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幾十名員工的村辦企業,佔了全球近100%市場!

在德國的經濟發展中,機械製造業和汽車業是其兩大支柱產業,而在前者的製造業中,撐起德國製造業的竟是一大批中小企業,而且這些中小企業,在很多領域竟都是“隱形冠軍”、全球領先。

在德國的商業中,中小企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們對經濟的貢獻佔比,超越其它國家。


德國幾十名員工的村辦企業,佔了全球近100%市場!

德國中文網瞭解到,其中很多企業都是各自領域的實名冠軍,全球最高級的銀餐具和水晶杯,都是由德國的小村莊企業製造的。

這些人從來不看自己的銷售,而是看自己在全球份額佔多少,他們在各自領域的專業度十分高,雖然規模小,但也能開拓海外市場,搶佔不少先機。

在德國,約佔企業總數99%的中小企業,貢獻了約54%的增加值,拉動了62%左右的就業,它們才稱得上是德國工業和服務業的中堅力量。


德國幾十名員工的村辦企業,佔了全球近100%市場!

最為重要的是,德國的中小企業不僅是在德國企業貢獻大,而且在全球市場處於領先地位,據相關數據統計,在2764家中型全球領導企業中,德國就佔席47%。

在德國開辦的工廠,哪怕員工只有幾十個,生產的產品全能壟斷全球100%的市場份額。

德國中小企業稱霸全球的五大特點

在德國擁有一大批有“隱形冠軍”之稱的中小企業。這些企業平均銷售額為3-5億美元,員工人數約為3,000,它們憑藉自己專業能力活躍在各自的縫隙市場之中,經營的範圍覆蓋全球各地。它們是這些市場中真正的王者:全球市場佔有率高達70%~90%。

1、經營專業化與地域多元化相結合

這些隱形冠軍會投入全部的資源確保自己在縫隙市場中取得霸主的地位,它們認為多元化戰略只會分散公司的精力。

由於專業化程度高,規模小,因此它們無法獲得規模經濟。為了克服這個困難,它們積極開拓海外市場,讓產品銷售到全球。全球化帶來的規模效應足以讓公司收回研發投入,並控制住成本。

2、只關注客戶關注的東西

“隱形冠軍”在競爭中並非樣樣都求比對手強,它們集中資源,確保公司在顧客最關注的領域做得比對手強。

包括隱形冠軍在內的多數企業認為,顧客最注重的是產品質量、公司貼近顧客的程度、服務、是否節約、員工素質、技術領先性和創新能力。

“隱形冠軍”認為自己在前3項(即產品質量、公司貼近顧客的程度和服務)上的表現極其出色,而在其他4項中,它們認為自己的表現僅在平均水平之上而已。

3、將注重技術與貼近客戶相結合

隱形冠軍既不完全奉行“客戶至上”原則,也不一味地追求技術。它們將市場和技術視為兩個同等重要的驅動力。而只有少數的大公司認為市場和技術兩者同樣重要。

“隱形冠軍”認為,倘若技術主宰一切,工程師們就會疏遠客戶,客戶將蒙受損失。但若讓一門心思撲在客戶身上的營銷人員獨攬大權,又會不利於技術的發展。理想狀態是,讓懂技術的人與客戶進行密切、頻繁的接觸和交流。

4、依靠自身的技術能力

德國中小企業認為可以憑自己的力量進軍新市場,解決生產及研發問題,而且相信這樣做能夠強化自身的產品知識,並維護公司的市場霸主地位。

德國中小企業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喜歡“製造”,而不喜歡“購買”。

5、企業與員工之間建立相互依賴的關係

隱形冠軍的所有者兼管理者通常與員工生長在同一小鎮裡,因此他們間的關係要比大公司中的勞資關係親密得多。在這些公司中,罷工和勞資糾紛極其罕見,管理層在處理內部問題上所耗費的精力自然比大公司要少得多。

這些德國的中小企業注重技術、注重市場和客戶、注重全球市場開拓、注重員工關係。


德國幾十名員工的村辦企業,佔了全球近100%市場!

這種模式,讓他們無論是在外部市場,還是內部,都具備很強的競爭力,佔據行業競爭力的上游位置。

中國中小企業卻在為生存發愁,差別為何這麼大?

與德國中小企業相比,中國的中小企業則是既不大、也不強。中國存在眾多的中小企業,這些中小企業與德國企業同樣是規模不大,但是在行業中的地位,遠遠達不到德國中小企業的地位。

缺乏技術競爭力、市場拓展能力、良好的企業文化與氛圍,是眾多國內中小企業的通病,讓企業無論是在行業中的級別、還是市場中的級別,都處於末端,極易受到市場衝擊、洗牌、和淘汰,導致企業生命週期不長。

在全球化的範圍內,控制自己的成本,確保公司產品在領域內達到最佳,最重要的是注重產品質量,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讓德國村辦企業在世界處於屹立不倒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