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六欲,但中药有“七情”你知道吗?

人有六欲,药有七情,不同性味的本草,被隔离在“横七竖八”的抽药斗里,当原本天南海北的本草经人们智慧的双手不期而遇,神奇的变化随即开始。《黄帝内经》讲,人有七情,指的是喜、怒、忧、思、悲、惊、恐。其实,中药配伍也有“七情”的讲究,你听说过吗?中药的“七情”指的是什么呢?

人有六欲,但中药有“七情”你知道吗?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主任中药师丘振文介绍,中药的“七情”好比是中医用药纪律,想达到较好的治疗或食养效果,必须了解清楚药物和食材的性味以及配伍可能产生的结果。

何谓“七情”

据该院药学部主管中药师黄楚燕介绍,中药的七情出自《神农本草经》,分别有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相杀。除了“单行”是指用单味药治病之外,其他“六情”都是讲配伍关系。

相须。就是将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以增强疗效,比如临床常用的“白虎汤”中,就用石膏与知母配合来增强清热泻火的效果。

相使。就是将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的药物,或性能功效虽不相同但治疗目的一致的药物配合应用,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以助提高主药的疗效。比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在一起用时,茯苓就能帮助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效果。

人有六欲,但中药有“七情”你知道吗?

相畏。是指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抑制,比如,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

相杀。是指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与相畏实际上是同一种减毒的配伍的关系,正如上面提到的,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反过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

相恶。是指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原则上应避免,但也有可利用的一面。比如,干姜与黄芩共用,互相降低药效。但“相恶”的药物只是互相做“减法”减效,有时也有可利用的一面,并非绝对不能用。

相反。是指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原则上应避免。

中药里的“黄金搭档”

丘振文介绍,前人把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总结为七个方面,称为药物的“七情”,其中有“一情”就是相互辅佐。两味或几味药搭配,可产生协同作用,用以增进疗效。下面列举几个组合。

人有六欲,但中药有“七情”你知道吗?

活血化瘀:田七+红花

田七是止血药,同时也是活血药,有“止血不留瘀”之说;而红花也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之功效,两者合用,就是“红花田七饮”,能活血通经、散瘀止痛。

补肾:枸杞+桑葚

中医认为,桑葚有补肝益肾的功效,夏天饮用桑葚汁,不仅可补充体力,还可提高性生活质量。枸杞补肾生精的效果更为明显,它甚至被称为中国的“伟哥”,两者同食,是很多人的选择。

祛湿清热:百合+薏米

南方气候湿热,尤其是夏季,人们频繁穿梭于高温环境和低温空调场所,易患上暑湿感冒,而最适合的祛湿清热食疗方就是百合薏米粥。百合可退湿热,还能润肺止咳,可以直接泡水喝,也可碾成粉冲泡代茶饮,洗净捣汁、外涂等用法都可收到很好的效果;而薏米则更是常见的食品,它能健脾渗湿、除痹止泻,药用功效也不容忽视。

护肝:枸杞+败酱草

肝脏是人体的造血器官,也是身体中的“解毒器”,不仅可以将毒素驱除体外,同时还可以防御外邪的入侵。因此,肝脏所起的作用相对来说更加重要,而传统医学中也有“五脏先补肝”、“补肝肾益筋骨”等说法。败酱草的主要作用是清热解毒,可帮肝脏减轻负担,而枸杞主治肝肾阴亏,可益精明目,两者搭配是一种廉价而有效的护肝药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