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助解放上海烈士魂归故里,烈士亲属赴龙华烈士陵园祭扫

清明时节,上海的空气里,孕育着湿润。

身穿白色T恤、戴着白色手套,手捧黄色菊花,400多位自发报名前来的群众,排着整齐的队伍,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依次进入龙华烈士陵园的半月形墓区。

今日头条助解放上海烈士魂归故里,烈士亲属赴龙华烈士陵园祭扫

“我们来看望你”的活动现场

2019年4月5日上午9点多,上海龙华烈士陵园内,人头攒动。这是“我们来看望你”清明主题祭扫活动的现场。

一周多前,龙华烈士陵园就开始向社会公开招募清明节要扫墓的家庭、团组,希望他们在为家人扫墓的路上,也能顺路看望、祭扫散布在上海各处的英烈纪念设施。这些家庭会获赠统一的衣服、资料包、车贴、花环等。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公众广泛参与的活动,让社会感到人们对英雄的记忆没有式微。”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主任、龙华烈士纪念馆馆长薛峰说。

当天,通过今日头条找到安葬地的3名烈士的11名亲属,也分别从山东、河南和福建等地,来到上海,看望烈士。今年2月,今日头条“寻找烈士后人”公益项目与上海龙华烈士陵园(上海龙华烈士纪念馆)合作,为在解放上海战役中牺牲的烈士寻找后代亲人。截至目前已找到其中15名烈士的家属。

清明前夕,今日头条“寻找烈士后人”公益项目一一联系这些家属,询问他们清明到龙华祭扫的意愿。最终,3名烈士的家属在今日头条“寻找烈士后人”公益项目的组织下,从祖国的大江南北赶来。

人头攒动中,缅怀和追忆的情绪,正在酝酿。

“大伯,我来看您了”

上午9点。2位烈士的5个家属在龙华烈士陵园的广场上集合。穿上统一发放的服装,他们汇入参加祭扫的队伍中。

向烈士鞠躬、将鲜花放置在中央位置、为烈士擦拭墓碑。在沉静的伴奏中,参加祭扫的人,在烈士的墓碑前静默三分钟。

静默之后,人群开始慢慢退场,54岁的豆法祥却迟迟不肯离去。他打开身上的包,从中掏出一大袋香蕉、苹果和橙子,蹲下身子,放到豆青汉烈士的墓碑前。这位年过半百的建筑工人,从山东坐了一夜的火车硬座,于凌晨6点到达上海。

今日头条助解放上海烈士魂归故里,烈士亲属赴龙华烈士陵园祭扫

窦(豆)青汉的墓碑

“大伯,我来看您了。”豆法祥跪了下来,眼泪滑落脸庞。70年前,他的大伯豆青汉在解放上海战役中牺牲,年仅25岁。安葬地,豆家人找了70年,一直未曾找到,直到今年3月看到今日头条发布的一条寻找窦(豆)青汉烈士后人的信息。

今日头条助解放上海烈士魂归故里,烈士亲属赴龙华烈士陵园祭扫

豆法祥跪在豆青汉烈士的墓前

“感谢今日头条,让我找到我大伯,温暖了我们全家。”豆法祥一边擦拭眼泪,一边紧紧握住今日头条“寻找烈士后人”公益项目工作人员的手。

同样不肯离去的,还有来自河南新乡的王兰香一家。

她和母亲、二哥静静地站在王建功烈士的墓碑前。“原本只知道大伯在解放战争中牺牲在了南方,但究竟安葬在哪里,一直不知道。”王兰香感叹,她本打算退休后去南方找一找,没想到通过今日头条找到了。

关于大伯的事情,王兰香主要是听奶奶说的。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王建功曾给家里写过一封信报平安。后来,他牺牲的消息传回来时,王兰香的父亲,也就是王建功的弟弟,怕母亲过于伤心,还冒充哥哥继续给母亲写信。可惜的是,当年的信件都已丢失,烈士与亲人沟通的只言片语也没能留下。

直到新中国成立,政府给家里发抚恤金,烈士的弟弟才敢将事情的真相告诉母亲。母亲狠狠地哭了一场。

“家里也曾动过去找他的念头。”王兰香说,可一方面是当时交通通讯不便,不知道去哪里找;另一方面当时家庭条件也不好,顾不上这事。

这事一搁,就是70年。

“现在,我们家里有公务员、有博士、有医生,生活条件比当年好太多了。”王兰香叹了口气,这些都是先辈用鲜血换来的,“如果没有他们的牺牲,我们不会有现在的生活”。

折三根香头、捧一把泥土,把烈士的魂带回家乡

萧聪海一家,在中午时分抵达上海。他的二伯萧松泰在解放上海战役中牺牲。

61岁的萧聪海带着儿子、侄女、侄女婿和侄孙女走进龙华烈士陵园。二伯萧松泰烈士,就安葬在这里。

“找了这么多年没有找到。现在终于找到了。”刚刚在萧松泰的墓碑前站定,萧聪海的眼泪就掉了下来,“我奶奶生前就盼着这一天,可惜没等来。她在我8岁时就去世了。上个世纪90年代,我父亲也找过,还是没找到。今天,我们终于找到了。”

今日头条助解放上海烈士魂归故里,烈士亲属赴龙华烈士陵园祭扫

萧聪海一行。

2019年3月4日,今日头条推送了一条“寻福建漳州肖松泰烈士后人,烈士长眠龙华烈士陵园,静待亲人”的消息。看到这条消息后,南靖县县长及时作了批示,要求相关部门配合寻找。当地政府部门、媒体和志愿者纷纷加入到寻找烈士后人的行列。

今日头条助解放上海烈士魂归故里,烈士亲属赴龙华烈士陵园祭扫

今日头条推送的寻找肖松泰烈士后人的消息。

3月6日晚上,好消息传来,肖松泰的后代亲人在南靖县书洋镇找到。经过核实,肖松泰正是萧聪海的二伯萧松泰。

据了解,萧松泰是南靖书洋镇书洋村水尾组人,家有三兄弟,老大萧松根、老二萧松泰、老三萧松棉。1945年,国民党来村里抓壮丁,萧松泰和村里的几个青壮年一起被抓走。

此后便杳无音信。

“没想到,我二伯后来还参加革命了。我们为他感到自豪。”萧聪海等5个人在萧松泰的墓碑前站成一排,每个人手里拿着一束香,深深地鞠了三躬。鞠完躬之后,他们轮流走到墓碑前,将香轻轻地放下后,又回去站成一排。

今日头条助解放上海烈士魂归故里,烈士亲属赴龙华烈士陵园祭扫

萧聪海等人拿着香鞠躬。

接着,萧聪海往前迈了一步。只见他用闽南语对着二伯说了些话。之后,他蹲下身子,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祭祀用的黄纸。他掰下三根香的香头,从地上抓起一小把泥土,放进纸张后,再小心翼翼地将纸张对折。待纸张折成一块糖果般大小后,萧聪海再将之放进口袋。

今日头条助解放上海烈士魂归故里,烈士亲属赴龙华烈士陵园祭扫

香头和泥土,装进祭祀用的黄纸里。

“这是我们闽南当地的风俗。我们要带他回去认祖归宗。以后,我们不可能每年都来上海的。”萧聪海解释道,我刚刚是在用家乡话问我二伯,愿不愿意跟我们一起回福建漳州南靖县的祠堂里。

“按照风俗,我们还要点着香,拿一点香灰回去。但陵园不能点香,所以我就折了三根香头。”萧聪海说,此时,家里人已经准备好祭祀用的东西,等他们回去后,就直接奔往祖祠。

全家人都等在那里。待点了香,烧了纸,行了祭拜的礼,萧聪海就把香头和泥土倒进香炉,全家人围着香炉绕上三圈。

在家人的心愿里,萧松泰烈士的魂,便回了他已离开70余年的乡。

英烈精神不应被时间冲淡

据了解,“我们来看望你”是龙华烈士陵园发起的“70年我们从未忘却”清明祭扫系列主题活动组成部分。

这一系列主题活动还包括“人民不会忘记”“寻找英雄”、千人“快闪”行为艺术、草地诗歌会、英烈诗抄诵读等一系列活动形式。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上海解放70周年,而今年清明节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颁布后的首个清明节。70年前,正是包括萧松泰、王建功、豆青汉等在内的一大批烈士的牺牲,才有了上海的解放、新中国的成立。

“英烈精神和他们献身的伟大意义,不应该被时间冲淡。这些英雄为了大众幸福而牺牲,本身就有强大的精神传播力。”薛峰表示。

今日头条助解放上海烈士魂归故里,烈士亲属赴龙华烈士陵园祭扫

龙华烈士陵园清明祭扫场景。

“如果只是抽象地讲述,人们是不太容易理解,并产生信任的。”薛峰说,纪念馆通过提供多感官沉浸式体验,展示先烈事迹、遗物、场景,同时经常组织讲座、沙龙等,把真实历史向公众进行生动有效递送。

“我们将革命先烈的英勇付出,放到他们个人破碎的家的视角上,如何挽救危亡的国;今天正在复兴的国,如何护佑个人的家。希望通过这些活动,启发人们思考家庭与国家的关系,弘扬家国情怀,唤起公众对先烈的崇敬,对祖国的热爱。”薛峰说。

缅怀先烈功绩,告慰先烈英灵,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今日头条公益寻人发起“寻找烈士后人”项目,与上海龙华烈士陵园共同寻找在解放上海战役中牺牲的烈士的后代亲人。在以往的成功案例中,媒体接力寻找烈士后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今日头条诚邀全国各地媒体一起参与到“寻找烈士后人媒体志愿服务团 ”中来。

如有烈士后人相关线索,欢迎联系头条寻人(邮箱:[email protected];电话:010-58341776、010-83434485),将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对信息进行核实和后续跟进。

今日头条助解放上海烈士魂归故里,烈士亲属赴龙华烈士陵园祭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