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书法大家名气与其作品离不开炒作

我们学习书法,时而读到某文章写着谁与谁齐名,或听书友说某与某齐名,可我们或许只知道“谁与谁”、“某与某”中一个,诸如邓文原与赵孟頫齐名,但多半人只知道赵孟頫,而不知邓文原是谁,再如米万钟与董其昌齐名,但又有多少人知道米万钟是谁呢?

这是什么原因呢?屏除当事人及其流传下来的作品数量等因素,更多是与后世人为因素有关,简单说,与后世炒作有关。

所以说,古时书法大家的名气与其作品也离不开炒作,纵是他们死后,“身不由己”。

(本站往期说过,炒作,是中性词,不好的东西,能炒作成好的东西;好的东西,能被炒作更好的东西,更好的东西能被炒作成神品)


古时书法大家名气与其作品离不开炒作


周越作品

本站例举下,古代书法大家逝世后,其名气不减反而日增的两个主要人为因素:

1、后代的人为因素。

这点不难理解,打个比方米芾逝世后,历经几百年,名气早就一般般,后到了明末,米芾后人米万钟,在政治上或书画市场上有一定地位,会大力营销炒作他先人米芾的作品,运营得当,会使得米芾名气及其作品,比米芾生前更“炙手可热”;再举个贴近生活的例子,现在电视霸屏的电视剧几乎是清朝宫廷剧,为什么?主要就是我们满洲同胞的后人在某一处占有一定地位,能决定能炒作他们先人的东西,久而久之,不就火了吗?

所以说,在屏除当事人及其流传下来的作品数量等因素,当事人死后能不能大火,有一半决定于当事人的后人争不争气了。


古时书法大家名气与其作品离不开炒作


米芾作品

2、市场的人为因素。

这直接性就是与商人有关,比方本站运营书画市场,手里有一幅曾巩书法作品《局事帖》,首先肯定不会急于出手,得在书画市场炒作一番,收集到有关曾巩的一切可利用的资料,大力推崇、抬高曾巩的生平事迹,曾巩是“唐宋八家之一”,曾巩是什么思想,曾巩怎么为人处世的等等,要是曾巩一生只做了件芝麻般小的事,那就把这事放大到西瓜般大,还不过瘾,就上升到曾巩的思想、哲学等。如此一来,炒作几年,这曾巩书法孤品《局事帖》绝对大卖啊,因为这样,很少人会把心真正用在对《局事帖》的鉴赏上,不好也就成了好的,好的也就成了更好的。


古时书法大家名气与其作品离不开炒作


曾巩《局事帖》

作结:炒作的套路,自古有之,如文中提到董香光,根据他的生平事迹,我们不难理解,他本人一生炒作套路也满满的,其死后,又被后人再次炒作,这都无可厚非,因为他们这些人,生前能拿得出真本事,死后有硬核的作品传世;而对那些只知道人设的炒作,毫无本事的人,我们既然在书画圈混迹,就一定要去抵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