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溃30岁中年人的不仅是房贷,而是对躺赚的误解

最近我被一群躁动不安的朋友们围追堵截,纷纷打听我们剧组近期的招人动向。

在他们的眼中,我的工作就是全国各地飞来飞去,和明星打打交道,随便玩玩就把钱赚了,这简直就是他们的目标:“躺赚”!

可事实是,我这工作就像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却纷纷想出去。

但凡同行小聚吐槽,亘久不变热衷讨论的话题就是:如何转行,怎么能够赶上风口,躺着就把钱赚了!

说到躺赚,请各位闭上眼睛,想想自己会做哪种白日梦:

摇身一变成为网红,做做直播就广告费拿到手软?


把头像换成杨超越,不用努力就能考第三?


羡慕信小呆,接住从天而落的馅饼,成为2018最让人羡慕的“中国锦鲤”?


幻想在投资界叱咤风云,买买基金股票就赚得盆满钵满?

是的,也许这些都是你梦想中从天而降的幸运。然而,望而不得却总是人生常态。

难怪现在我身边的朋友都说:

击溃一个30岁中年人的,不是1000万房贷、不是100万账单,而是:成功总是来得那么缓慢而煎熬。

然而,你可真的知道,这些“快速躺赚”背后的真正逻辑?

躺赚从来都不是理所当然的事。

到2018年,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段子:

过去的一年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可以“躺赚”的一年。只要不买股、不买基金、不买币、不买P2P,躺着不动,你就跑赢了你周围99%的人。

这当然是一种嘲讽,在投资界,从来就没有真正的躺赚!

股票牛市、暴涨的房市、被炒到天上的比特币,包括过去十年的刚性兑付,都是是中国金融体系中的一种特殊现象。

  • 拿刚性兑付来说。

最早,这是管理层对金融机构的硬性要求。但并不代表每个项目都是没有风险的,出了风险由金融机构来进行兑付,或者索性再发一个产品来填补窟窿。

话说,这行为以前叫做“拆东墙补西墙”,是庞氏骗局的雏形。

击溃30岁中年人的不仅是房贷,而是对躺赚的误解

长此以往,风险自然慢慢浮出水面,成为金融体系不可承受之重。

  • 再说牛市。

2018年初,牛角都没有真正露出,兴全基金发行了一只股票型基金。

一天募集高达327亿!要知道,很多基金规模连100亿都没有,更别说300亿这个金字塔尖闪闪发光的数字。

当时的情况是什么呢?

A股从熔断以来,第一次涨到3500点附近。多少盼着大赚一笔的人高呼:牛市,你终于来了!纷纷冲入股市,准备跟着升降机“躺赚”一次。

然而不久,A股即从3578高点一路下跌,2018几乎跌了一年。真的“躺着”那批人估计到现在才刚刚回本。

击溃30岁中年人的不仅是房贷,而是对躺赚的误解

你看,躺赚这件事,从来都没有理所当然过。应该说,从来都没有在大众的思维方式里理所当然过。

所谓的“高收益,低风险”、“不动脑,就博傻”都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

从这个角度看,大众对躺赚的痴迷,不过是现代人强压下的焦虑——不安全感如影随形,不敢生病、不敢失业、不敢生娃。

所以,“干一票即成财务自由”,恰好能给我们这群高压人群舔一记伤口,吹一缕春风,将内心深处关于经济焦虑、财富自由的小宇宙重新点燃了起来。

那么问题又来了,躺赚真的是个伪命题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