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保险过程中,你弄清了哪些套路?会给大家什么建议?

大青马


要说保险有多坑,给你看个数据就知道了。


银保监会最近发布了2018年保险消费投诉情况,全年涉及保险公司的消费投诉将近9万件


什么概念呢?保险公司平均每天被投诉240多次每6分钟一次


所以也不能怪大家都排斥保险——很多人是被坑过一次,就不敢靠近了。


从我的观察,投诉主要是两大类:一是销售过程中销售人员有夸大产品和提供不实信息,二是,买保险的人压根没搞清楚保的是啥,就掏钱买了。


比如投诉发生率很高的理财型保险。


这种保险因为保费高,保险销售从中抽到的提成多,所以很多销售会大力跟你推荐,把它说得特别好。


实际上呢,这种保险的保障功能很弱,打着「既能保障又能理财」的旗号,把你的钱框进去了,好多人稀里糊涂买了,发觉不对劲,又去退,退保的时候,又要被扣掉一部分钱。


反正一路被坑就对了。


理财型的保险本身肯定是有独到的好处的,但是,如果无视用户的需求,就连哄带骗地把理财型保险强推给所有人,这就是“坑”:让人们花了钱却没有买到想要的服务,大大损害用户的利益。


当用户对保险产品的作用认识不清,一定会产生不合理的期待,而这个期待又一定是无法满足的,这才是大家普遍对保险公司、保险代理人、保险产品不满意的根源。


所以,今天我整理了31.5条有关保险的“坑”(怎么会有0.5条,你看完就知道了),一次性识破所有套路,澄清误区。


1. 意外险能保的“意外”事件有特指——“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


2. 所以,酗酒、中暑、高原反应、非集体性的食物中毒等,导致身故或伤残,都赔不了。


3. 同样,见义勇为导致的身故和伤残也赔不了。但另一方面,社会规范、社会舆论会给见义勇为者一定的奖励。


4. 意外险别买长期。一年一保更划算,还能及时换成当下最优的产品。


5. 重疾险要有长期的,锁定更便宜的费率和更低的投保门槛。否则,等年纪大了,被短期重疾拒之门外,长期重疾又太贵,就比较麻烦了。


6. 重疾险不必追求疾病种类。保监会规定了重疾险里必须包含25种常见重疾,这些常见重疾占重疾发生率的95%以上。


7. 重疾险是可以叠加赔付的。理赔时一次性给付,你买几份就能赔付几份。


8. 医疗险买多了没用。因为理赔时是拿看病的发票报销的,一张发票只能报销一次,多买了不能多报。


9. 医疗险通常只保险住院医疗。感冒发烧看门诊的费用大多数不报销。


10. 寿险是被保险人死亡了才赔。所以要买寿险,最应该给家里挣钱最多、发生过世了对全家收入影响最大的人投保。


11. 我能理解你的对孩子的感情,但给孩子买寿险是没什么必要的。因为孩子过世对家庭收入没有影响。


12. 家庭保障一定优先考虑大人而非小孩。小孩不赚钱,大人的赚钱能力强,一旦大人出事还没保障,家庭会以最快的速度垮掉。


13. 社保一定要交,就像底裤一定要穿一样。


14. 有社保也仍要考虑商业保险。出门在外,尽量别只穿个大裤衩。


15. 医保卡不要外借。否则可能影响投保,甚至导致拒赔。


16. 支付宝里的“相互宝”不是保险。它是一个优秀的大病互助计划,可以作为重疾险的补充,但不能代替重疾险。


17. 符合赔付条件的,保险公司都愿意提供理赔。


18. 多数拒赔是因为没如实告知既往病史。不过,10个里面赔9个,你也只能记住那1个被拒的。


19. 投保前的健康告知请一定诚实。不要有侥幸心理,更不要低估保险公司的调查力。


20. 大公司的产品不一定最好。适合你的才最好。当然,这个行业其实是不存在所谓“小公司”的。


21. 一键打包所有险种的“大礼包”式保险,通常性价比低,不划算。当然,家里有矿的随意。


22. 保费能不能返还,一点都不重要。看起来保费“不白交”,但往往保障不足,收益又低。

23. 同样,分红也没有你想得那么重要。保险姓“保”,先做好保障了,再考虑分红的问题。


24. 银行卖的保险产品基本都是理财险。保险最好别再银行买,还要记得看清楚合同。


25. 每年刷一次屏的“开门红”产品,性价比都不高。同样的价格,开门红产品的保障其实是很有限的。


26. 不要对年金险抱多高的收益期待。它的作用是让你在未来某段时间内,拥有稳定现金流。


27. 保险公司给你看的高分红,是演示数据而已。实际分多分少,合同写明无法保证,可能有它写得那么高,也可能为0。


28. 万能险不万能。它只是一个长期的、相对稳健的、交给保险公司打理的理财产品。


29. 商业保险作为养老的补充,是有益的,但别迷信商业养老险。“你养我十年,我养你一辈子”的赔本买卖,没有一家保险公司会做的。


30. 永远不要因为“停售”而抢购。除非已对产品充分了解,“停售”恰巧治好了你的拖延症。


31. 永远不要为了赠品买保险。你需要羊毛就去买羊毛,不必花几十倍的价钱买一头羊回来。


31.5 在银保监会网站找到官宣版防骗手册《以案说险:侵害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典型案例分析》,严肃批评了夸大收益、“炒停”营销等手段,最后半条就给有兴趣的朋友留个传送门吧。


把上面这些保险销售套路理清楚了,至少你在买保险的时候,能少花90%的冤枉钱,得到真正的保障。


万能的老左


我也来说几点吧:

1、意外险,就选择纯意外险,不要那些长期、返还型的意外险;

2、医疗险,保险责任就一般住院和肿瘤住院两项,所以买医疗险就选那些医保外可以报销的,进口药自费药可以报销的,价格不坑的就行,还有注意免赔额和续保条件;

3、重疾险,重疾的保障保监都有规定要涵盖25种常见的重疾,需要注意的就是轻症的保障是否涵盖常见的10大轻症,像平安福更新几代产品依然是没有完全涵盖10大轻症的。还有就是选性价比高的就行了;

4、理财险,不要看业务员跟你说几年几年可以领多少钱,你的账户多少年后又有多少钱,那都是话术,完全不可靠。理财险需要看的就是:最低保证利率有多少,结算利率现在高不高,保单的初始费用、风险费用,管理费用情况(尤其是初始费用高的,交的保费有一半以上被保险公司拿去了,保单要十几年才能回本,这是非常坑的),还有就是公司的经营情况。

5、最后一点,不要买那些四不像保险(就是把意外、医疗、重疾等等都打包成一个产品的),那种保险坑到没朋友。


保险圈内人


●和大家提几点,希望大家引以为戒,有自己亲自经历的,也有朋友经历过和听说的。

买保险里面真的有不少坑,大家还是要注意点为好,不然真的是钱白花,险白保,说不定还要多添钱。

说多了都是泪啊!

01

有个保险中介帮客户看保险,见面之前做足了功课,光看资料规划就花了三天时间。

见面几杯茶下去,建议解释清楚了,原因也说清楚了。客户没给答复,转身去买了某全是坑险。只是因为该险的业务员说买一万某险送Apple Watch。

这样的事情层出不穷:买保险可以免费旅游,买保险可以送米送面送冰箱……

几万甚至几十万的保险费在这些小恩小惠面前显得不堪一击,可理赔的时候大家傻眼了:原本是要买重疾险的,因为Apple Watch,改成了年金。没问清具体功能,只因为当初争取眼前的利益,到头来反搭了几万进去。

02

某网友吐槽自己的爸爸,好不容易想买保险了。保险人员来家里先问家里的情况,他爸爸绕过问题,直接让业务员推荐。

业务员开始耐心讲解每个险种的关键,还没听几个,他爸爸就打断业务员:别说这么多,直接推荐哪个收益好,能一次买全的最好。

业务员哑口无言……

这样的购买者,长时间下来,业务员也见怪不怪了。


保险送到家里的各种文件,从来也不会仔细看买个电饭锅

都要看半天说明书保险合同这种关乎未来的产品,竟然将其束之高阁,理赔的时候才发现问题……

这个时候他们哀嚎:保险就是骗人的玩意儿!

摊手,你们还记得当初认真为你们规划的保险中介和家里白纸黑字的合同吗?

所以啊,大家买保险的时候,合同什么的,签之前都给我看看清楚,不然你这名字一签,就啥都来不及了啊!

切记切记!


小熙带你看世界


中国是保险业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2017年中国原保费收入3.85亿元,寿险保费收入规模居全球第二位。1980年—2017年。中国保费密度增长5600倍,保费深度增长44倍,除了2011年和2012年调整期,中国保险业一直保持11%以上的增速。2017年,中国保费首次超越日本成仅次于美国的国家,纵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保费大国,但是我们中国是有人口基数大的优势,人均保费还是差出很多,依然距离发达市场拥有6—10倍的成长空间,可达百万亿的总资产空间。普通老百姓的保险意识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老百姓称买保险被“套路”过。

买保险过程的套路:

1、 我在某保险公司上班,业绩考核压力大,帮我完成个任务吧。

亲戚朋友在保险公司上班,迫于业绩压力,从身边的家人朋友入手,购买保险,一般投保人都不会仔细阅读保险条款,甚至买的什么保险都不清楚,保单都压箱底了,误认为一个保单会包涵所有的保障。

2、 这个保险和别的保险公司一样,我们这的保费低。

保费与保额基本是成正比的,大的保险公司保障会更全面,但是保费会高。有一些保险公司为了增加保单数量以及保费规模,会将保费调低,不过保险条款会非常苛刻,例如“某项疾病在经过三次确诊后生存者进行赔付”这就完全失去了疾病保障的意义,确诊还需要三次,并且受疾病折磨健在时才能赔付,说实话,这种条款真是有些丧良心了。

3、 我们保险公司现在搞活动呢,买一万保险给送1000元的礼品呢。

保险公司首期保费基本上用于营销奖励,保险产品在缴费期间的现金价值很低,主要用于保险公司的运营了,因此,保险公司的从业人员赚钱效应是很大的,所以保险公司的对客户的竞争是很大的,不仅是保险公司之间,保险公司内部对客户的竞争也从来没停止过。很多人看见礼品觉得合适,已经忽略了产品本身了。

4、 我们这个保险什么都保。

保险条款一般都是非常多的,很少有人去仔细阅读,因此都比较轻信保险销售人员的话术,误认为一单保险是万能的。从业人员并未将保险的详细分类以及所购买保险的保障解释清楚,而是为了出单,能糊弄就糊弄过去。

5、 这个是理财产品,比银行定期高,现在还有赠品。

在90年代末,银保产品开始兴起,保险公司在银行大厅充分利用银行客户资源展开营销,为了促单,将银行理财产品及保险概念混淆,并未将分红险及投资连结险的风险揭示到位,以至于到现在很多老百姓再也不相信保险,甚至说保险是“骗人的”。

由于保险的发展阶段的制约,从业人员起点低、人员素质管理粗放、对保险理念认知浅薄等因素,造成很多老百姓对保险误解很深,在此也给大家购买保险时的建议。

1、购买保险时咨询专业人士,持有专业证书的金融从业人员。听取专业人士的建议。在八九十年代,中国保险业粗放式起步,很多从业人员没有学历门槛,没有从业经验的要求,专职兼职皆可,人员管理相当粗放,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2、 购买保险时可在银行或者金融服务咨询公司进行咨询,银行的保险销售要求持证上岗,产品都是筛选后才上系统销售,省去自己选择的时间,金融服务公司给出专业的建议,一般没有产品销售。

3、 购买保险时仔细阅读保险条款,包括保险责任、免除条款以及保障详细条款,要经得起礼品的诱惑。

4、 阶段性进行保单检视,很多人买了保险后,保单就压箱底,可生活中的变化很可能影响保险的理赔。

5、 购买保险时理清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的关系,家庭关系复杂的最好不是法定受益人,而是指定受益人。

6、 保险看中的是功能,而不是收益,大家不要再保障型保险看收益,储蓄型保险看保障了。

希望大家有个优质的理财习惯,让生活更美好。用专业的知识服务大家,欢迎大家转发。


河北银行保定郭亚涛


. 都说保险搞不明白,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下,买保险过程需要注意的事项。

1、建议在您提供的基础信息里,为免造成不当分析和建议,要及时告知信息的偏差度。

2、 合理安排保险单“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不同的安排所产生的效力会有所不同。

3、 由于保险产品,特别是长期保障型的产品在保障初期现金价值低,退保将造成较大损失、不建议随意退保,如有短期需要资金周转,可考虑保单质押贷款。

4、仔细了解保单中的免责条款,避免出现不赔的情况。

5、 必须投保及及被保险人亲笔签字,代签无效,检视出来如有,请尽快至保险公司重新确认。

6、 保险产品属于复杂型金融产品,避免误导得利益受损,购买保险要到正规的金融机构。


胭之有道


1.买了保险就应该都赔: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每一项保障责任为了避免有争议,都会写的特别具体。

2.夸大宣传:保险业务员在推销保险时,为了业绩夸大其词,会对实际情况进行夸大,而到理赔时往往拒赔。

3.人海战术:因为保险公司实行人海战术,保险公司两项重要工作一是业绩(销售保险产品),二是增员(不断的招人)。


4.人员流失严重:保险公司的人员流失率是相当高的,保险公司的策略,每招一批新的业务员,起码给自己公司做了一波宣传,或者说给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灌输保险意识,俗称洗脑,并且每一个上岗的代理人都会给自己买一份保险。

5.业绩为王:我不管你自己买也好,你往外卖也好,我看重的是结果,只要保险卖出去了,作为公司肯定是赚钱的,至于保险代理人能不能赚到钱,那是你自己的事儿。一句话就是一切以业绩说话,没有业绩什么也没有。保险卖不出去,对不起,没有任何工资,如果连续3个月没业绩,工号自动开除。

6.代理关系:每一个保险业务员跟公司签的都是代理合同,而不是劳务合同。这意味着严格意义上来说,根本不算公司的正式员工。所以说保险公司虽然不断的招人,从长远的效果和实际的支出成本来看,招的越多越好。广撒网,好捞鱼。

现在的保险公司越来越多,很多银行也开展了保险业务,去柜台办理业务的时候会顺带给你推荐一下保险。在选择保险公司的时候,虽然国家法律规定保险公司不允许倒闭(允许被其他公司兼并),但越大的公司越容易受人青睐。规模大,意味着资金稳妥,客户群体庞大,更不容易出事儿。


保险点


不要觉得保险都是骗人的,那些都是过去很多没有文化的保险员以及不良保险公司把名声做坏了,我认为保险是个很好的东西、而且我不觉得是套路,的确是一些积极的应对。

例如客户觉得,目前家里赚钱能力很好,不需要买保险。

目前处在青年期,赚钱能力自然不用说,但是未来的风险是无法预料到的。如果一旦有生重疾,那么家庭生活水平是一夜回到解放前,而且不能工作的话也没有收入,这对家庭来讲无疑是很不负责人的。买一份保障,也是对家庭孩子的保护。

例如客户自己做企业,觉得也不需要保险。

即使是再有钱,我们看病的时候都需要排队,对吧。遇到一些疑难杂症,还要托关系预约名医。那么一些高端医疗保险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直接去私立医院,保险公司对接医院结算。这无疑大大方便看病。特别是一些癌症,国外的治愈率是远远高于国内的,再有钱,国内治不好再有钱也没有什么用。

而且企业有负债,如果一旦自己经营不善留给家人的都是麻烦,寿险这个时候就有用了。

例如客户刚买了房,没有钱。

其实买房更需要保险,定期寿险会好一点,为什么呢。因为如果在供房的时候一不小心挂掉了,那么留给家人的是负担很重的房贷,总不能让银行把房子给收去吧。买个寿险也是对冲一下负债,以防万一。

当然买保险的时候是有很多坑的,坑就在如实告知这块,我一个朋友的经历就是在填写如实告知部分隐瞒了自己的看病历史,并且是保险员这样告知的,这对保险员的好处是尽快成交,对于客户的损失就是在赔付的时候保险公司可以以你带病投保而拒赔。


有财的纹姐姐


1.一分价钱一分货,你算不过保险公司,而价格是保险公司提现服务的直观数据。

2.熟人卖的保险也极大的可能不靠谱。请找一个爱钻研,善学习,学历高的人购买,哪怕他业务不好即将离职。

3.免除责任,保险责任虽然是白纸黑字,但超绝大部分的人是看不明白的,外行只能看热闹。想真正的了解,请参照第二条。

4.保险最终保的是自己,所以多关注产品。不要想着从业务员那里获得多少好处,获得多少礼品,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是几千年的真理。


凝血酸


买保险时遇到的坑

1.不用如实告知,两年之后肯定赔!

2.100重疾确诊就赔

3.我家的恶心恶性肿瘤确诊就赔,别的公司要求达到一定尺寸

4.大公司理赔一定有保证,小公司理赔一定不靠谱

卖保险遇到最大的坑就是:

自己不仅要当韭菜被收割,还得不断的招人进来当韭菜,完成所谓的“企业家之梦”


保而易见


保险其实就是一纸合同,合同与合同之间其实是没有区别的,都是白字黑字,但只要印上“保险”二字,很多人就自然而然认为里面充满了各种坑。

其实所谓的“坑”,不是保险或合同本身,而是在于“人”。换个角度,某某开发商在建一个楼盘,广告打得多么美好,销售人员说的多么火爆,等买了之后才发现,周边的设施、硬件什么的都是还在计划当中,压根还没有实现,或者甚至还没有批文。这也是坑。

但不同之处在与,保险作为金融产品之一,它只能是合同形式出现,假如以实体出现,那肯定是发生了合同保障范围之内,赔付的那些钱。而刚刚举例的楼盘,却是看得见摸不着的。

所以不单只是保险,而是整个销售行业,嘴皮子和专业都厉害的人肯定是最厉害的。但只专业而不会讲好话的人往往过得没有只会耍嘴皮子的人好。

当然这是其中一种情况。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就是,一些非专业人士(指的是没有做过保险的人),以为自己在网上了解一下,听几堂所谓的专家讲座就以为自己专业了。就好比一个不是法律界人士,碰上一些事情,比如婚变什么的,自己在网上查了些资料,就认为自己可以去当律师打官司了?

保险是要求专业性非常高的产品,不亚于律师、医生,但同时有非常多的群众不认同,对于这点确实让人非常痛心。

当这类群众自以为自己”选“到一个非常符合自己预期的产品时,要买的时候才发现,可能自己买不了,或者无法正常承保;又或者是买了以后出险要赔时,发现赔偿之路异常艰难,这时候又说,保险是骗人的。像这种事情,从头到尾”不依赖“专业的人,只相信自己,到头来真发生了事的时候,只要从业时间长的人,总会碰上那么一两个,甚至更多。

当然不是让大家不要去了解,了解是必须的,只是不要盲目相信自己。在适当的时候咨询相关专业人士是必要的。

本人头条有一篇文章《保险小知识:买保险要擦亮双眼,别被销售误导了!》可供小白们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