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B类药物氨氯地平与ARB类药物的降压机制,联合用有冲突吗?

用户来自星星


CCB类药物氨氯地平与ARB类药物的降压机制,联合用有冲突吗?这个问题问的好,能够说出CCB和ARB这种学术名称的提问者,估计是对高血压深有研究的人。实际上CCB就是大家常说的地平类降压药,而ARB类降压药就是人们常常提起的沙坦类降压药。今天张大夫试着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地平类药物属于钙离子拮抗剂中的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降压效果明显,适用于轻中重度高血压,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降压药。特别适用于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盐敏感性高血压和高血压合并有动脉硬化者。

而沙坦类降压药是继普利类降压药之后,对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具有良好作用的有一类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药物。沙坦类药物不但降压效果跟普利类药物接近,而且有更少的副作用。

临床上一直把地平类降压药和沙坦类降压药联合使用,可以说是一个经典组合。地平类降压药可以直接扩张动脉,沙坦类降压药可以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既扩张动脉又扩张静脉,可以抵消一部分地平类药物带来的副作用。


张之瀛大夫


氨氯地平,属于钙通道阻滞剂,简称CCB,常用的氨氯地平制剂有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苯磺酸氨氯地平;ARB,全称血管紧张素受体1拮抗剂,即沙坦类降压药,比如我们所熟悉的坎地沙坦、厄贝沙坦、缬沙坦等。那么,氨氯地平与沙坦类降压药能联用,有冲突吗?可以联用,它们不仅可联用,还是联合降压的优选方案。



优势一:降压机理互补

氨氯地平主要通过扩张外周小动脉降低血压;沙坦主要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受体,舒张血管,减少醛固酮释放,降低血压。它们的降压机理不用,联用降血压的效果可叠加,即1+1>2,效果优于双倍增加单药剂量的降压效果。所以,二者可联用,无冲突。

优势二:不良反应减少

氨氯地平使用期间可引起外周水肿,以踝部、小腿等低垂部位多见,出现水肿后往往会引起行动不便或不适,给高血压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不少困扰,而沙坦可舒张肾血管,增加肾脏血流,年轻水肿,从而减轻氨氯地平引起的不良反应,这是二者联用的优势之二。



优势三:协同保护心血管

氨氯地平多用于动脉硬化的中老年患者,中老年人的典型血管改变是动脉硬化、动脉壁增厚,部分病人可伴左心室肥厚、蛋白尿。沙坦类降压药恰好可逆转血管壁增厚,逆转左心室肥厚,减轻蛋白尿,故这部分患者使用ARB可减轻血管、心脏、肾脏损害,这是二者联合应用的优势之三。

优势四:长效降血压

氨氯地平、几乎所有的沙坦类降压药都属于长效制剂,每日都仅需服药一次,可实现24小时全覆盖降血压,减少血压波动,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在增强降压疗效的同时,也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综上,氨氯地平与ARB可联用,二者降压机理互补,降压效果相加,联用不良反应减少,还可协同保护血管、心脏、肾脏等靶器官,二者均可24小时控制血压,属于联合降压的优选方案。

注: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及版权,请联系删除。本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医学莘


大家好,我是宋药师,在医院药房工作16年了。

CCB类药物的全称为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CCB),是一类应用广泛的降压药,具体代表药物有:第一代药物硝苯地平;第二代药物非洛地平,硝苯地平缓释片,硝苯地平控释片等;第三代药物氨氯地平等。根据2016年样本医院销售数据显示,CCB排名第一,占32%,销售额排名第一的是氨氯地平。

CCB类药物的降压机制为,选择性地阻滞钙离子通道,减少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而发挥降压作用,被推荐用于高血压伴心绞痛、脑卒中、肾功能不全、周围血管病和糖耐量降低的高血压患者。最新临床研究证实,CCB能够改善心绞痛患者的预后;CCB还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ARB类药物的全称为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常用的ARB药物有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坎地沙坦、替米沙坦等。ARB不仅是ACEI使用伴有咳嗽者的替代药物,现还被各种高血压处理指南推荐为降压治疗的首选药物之一。起效相对缓慢,但持久而平稳。对心力衰竭,保护肾功能、延缓肾病进展,逆转左室肥厚,抗血管重塑等都与ACEI相似或是更强,而无明显ACEI不良反应。

ARB类药物通过与AngⅡ竞争性争夺AT1受体,从而阻断AngⅡ和AT1的结合而发挥降压作用。

为了达到目标血压水平有时需要应用≧2种降压药物。联合用药时,降压作用机制应具有互补性。既具有相加降压作用,并可相互抵消或减轻不良反应。已有研究表明,钙通道阻滞剂(CCB)单药治疗无效患者改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联合 CCB 治疗后,可提高血压达标率且患者耐受性良好。研究结果显示,CCB 单药治疗无效患者,改用 ARB 联合 CCB 与 CCB 单药治疗相比,可显著改善患者血压水平、提高患者血压达标率,并可显著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

CCB和ARB均可扩张外周血管减少血管阻力,ARB还可抵消 CCB引起的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及踝部水肿,CCB与ACEI/ARB联用, 可协同降压外还有靶器官有保护作用,且对糖脂代谢无不良影响。

宋药师提示:CCB类药物氨氯地平与ARB类药物可以联用,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我是宋药师,黄药师的宋,快关注我获取更多用药常识吧~


宋药师


你好!
这两类药从降压机制及效果上,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上,在控制高血压病联合用不但没有冲突,而且是我国临床用降压药联合治疗方案的推荐优化联合方案(也可以叫首选方案之一),即CCB(“地平类”)+ARB(“沙坦类”)/ACEI("普利类“)。大多数人用这个降血压方案能把血压控制理想并能保护高血压靶器官。

一,CCB类又叫钙拮抗剂(或钙通道阻滞剂)降压药。它们主要的药品有,如图

它们的作用机制主要通过阻滞电压依赖L型钙通道减少细胞外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内,减弱兴奋-收缩偶联,降低阻力血管的收缩反应,同时还能减轻血管紧张素Ⅱ和α1肾上腺素能受体的缩血管效应,减少肾小管钠重吸收。故和ARB(沙坦类)联合用有协同降压作用。其中用得最多的是氨氯地平。


二,ARB类(或ACEI类)降压药品有,如图

ARB(沙坦类)相比ACEI(普利类)来说是后启之秀,其中个个都是精品长效高质量降压药物,副作用相对少得多。它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阻滞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亚型(AT1),更充分有效地阻断血管收缩,水钠潴留与重构作用,阻滞AT1负反馈引起血管紧张素Ⅱ增加,可激活另一受体亚型AT2,能进一步拮抗AT1的生物学效应,所以和CCB降压有相互叠加作用,副作用相对减少或抵消。


三,两类降压药物联合应用注意事项

1,降压药物使用原则,小剂量开始,即每种药可以从其最小规格(1片)开始,高血压病情若是2级,高危组以上的,一般均需要两种药物联合用,这样副作用少,降压药效果好。一部分人总想只服用一种降压药(除非轻微高血压能控制好),或一种降压药加量,均不及两种降压药联合用好(大量的循证医学数据证实,不是要相信我说)。


2,CCB降压效果相对来得强而快,个体差异性小,而ARB降压作用相对起效缓慢(也有快的)持久而平稳。两类药联合用取长补短。

3,两类降压药联合用,特别是氨氯地平与氯沙坦或厄贝沙坦联用,有轻度降低血尿酸作用。对伴有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的高血压患者来说是首选。


4,高血压药物均是长期服用的药物,其疗效及副作用,适应和敏感性,有个体差异,切忌在医生观察和指导下用药。有相关禁忌证者或副作用者不能用。

余千兰


降压治疗中使用单一降压药物可能不能够达到治疗目的,所以联合用药成为了一种必然,药物中的联合主要原则是将作用机制不同的降压药联合使用,同时要考虑药物的副作用是否相同。临床中,钙离子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是其中比较经典的药物联合组方。

氨氯地平是第三代钙离子拮抗剂,它通过抑制钙离子跨膜进入平滑肌细胞和心肌细胞,因为其对平滑肌的作用大于心肌,所以导致外周动脉扩张,外周血管阻力下降,从而降低血压。它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头痛和水肿。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常见药物有缬沙坦、厄贝沙坦、氯沙坦。替米沙坦等,它通过阻滞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其血管收缩、水钠潴留与重构作用,从而降压。它最常见的副作用是高血钾。

钙离子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有不同的降压机制,联合使用可以发挥更好的降压效果。同时钙拮抗剂能扩张肾血管,具有利尿的作用,可以降低血钾水平,同时钙剂本身对于心肌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降低心率的作用;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有增加心率的作用,但却可以抵消钙离子拮抗剂造成的交感神经活动兴奋。

药物的联合可以发挥1+1>2的作用,也可以发挥1+1<2的作用,主要在于使用的时候是否考虑清楚药物本身的作用机制和副作用。取联合作用好的组方,帮助更多的患者,CCB与ARB联合帮助给很多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水平,同时减少了单独使用的药物副作用。



注:图片均下自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糖尿病联盟


其实大家了解一下机制即可,无需非常明白,降压机制本身就是专科医生需要掌握的知识,高血压的朋友只需要了解,哪些药有什么副作用,能不能一起吃,这才是关键!

既然朋友们问到了,王医生简单说一说。

CCB类药就是XX地平,是降压药中应用最为广泛,效果比较好的一类药物,主要通过阻断钙离子通道,减少血管平滑肌钙离子的内流,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起降压效果!

ARB药是XX沙坦,也叫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断剂,而ARB类药物结构和血管紧张素II结构相似,可以竞争性的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结合,阻断血管紧张素II的缩血管作用,起到降压效果。



大概就这个意思,看完大家估计也看不懂,王医生觉得无需懂,看关键:

第一、肯定可以联合起来降压;


已有研究表明,钙通道阻滞剂(CCB)单药治疗无效患者改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联合 CCB 治疗后,可提高血压达标率且患者耐受性良好。

第二、联合的目的是更好的让血压达标,因为临床上常常一种药无法让血压达标。

第三、为啥发明那么多种降压药,简单理解条条大路通罗马,这一条走不通,还有另外一条,因为不是每一种药都能把每一个人的血压降到正常。

第四、副作用:地平——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痛、头晕、面部潮红、心率加快;踝部水肿;皮疹。少数患者长期应用还会出现牙龈增生。

沙坦——禁用于肾动脉狭窄,潜在引起血钾升高。

所以,CCB+ARB,肯定是比较理想的降压搭档,我们不需要记住它们的机理,我们只需要知道,我们的目标:长效、平稳、保护靶器官。


心血管王医生


可以联用。

CCB类药物是指钙拮抗剂,就是我们常说的“地平类药物”,也称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类药物主要是通过阻断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抑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使细胞内钙离子水平降低而引起心血管等组织器官功能改变的药物,临床上常用于高血压,常用的药物包括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尼莫地平、非洛地平、拉西地平等等。具体到氨氯地平这个药物,它在生理性pH值下呈离子型,在pH值较低(如缺血)时,能与钙离子通道受体紧密结合,它能优先阻断去极化细胞的钙通道。此外,氨氯地平具有对周围循环作用突出,对血管选择性强的优势,可以舒张冠状血管和全身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从而降低血压。氨氯地平的负性肌力比较弱,对人体窦房结和房室结无影响。

ARB类药物也称“沙坦类药物”,也称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它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T1受体)的激活,而阻断AT1受体可直接引起血管舒张、血管升压素分泌减少、醛固酮合成及分泌减少等等,从而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常用的ARB类药物主要有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等等,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氨氯地平与ARB类药物联合应用治疗高血压可以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这是因为CCB类药物主要扩张动脉血管,而ARB类药物对动、静脉血管具有扩张作用。而且两者联用可以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地平类药物所致的踝部水肿等不良反应可以被沙坦类消除。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氨氯地平和缬沙坦联用时,应避免合用过量的这两种药物。这是因为CCB类药物具有血管选择性,对动脉血管有作用,过量时,它的后果比较轻微。但是ARB类药物对动、静脉血管均有作用,他能拮抗缩血管作用和交感神经反射性的兴奋,从而加重CCB类药物扩血管从而导致低血压的不良反应发生。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作为用药依据,请在医师的指导下用药,有什么疑问或者观点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评论。


药事健康


CCB类药物是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常用的药物有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等,而ARB类药物是血管紧张素Ⅱ抑制剂,常见的药物都是“沙坦类”,如缬沙坦,氯沙坦,替米沙坦等等,这两个药物可以联合应用,是降压药联合应用的经典组合。

沙坦+地平联合降压效果好

题目中提到的氨氯地平是一种长效的CCB类药物,主要通过拮抗钙离子的内流,从而达到扩张动脉血管,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地平类药物扩张动脉的作用还包括心脏的冠状动脉,因此,地平类药物对于缓解血流不足引起的心绞痛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对于合并心绞痛,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非常适用。

沙坦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应用广泛也副作用较小的一类降压药物,它的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有效的扩张血管,能够达到降血压的效果,由于它对肾部的血管也有一定的扩张作用,对于增强肾脏功能,改善蛋白尿等情况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因此对于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病的高血压患者,沙坦类药物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这两个药物在一起合用,能够起到协同降压的作用,主要是CCB类药物扩张动脉血管,而ARB类药物即扩张动脉也扩张静脉,因此,对于单药服用控制血压不稳或者控压效果不好的情况下,这两个药物的组合应用能够达到更强效的降压作用。

除了能够更强效降压外,沙坦类药物由于具有扩张静脉的作用,对于氨氯地平可能引起的水肿问题,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因此,这两个药物联用,还能够有效的改善和抵消药物可能引发的副作用。是非常好的组合。

如何看两个降压药物能否联用

临床上考虑两个药物的联用,主要是考虑这两个药物之间的作用机理是否一致,举个例子来说,一般就不推荐ACEI类的普利类药物和ARB类的沙坦类药物合用,因为他们的作用机理近似,即使合用,也不会增强药物的降压机制,反而有可能造成副作用的叠加。但如果是沙坦类药物和利尿剂的合用,这就是从不同的作用机理上达到降压的效果,这种作用就是我们常说的协同作用,降压效果会更好。

从药物副作用方面来看,一般考虑两个药物合用后,不会增加药物的副作用,甚至可能会抵消或改善药物可能引起的副反应,比如说明提到的沙坦+地平,可以有效的减少地平类引起的副作用,而普利类+噻嗪类利尿剂的合用,则普利类可能引起的高钾血问题和噻嗪类利尿剂可能引起的低钾血症问题,可能会有所抵消,减少血钾发生紊乱的几率,而如果普利类+保钾利尿剂合用,则可能会增加高钾血症的风险,不是好的组合。


李药师谈健康


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需要药物联合,在常用的五大类降压药联合方案中,钙离子拮抗剂(简称CCB,地平类)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简称ARB,沙坦类)的联用,不但没有冲突,还是高血压药物治疗联合方案中的首选。下面就介绍一下这两类降压药联合应用的优势。


作用机制

地平类主要作用于血管上的钙离子通道,通过阻止钙离子内流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其主要作用于动脉。另外,地平类还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其在抗高血压的同时还能够延缓动脉血管壁上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特别适合高血压合并稳定性心绞痛、颈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合并周围血管病)患者。


沙坦类主要是通过拮抗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一种缩血管物质)与与AT1 受体结合而起到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另外,沙坦类还能够使Ang Ⅱ转化为Ang 1-7,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因此,沙坦类除了降压作用外,还具有保护心血管和肾脏及改善糖代谢的作用。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高血压合并心功能不全、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合并微量白蛋白尿或蛋白尿、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及不能耐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患者。


协同增效

地平类和沙坦类联合可以发挥协同降压的作用。中国高血压综合防治研究表明,小剂量长效地平类和沙坦类起始联合可明显提高高血压控制率。

另外,地平类和沙坦类联合,可以产生协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其机制是增加一氧化氮的合成及利用,抑制炎症反应,减少氧化应激。临床研究显示,氨氯地平与缬沙坦联用,可显著降低脉搏波传导速度。


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地平类直接扩张动脉,沙坦类通过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既扩张动脉又扩张静脉,地平类产生的踝部水肿可被沙坦类消除。另外沙坦类还可部分阻断地平类所致反射性交感神经张力增加和心率加快的不良反应。


目前,市场已经开发出地平类和沙坦类的单片复方制剂并运用于临床,如氨氯地平缬沙坦。总之,地平类和沙坦类是高血压指南推荐的联合,优先适用于老年高血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合并冠心病、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疾病或外周血管病患者。


刘药师话用药


氨氯地平属于第三代的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CCB类药物)。临床上常用的有苯磺酸氨氯地平(络活喜)和左旋氨氯地平(施慧达)。【关于左旋氨氯地平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的区别可见我之前回答的相关问题】

钙通道阻滞剂主要是通过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而起到降压作用。所以此类药几乎适用于所有类型的高血压,其控制血压效果较好,是临床一线降压药。

氨氯地平作为第三代CCB类降压药,其特点是半衰期长,是长效降压药,通常每日使用一次就可以平稳控制血压,而且其相对于第一代的硝苯地平降压更平缓、温和,血压波动较小,引起的头痛、头晕,双下肢水肿副作用更小。



ARB类药物也就是常说的沙坦类药物,临床常用的有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等。该类药物为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意思就是药物在机体能够阻断血管紧张素和其受体结合,从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使血压下降。


沙坦类药物具有预防及逆转心血管重构,保护心血管,改善糖代谢作用,所以优先可以用于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合并冠心病以及糖尿病患者,而且其没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干咳的副作用,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较好,所以也是临床广泛使用的一线降压药。


氨氯地平和沙坦类药物是否可以联合使用?

可以联合使用,而且是各大高血压指南推荐的用药组合。当使用一种降压药效果不好的时候,可以选择两种以上降压药联合,联合的原则是作用效果相互协同,副作用尽可能抵消。

CCB类药物与ARB类药物由于作用机制不同,所以合用可提高降压效果,两种药物小剂量一般就可达到较好的血压控制率。而且ARB类可抵消一部分CCB类药物引起的踝部水肿、心率加快的不良反应。


我是无名药师,点击关注,我会与您分享更多的药物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