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麼一步步變得庸俗的?

你是怎麼一步步變得庸俗的?

作者 |書蝶


半世紀前,林語堂先生寫過的一篇文章,如今看來仍振聾發聵,說的是社會有十大俗:

一、腰有十文錢必振衣作響。

二、每與人言必談及貴戚。

三、遇美人必急索登床。

四、見到問路之人必作傲睨之態。

五、與朋友相聚便喋喋高吟其酸腐詩文。

六、頭已花白卻喜唱豔曲。

七、施人一小惠便廣佈於眾。

八、與人交談便借刁言以逞才。

九、借人之債時其臉如丐,被人索償時則其態如王。

十、見人常多蜜語而背地卻常揭人短處。

“十大俗”裡頭等俗事,就與錢有關。

而不管你是否故意振衣作響,還是深藏不漏,人要想變得庸俗似乎總脫不了錢的關係。

就連香山居士白居易,從人間清流到晚節不保也是因為錢吧。

相傳他年輕時骨骼清奇,有才華有氣節,體察民間疾苦。但到了晚年就墮落了,身居高位,大把撈財。又是蓋豪宅又是養歌妓,家中光歌舞妓,就養了幾百,生活從清苦走向奢侈,名聲便也庸俗起來。

人總是在清貧的時候自以為很有骨氣,但真地面對金錢時又缺了志氣。

想到自己年輕的時候也是視金錢如糞土,看到油光滿面作威作福的權貴總少不了鄙夷的神色,心底的不屑盪漾在唇邊:哼,有兩個破錢有什麼了不起,老孃不稀罕。

可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明白了人家有錢就是了不起了?從什麼時候開始不再對權貴們滿臉不屑而是謹小慎微?也許是從馬路上看到了一張百元鈔票,見四下無人,趕緊幾步上前踩在腳底為快的時候吧。

看看,自己越來越庸俗,還真是因為錢。

小時候見到地上有分錢,首先想到的是怎麼交到警察叔叔手裡面;俗了之後想到的是反正又不知道誰掉的,簡直沒有理由不撿。

因為錢,人生的面目開始俗不可耐。

我會為了錢而和商販鬥智鬥勇,明明喜歡卻裝作勉為其難;也會因為沒錢,而在想要的慾望裡糾纏,佛系的道貌岸然。

還有各種入鄉隨俗,什麼事都有規矩,我們又怎敢免俗?

從前覺得人家有錢的人真俗,後來發現沒錢的人更俗。

有錢儘可以招搖過市,俗的財大氣粗,也可以隨便清高清高,去珠穆朗瑪峰上賞賞雪,去香榭麗大道鍍鍍金;

沒錢你只能去小酒館、大排檔享受你嘈雜的人生,光影與灰屑並存,划拳與鶯燕同聲。人多嘴雜,在煙、酒、劣質香水味裡,互相攀比,盡情炫耀,即使想清高,那也只是假清高。

而除了錢的罪因,還有什麼讓人們一步步變得庸俗了呢?


越來越虛榮,愛面子

逢年過節,走親訪友,不管窮的富的都努力上演衣錦還鄉。窮的勒緊褲腰帶也要多添些光彩,富的更是人生豪邁,少不了從“頭”開始來。

同學聚會,更多考慮的是怎麼豔壓群芳,獨領風騷;把最得意的一面紮成孔雀的尾巴,裝作漫不經心自動開屏;你方唱罷我登場,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至於童年的友誼,實在想不起太多。

開始喜歡別人對自己稱呼某某領導,某某貴人,並沾沾自喜;對別人的慣性讚美信以為真,把別人的熱情寒暄當成莫逆至交;在別人的真心與假意裡猜測分析,患得患失。

容易在自我感動的深淵裡沉淪,終究發現那是故作不甘的庸俗。

有一天,終於發現已經被被貪慾和自私奴役,卻已無能為力。


愛上了模仿,不再有主見

工作與生活,都愛上了模仿。人云亦云,為年輕時追求的個性感到羞愧。

不再有自己鮮明的思想,早已學會無條件地服從下達的命令,放棄個人的判斷權利;

以身邊的人為自己奮鬥的標準,以生活的物質環境為自己的驕傲;憎惡貧窮,追名逐利,慢慢養成被動而又功利的謀生態度。

以前看到無聊的笑話滿臉鄙視,現在卻學會和大家一起笑,表情謎之離般難懂。

發現了自己的庸俗,也想著努力做一個不庸俗的人,最後發現裝作不庸俗比庸俗還累,乾脆愛誰誰。

突然忘了自己的追求,而是在別人的追求裡隨波追流。


好逸惡勞,越來越懶惰

溫水煮青蛙,安逸的環境讓人懈怠,順利、不順利天天都會有,懶得跳出井外觀天。

有的人身邊會有很多可依賴的人,更容易變得懶惰,不願意動腦甚至是不願意動。

活在自己的小世界裡,沒有努力的動力與方向

,喜歡和枕頭、夢相親相愛,生命如一盤散沙,每天都稀里嘩啦。

做事越來越不果斷,反應越來越慢, 語言表達能力越來越差,即使身上還殘留一點膠原蛋白,心卻孱弱不堪。

臨淵羨魚卻不願退而結網。只是羨慕別人的成功,卻不願深究別人成功背後的付出,對勤奮選擇性忽略。


精神空泛,內心荒蕪

上班時最大的願望是下班,下班後最大的愛好是手機。

新買的書只翻看了下封面就開始負責接灰,不是不想看,而是沒時間,因為時間都被看了手機。

良心也常在悔愧與不安中糾纏,放下手機,糾纏完了,繼續又拿起了手機。

不再提升自己的思想,不再有自己的人生目標。覺得得過且過的生活也沒什麼,反正再怎麼努力也住不起別墅,還完房貸還有盈餘已是歲月靜好。

精神和靈性逐漸空泛,內心逐漸荒蕪。

人生最大的理想是一夜暴富,做夢都想中個彩票,卻從來不會去買一張彩票;不再渴望自己變成個有內涵的人,而是希望自己是個有錢人。

默認了人只有有了足夠的錢,才可以有心境陽春白雪,而沒有錢的風花雪月,永遠只是下里巴人。


庸俗與成熟

雖然說了這麼多俗,而其實我們大都不願承認自己庸俗,都覺得自己還有一些優秀的東西深藏不露。

然而,誰又敢說自己不庸俗呢?青春年少以為的不俗,很可能是年幼無知,人到中年默認的庸俗,也可能是智者無敵。

有人說,你們知道庸俗是什麼意思嗎?

庸俗就是不自由的心,陷於恐懼、困難當中的心,繞著自己的利益打轉的心,為了急速解決問題繞著成敗打轉的心,繞著悲傷打轉的心。

原來讓我們一步一步變得庸俗的不是錢,而是一顆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誠惶誠恐的心;

當你害怕失去,渴望多得的時候,你就已經和庸俗搭上了鏈接,再也無法解脫。

王小波在《黃金時代》說:

“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後變得像捱了錘的牛一樣。”

年少時,誰沒有自命不凡,自視甚高呢?

也曾努力修煉不食人間煙火,不落俗套;也曾有過夢想,有過奢望。可遭遇一波波的挫折之後,又有多少人能初心不改?

越來越多的人學會了放棄,在現實面前跪伏下來,認慫,妥協,隨波逐流。

唯一的安慰或許便是,我們成熟了,成熟到可以知世故而世故。

從理想到糧餉,從雲端到塵土,我們庸俗地成熟了。

叔本華說過,“在這個世界上,要麼選擇庸俗,要麼選擇獨處,再也沒有別的路可走了。”

也終於認識到,生活賜予每個人的都是差不多的模樣。只是,可以庸俗,卻別愛上庸俗,可以清高,卻別假清高。

而其實凡人有庸俗的快樂,智者有高貴的痛苦,上帝是公平的。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