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漫谈(十四)三国中有996吗?

点关注每天聊历史,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三国漫谈(十四)三国中有996吗?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孙子兵法》

历史一次又一次证明了"兵贵神速"这个道理。

三国时期,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趁曹操发兵汉中之际,亲率大军直扑合肥。此战东吴精锐尽出,然而十万大军竟被张辽的七千守军所破,成为中国历史上防守战中的经典战例。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将这场战役写进了第六十七回——"曹操平定汉中地,张辽威震逍遥津"。

三国漫谈(十四)三国中有996吗?

小说源于历史,这一仗着实惊心动魄、精彩异常!

话说孙权来犯,曹操早有所料。所以,在西征汉中之前,曹操派护军薛悌给留守部队送去一个锦囊,上头写着"贼至乃发"(敌人到了再打开)。

公元215年8月,孙权大兵压境。众人拆开锦囊,只见赫然一行字,"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

曹操部署得很清楚:如果孙权亲自率兵前来,张辽、李典出城迎战;乐进守城;护军薛悌不参战。

看完锦囊,大家迟疑不决。曹公一向英明不假,但这回情况不一样,敌军有十万之众,而我方只有七千人马。如此悬殊的兵力,出城迎战简直是以卵击石、自寻死路啊!

就在大家犹豫不决时,张辽火速站出来力挺曹操妙计,理由是:曹操远征在外,如果我们坚守不出坐等援军,很可能援军未到我们已被敌人击破。曹公的意思是,要我们在敌人包围圈尚未形成的时候,迅速出兵,迎头痛击,挫敌人锐气,安我方人心,如此,合肥城才守得住。("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三国志》)

见其他将领仍默不作声。张辽大怒:"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本来李典跟张辽素有不和,但这次他选择站在了张辽一边。

三国漫谈(十四)三国中有996吗?

于是,张辽连夜募集敢死队壮士,遴选八百人,宰杀牛只,犒赏将士。第二天拂晓,火速出击。

只见张辽身披铠甲、手持铁戟,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张辽像一辆重磅人肉推土机,眨眼之间,直奔孙权元帅大旗!

孙权吓坏了。哎我去!哪里来的人肉推土机?!

惊慌失措间,孙权急忙跑上一个小山丘,左右侍卫将他围在中间保护。张辽站在人墙下高声叫骂,有种你下来单挑啊!

孙权不敢动。

但毕竟张辽兵力单薄,孙权随即命大军将张辽军团团围住。张辽左突右攻,

率左右数十人破围而出。

这时,包围圈中的残余部队还在苦苦挣扎,齐声向张辽呼救:"将军,你是要抛弃我们吗?"

于是,"人肉推土机"又回来了......

张辽再度翻身杀入重围,救出部众。孙权部队人马纷纷退后躲避,没有一个人敢上前阻挡。

这一战,从早晨战到正午,张辽凭借区区八百人,便将孙权十万大军的气势,碾压得荡然无存!

张辽这第一枪打得漂亮,回到城中,积极备战,果然"众心乃安,诸将咸服。"

之后,孙权持续围城十余日,终不能攻破,遂撤军归返。当吴军返撤之时,孙权与少数将领在逍遥津北岸巡视,恰好被张辽得知。张辽于是率步骑兵混合部队,发动奇袭。

三国漫谈(十四)三国中有996吗?

吴将甘宁、吕蒙等与张辽奋力拼杀,凌统则率亲兵护卫孙权突围。当孙权等骑马行至逍遥津桥时,只见桥板已断,不得渡河。危急关头,吴将谷利急中生智,要孙权放松缰绳、紧抱马鞍,谷利在后用马鞭狠抽一鞭,"以助马势"。于是,马奋力一跃,飞桥而过,孙权夺路而逃,幸免于难。

孙权举全国之力汹汹而来,却携败军之旅悻悻而归。而合肥逍遥津一役,也成为张辽一生中最闪光的一笔,故《三国演义》里说"这一阵杀得江南人人害怕,闻张辽大名,小儿也不敢夜啼"。

三国漫谈(十四)三国中有996吗?

东吴十万大军,被曹军七千守兵大破,着实让人咋舌。张辽怎么做到的?一个字"快"!决策快、出兵快、反应快。快到东吴大军还没来得及发挥规模优势,就被当头一棒,就地打晕。

所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战场、商场皆是如此。

曾经,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给他的员工出过一道题:"如何让石头浮在水面上?"前提是不借助任何外力,且石头是真的。

答案是速度。

三国漫谈(十四)三国中有996吗?

只有速度才能让石头在水面上极速前行,永不下沉。同样,速度对于企业也极为重要。它可以冲破企业自身很多先天性的缺陷和短板。尤其是小企业与大企业竞争的时候,往往只有通过压缩生产、上市、销售过程中的绝对时间,才能做到以时间换空间,为生存赢取更多可能。

战争史上有以少胜多者,商业史上也不乏以弱胜强者。两方展开角逐,较量的从来都不仅仅是质量与体积,速度常常成为那个打破力量对比的重要变量。

很多老板强调速度,那是因为对于企业来说,速度有时就是生产力。先行一步可能就意味着占据了先发优势,占据了先发优势可能就直接影响了市场格局,而市场格局又可能直接决定了行业地位......

三国漫谈(十四)三国中有996吗?

所以,为什么老板总在催促"快快快"?想想合肥之战的故事,那真的就叫做——生死时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