這裡不妨簡單回憶一下格力是如何起步的。

格力集團的前身是成立於1985年的珠海經濟特區工業發展總公司。1991年,兼任冠雄塑膠廠與海利空調廠(均為特區工業發展總公司旗下子公司)總經理的朱江洪將兩個廠子合併,正式更名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後來,特區工業發展總公司更名為格力集團,將格力品牌收歸集團所有,並授權集團旗下所有企業使用。由此,格力集團與格力電器間的“父子恩怨”正式開啟。

1990年,董明珠進入格力擔任業務員,1994年升任經營部部長。2001年,被朱江洪一手提攜起來的董明珠出任格力電器總經理,朱江洪則轉任董事長,“朱董配”共同執掌格力一直到2012年。

在這一時期,朱江洪負責技術,董明珠主攻銷售,夯實銷售渠道、打贏價格戰,帶領格力坐穩空調行業的頭把交椅。據產業在線統計,在2012冷凍年(即前一年的8月至本年度的7月)裡,格力空調的市場份額高達42.7%,約等於第二名到第五名的總和。


董明珠:十八年權力與遊戲

2010年7月15日,朱江洪與董明珠在北京出席格力電器新技術全國發布活動。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除了經營層面的協作外,兩人還攜手與珠海國資委做鬥爭,第一場“戰役”是發生在2003年的商標權之爭。

在格力電器成為市場上產銷量第一的空調品牌後,格力集團將格力品牌授權給包括格力小電器在內的其他下屬公司,引發朱江洪的強烈不滿。

2003年10月,格力電器發表聲明,不點名地批評部分公司借用“格力電器”“格力空調”等品牌形象進行宣傳,嚴重誤導了投資者與消費者,對格力電器構成侵權。格力集團方面則立即“反擊”稱,格力品牌歸集團所有,包括格力小電器在內的下屬企業均有權使用。

這場延宕5年的爭執最終是格力電器贏了。2005年,雙方簽署無償轉讓商標合同,而由於當時該商標被質押,轉讓手續直到2008年3月才完成。

因商標生了隔閡後,有消息稱格力集團計劃將持有的格力電器股份賣給外資美國開利或日本大金。最終是2006年的股權分置改革救了格力電器,在股改中,上市公司管理層得以保持穩定。經過了2006、2007、2009年的不斷減持後,國資持股比例從50.28%下降到了18.33%,並維持至今。

“董明珠時代”的博弈


2012年,原格力集團董事長、格力電器創始人朱江洪正式退休,董明珠身兼格力電器董事長、總裁。格力正式從“朱董配”進入到了董明珠時代。

這次權力交接的過程也正體現出董明珠與珠海國資委間越發尖銳的拉鋸戰。

珠海國資委嘗試在人員配置上制衡董明珠——原珠海國資委副主任周少強空降格力集團擔任黨委書記、副總裁,卻並未俘獲格力廣大中小股東的心。在2012年股東會上,周少強得票率僅為36.6%,落選董事。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有投資者在股東會現場表示,希望大股東考慮中小股東的利益,不要把公司當成資源進行搶奪。同時,企業高管只有由公司內部產生,才能保持其組織體系和文件價值的良好延續,因此不應被空降委派。

這位空降兵沒挺過一年。2013年,周少強被曝出在豪華會所內公款消費,遭到珠海市紀委調查,最終被停職。

另一邊,董明珠則因2013年與雷軍定下的“十億賭約”成為網絡熱議人物。這是董明珠“網紅化”的第一步——此後五年裡,這場賭約被人們反覆提起,使得董明珠本人成為格力最大的KOL,也讓格力這一傳統制造業企業在網民視線中刷盡存在感。

不論是輿論捆綁,還是管理風格,她都漸漸賦予了格力更濃重的“董明珠色彩”。

央視網記者曾在採訪時對她提起過這種捆綁關係:“對很多光從新聞上了解董明珠的人來說,‘格力就是董明珠,董明珠就是格力’。”董明珠豪氣地回應說:“我覺得格力是董明珠的,董明珠是格力的都沒錯”。

在2013年接受《哈佛商業評論》採訪時,大權獨攬的董明珠說自己並不認可所謂集權式管理與分權式管理的劃分,“如果一個企業的領導者沒有集權的能力,要這樣的領導幹什麼?乾脆可以不要。領導必須要明白在什麼樣條件下需要集權,在什麼條件下需要分權,這點很重要。”

這樣一個自信、高調的董明珠在2016年遭遇了公認的嚴重“水逆”。

當年,格力電器打算通過發行新股的方式收購珠海銀隆新能源有限公司,董明珠本人也將認購9.37 億,增持到 1.3%成為第四大股東。但一旦收購成功,中小股東的股份將遭到稀釋,格力電器的每股稅後利潤將從1.87元下降到1.57元。這一整體收購方案在當年的股東大會上遭到中小股東的聯合反對,最終被否決。


董明珠:十八年權力與遊戲


2016年10月13日,董明珠在2016廣東省製造業發展年會上發表演講。圖片來源:東方IC


股東會上董明珠發飆的視頻至今仍在網上熱傳,她在視頻中憤怒地說:“格力沒有虧待你們!我講這個話一點都不過分。你看看上市公司有哪幾個這樣給你們分紅的?我5年不給你們分紅,你們又能把我怎麼樣?”

這一年的10月,董明珠還卸任珠海格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董事、法定代表人職務。珠海國資委給出的理由是,按照規定,上市公司和所屬集團的董事長一般不能兼任,但此事一度被視作是她與珠海國資委間矛盾進一步激化後遭到“免職”。

除了與國資委的鬥爭,董明珠還得分出精力對付門口的“野蠻人”。11月,在短短8個交易日內,寶能旗下的前海人壽就大舉增持佔格力總股本3.14%的股份,耗資高達46億元,直逼舉牌線。董明珠在接受《中國經濟週刊》採訪時憤怒地說:“某些資本應該自我反省,到底怎麼做投資。如果成為了中國製造的破壞者,那他們就是罪人。”

但還好,格力沒有變成第二個萬科。據華夏時報報道,保監會對前海人壽採取系列嚴監措施,包括叫停萬能險新業務、叫停互聯網保險渠道,並進入公司檢查。最終,前海人壽發佈公告表示,未來將不再增持格力股票,並會根據市場情況和投資策略逐步擇機退出。

戰勝年齡?


度過“水逆”後,格力電器展現出了十分優秀的業績。

2017年全年,格力電器實現營業收入1482.86億元,同比增長32.96%,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24.02億元,同比增長44.87%,兩項指標均創歷史新高。

根據2018年業績預報,格力2018年全年營業總收入為2000~2010億元,同比增長33.3%~34%;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60億元~270億元,同比增長16%~21%。由此,董明珠也能正式宣告自己在和雷軍的賭局中獲勝。

但質疑始終圍繞著董明珠。

在執掌格力電器的六年多時間裡,董明珠先後為格力規劃了造車、買手機、造芯片等等新業務,渴望在空調市場天花板見頂的情況下為格力打造出多元化佈局。

但她寄予厚望的每個新業務的發展,均未給市場留下深刻印象——以格力手機為例,極光大數據顯示,格力手機在2017年到2018之間的市場保有率尚不足0.1%。


董明珠:十八年權力與遊戲


2016年8月23日,珠海格力總部,董明珠拿著格力手機。圖片來源:東方IC


一邊熱衷於對產業新趨勢高調發表看法,另一邊卻無法獲得市場認可,董明珠就這樣逐漸逼近退休年齡。對格力而言,她是格力最好的代言人,卻也正變成某種不安定的因素。

轉折點是她的連任。

在2019年1月的股東大會上,即將65歲的董明珠成功連任格力電器董事長,董事會剩餘八人裡多為在格力電器任職多年的老將或與董明珠私交甚篤的閨蜜,僅一人來自格力集團,但也是曾在格力電器工作近20年、經董明珠一手提拔的老將。

這也顯示出,經過多年鬥爭,董明珠已將自己在格力電器內部的話語權擴展至足夠大,把格力電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據財新報道,接近格力電器的知情人士透露,早在2018年年初,珠海國資委和格力集團就已有轉讓股份的初步計劃,並與董明珠進行過商議。格力集團一直未能在格力電器保持足夠的影響力,早已心生退意。

在格力正式擺脫“國企”標籤後,董明珠也將正式擺脫國企“65歲退休”的桎梏。在年初的股東會上,她預計格力電器未來五年裡每年將保持10%以上的增長,到2023年達到銷售目標6000億元。

她還是那個信心滿滿的董明珠——無論這15%的股份最終轉移到了哪些人手裡,對於格力電器的鐵王座,她都勢在必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