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法需要天赋吗?

lxl爱莉



天赋加勤奋是每一位成功者必备的基本素质。学习书法也不例外,虽然一个人的成功需要多方面的条件。有天赋来的就相对轻松些,没有天赋但勤奋努力,方向正确也仍然能够成功,只不过可能需要的时间更长一些。成功没有固定的模式,有的是理论上模式。学习书法有天赋固然好,没有天赋,我们具备其它有关条件同样能够成功。十年磨一剑,功夫不负有心人的道理就是如此。

学习书法有无天赋,勤奋是必须的,得法更是不可或缺的。学习书法得法能够事倍功半,不得法事半功倍。这个法就是精准的临摹,只有通过精准的临摹才能打下扎实的书法技法的基础。这种功夫看似是笨拙功夫,但却最能打下扎实的书法技法功夫。学习书法靠临摹同时也需要老师的指导,特别是初学书法,在进行书法的点画造型、用笔技法、结构技法、章法技法、读帖与临摹的能力培养的阶段,有无老师的指导更是重要。因为老师可以给你更直接的具体的形象的指导。

天赋是重要的,但的法同样重要,总体上来说,一个成功的书法家是需要多方面的条件的。


翰墨书道


学习书法需要天赋吗?


天赋这一点是肯定的。问题是天赋并不会贴在人的脑门上。有没有天赋,自己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天赋不是喜欢书法就叫做天赋。我教过的一个人,他很喜欢书法。十年前写的字,和现在写的字,基本上没有多大改变。让他专心临帖,注意起笔和收笔。他一律顺锋虚起,顿笔回收。完了还问这个写的像不像,那个写的像不像。他的注意力只注意得到大概的结构,而对细节的变化熟视无睹。怎么给他做示范都没用。除了运笔的稳定性提高了一点外,基本没有改善。他就是典型的喜欢书法,却无天赋的人。


有的人很有灵性,随便点拨一下他就能领会 。但是却不喜欢用功。总觉得自己比他人悟性高,别人练习十天还不如自己写一天的好。这种自矜其能的人往往缺乏进取之心,对书法的认识看得过于简单。这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天赋。

真正有天赋的人,他们总是对自己写的东西不满意。永远都在追求完美。这些人既肯下苦功练习,又有学习的悟性。在学习的时候善于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能找出解决的办法。

学习书法,不要寄希望在天赋上。天赋只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对书法的理解。技能方面的东西是硬功,只能下苦功练习。练的越多,领悟的东西就越多,技巧越熟练。写字不是天生的,书法越练越精,不练,它不是停留在你所学到的这个点上。而是一天一天的往后退,直到清零。


子衿书法


书法的天赋就是勤奋。

也许有些人从小得天独厚,能先于大多数人享受到艺术氛围的熏陶,甚至有名师作为指导。如此优渥的条件,会使他们“赢在起跑线上”。

现实中,有这样条件的人毕竟只有少数。大多数人都是“半路出家”,到了一定的年纪才对书法产生兴趣,而后开始学习。别人比我们起步早,除了勤奋,我们还有什么选择呢!

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曾巩说:“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想有所成就,离不开勤奋。付出不一定能得到收获,但是一定不会留下遗憾,努力过,不后悔。

值得一提的是,所谓“勤奋”不是埋头苦干,而是把“思”和“写”结合起来。要勤于思考,以善于从历代名帖中汲取笔意、从古代文学中提炼意境、从大自然中感受气息。更要勤于书写,先从“永”字练起,再选名帖临写,循序渐进,力求“遍临百家,自成一体”。


倚斋听风雨


任何的艺术门类都需要天赋!这是肯定的。对于书法天赋表现在多个方面,一是极强的学习模仿天赋,书法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是临摹各类经典作品,这个过程差别很大,有天赋的上手快,临的像,记得牢。我们看到当代就有如曹宝麟、海峰等大家在这方面天赋异禀;二是极强的创作创新天赋,书法作为艺术门类其核心价值就是艺术个性,历史上能流传下来的经典作品无不具有独特个性,当代大多数业界成名的书法家也是各具特色,如林散之、启功、魏天池等大家。天赋固然重要,但是能得到上天恩赐的毕竟是少数,对于普罗大众特别是爱好者来说,还是不要幻想天上掉馅饼,踏踏实实的按照自己的喜好临临帖,写写字,娱乐自己,无欲无求才好。



张伟评论


单单说学书法,需要的只是兴趣而已,喜欢就学!毕竟,大多人,学书法的目的不就是为了修身养性吗?

若说,学书法要达到一定高度的,还肯定是需要天赋的!

天赋这东西,说起来很玄乎!有的是天生的,有的是后天突然顿悟的!

天生的,就像李小龙,人家功夫厉害,跳舞在香港也是冠军,就连随手漫画,也是高手级别,不佩服不行。下为李小龙画的——



达芬奇,那就更是多产的达人了,天赋这东西,可遇不可求~

所谓顿悟,可以理解,突然理解了用笔技巧,结字规律,从此进步速度一日千里;

有人问启功:临帖是不要一模一样好?启功说:宁要“七分”像,不要“十分”像!

这理念就很好,我很认同,就比如说,行书!行书是动态的书法,而楷书是静态的书法。

动态的书法,每个书法家的行书之所以都不一样,是因为,他们的字里,都有自己的个性!这并不关乎他们水平的高低!

而习性,其实是个中性词,每个人都有的!

陋习,是个性中最需要摒除的,需要你自认识到位的,而且是一目了然的,这就是是我说过的,练字前,没事时先挑下自己原生态字的毛病!

除此外,你写字的大多习性,必将伴你终生!而学动态的书法,你肯定要给你的习性留一个容身之处!


不然,你没有一丝发挥空间,也就没有犯错、尝试、或是思考的机会,又何来的顿悟之感?

我的观点也说过多次了:学行书,结构无大问题即可,重点写出流畅感与行气!

而静态书法,本身是讲规矩的,要严谨的,可发挥的空间并不多;比如:两个学同一楷书书体的高手,很可能字相似度极高!以致于普通人,都分不清是谁的作品!

而启功的楷书,是现代自成一派的,启功取法很多,以行入楷,自成一派,并非纯粹意义的静态楷书。

他有这样的造诣,和临贴时的理念,是密不可分的!启功是大家,他和一般意义的高手,区别在此~

结构无大问题即可,给自己一点空间,动态的书法,不要死板,多练多思,都会顿悟!


行书一点通


练习书法不需要天赋。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无非是几个目的。第一休闲娱乐,第二是充实提高自己,第三是有所成就。

如果我们只是为了休闲娱乐,当然是人人都可以去练习书法。如果为了提高自己的写字能力,当然,人人都可以练习书法。另外写字可以修身养性,健身养生。所以我建议大家都可以去学写字。

当你拿着一枝毛笔,聚精会神地在纸上描绘着自己的思想,让一行行字跟着自己的感觉,出现在笔下,那是一种成就,那是一种享受。

我们在做好一件事之前,首先要热爱。唯有热爱,才会全身心投入,才会尽善尽美。

当然,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书法家,那是需要天赋的。而且,成为书法家的概率很小。但,我们写字,能不能不要这么功利,首先为了充实自己,好吗?



苏雷读书


愚下上了今日头条,也有一月之久了,看到了很多,很多,的书法名家不少成功书作,是值得学习的,,但我们爱好书法的人为什么爱好书法?这一概念要清楚,你想在里面探求什么而使自已感到满意,这就要靠一点所谓的天赋了,自古以来一切的书法理论,都建立在这一基础上,通过自已努力创作,才能体现什么才是书·法,如果一个真正爱好书法的人,他的想法不是写好字去卖钱,而是把字到自已都法写下去决心,虽说愚人也写了整整五十年的毛·笔字,什么样书法理论也深读一些,但并不能给自已带来多大用处,若要得到,神,骨,气,韵,真正意义,应该到大然中走走,观观,万物有多形体美纶绝焕,使我们在敬畏好的传统基础上又能有新的创新之景,不管什么艺术离开自然和思维的获取融合体现,什么狗屁艺术都不是,所谓天赋不是一天到晚闷在家中谈理论,搞创作,甘露是不会落进有顶之蓬的。


龙书335


毫无疑问,学书法是需要天赋的,很简单的道理最早期的汉字甲骨文就是书法的特征,古人造字就显示出古人的智慧及天赋,在先秦是中国书法艺术的萌芽时期,在此时期,成熟的汉字形态已基本形成,并经历了从单纯的功用性向应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转变,初具书法艺术中的“用笔、结体、章法”三大要素,

开篇提到汉字与书法最直接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把字写好都要有天赋,更何况是把书法写好,自然更需要更高的天赋,学书法的天赋在于对书法艺术中的“用笔、结体、章法”三大要素的理解与领悟,换句话说纯粹依靠平时的“练、练、练”,而理解不了用笔、结体、章法的精髓,这叫做盲目的学习,



自古以来若要说学习书法最有天赋的书法家非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王羲之莫属了,王羲之年少即显露出过人天赋,要强调的是他的书法天赋和其出身于王谢世家有关,小时候的生长环境对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培养有着直接的关系,毕竟家长是孩子的教育启蒙老师,文人墨客家庭自然对孩子的书法艺术有很大的影响,




正因为王羲之年少时就显露出过人的书法天赋,以至于在之后学习书法过程中更加有兴趣和自信,于是整日博览前代诸家名迹,勤加临习,遂成一家之风。要知道,刚开始学习书法是非常枯燥无味的,也很容易让人心神不定,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天赋和兴趣有着直接性的关系,对书法的兴趣决定着书法天赋的发挥,而书法天赋又让兴趣更加的高涨。


诗夜城主


书法学习,一则天赋,二有后学,否定那一条,艺术成绩都不可能有大进。

任何事业,首先自己喜欢,一种相通之感觉,有一个词,心有灵犀一点通,验证了人的机能所兴致,有染有侵,而获得的艺术信息,是否有引力,感悟有无内心戚戚,艺术细胞强烈还是弱微,都有其千丝万缕的关系,

那么后学,学习书法艺术,要经过漫长学习颖悟,一般创作中习摹,或习练中创作,不间断,执著于贯穿一生的书法爱的,一旦入进,便可无回头路,可以看出,其吸引力有多么大。

用心良苦,揣摩意会,都需要天资性情,笔法,气势,意韵,必有个性发挥,都与才华分不开,而仅有后学而字且工,然无情性之观,也充其量为书匠,其书法为奴气,俗气,没有自已的风神,无特色风味,仅仅是常常之庸了。无创新,板板硬硬,功夫再深,无大成美之境界。

因此,强调资力,不可忽视勤奋。



狂喜淡墨a


学书法当然需要天赋。

古人有时候过份强调勤奋,以为勤能补拙。


如苏轼所说:“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铤,不作张芝作索靖。”王羲之也说:“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 ,未必谢之。”

我以为不然。苏轼和王羲之的话反而会引起后人的误解,以为用功学习就能达到高境界、高层次。事实上苏轼和王羲之能流传千古,是因为两人天资纵逸、卓尔不群。只是勤奋,没有天资,其品肯定不高,其书当然不贵。

如曾国藩学书极是勤奋,虽在战争时期,仍然笔耕不辍,未有间断,他的家书里面时常有习书的记叙,如“每日早起,习寸大字一百,又作应酬字少许”、“每日笔不停挥,除写字及办公事外,尚习字一张,不甚间断”、“不废学问,读书写字,未甚间断”。这么勤奋的曾文正公,书法却是呆板无生趣,原因当然是天赋不高!

黄庭坚说:“学书要需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 说明笔墨功夫只是基本,笔墨之外的反而更加重要。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也适用于书法。


所以,学习书法,勤奋重要,学养重要,天赋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