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江王屏南紀念館:開閩新世系,抗倭振家聲

抗戰志士王屏南紀念館位於涵江區萩蘆鎮東張村,由其孫子王育智在王屏南故居的基礎上精心籌建,展示著“日本侵華罪行”“建設美麗新農村”“秉承先輩愛國情懷”等不同主題的內容,傳播王屏南克己奉公、愛國愛鄉的優良品質與精神。

涵江王屏南紀念館:開閩新世系,抗倭振家聲

涵江王屏南紀念館:開閩新世系,抗倭振家聲


王屏南1893年出生於莆田涵江區萩蘆鎮東張村,15歲隻身到上海謀生,成年後進入上海法政大學半工半讀,畢業後在上海當時的四馬路開辦律師所。“九一八事變”爆發,東北淪陷,上海各界人士群情激憤,“凡有血氣,莫不同仇”。王屏南義憤填膺,立即著手編印《御海》週刊,大力宣傳抗日救國。


涵江王屏南紀念館:開閩新世系,抗倭振家聲

1931年10月5日,王屏南建立了上海第一支市民義勇軍。次年,在淞滬抗戰中率義勇軍協同十九路軍抵禦日寇,給日軍以沉重打擊,名傳神州。《義勇軍進行曲》國歌創作靈感即來自於此。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王屏南毅然回鄉參加抗日,任莆田抗放後援會會長,兼任國民黨莆田縣黨部監察委員、縣參議員。其間,他積極投入抗日救亡運動,經常下鄉宣講救日主張,慷慨捐獻家藏的金銀、槍支。他還為莆田救濟院募款賑恤災民,並在莆田山區組織敵後生產自救。可以說,凡涉抗戰救國之事,他無不竭盡全力,鞠躬盡瘁。


涵江王屏南紀念館:開閩新世系,抗倭振家聲


抗戰勝利後,王屏南重返上海重操律師業,兼任煤業公會法律顧問。1948年,因母親年老回鄉侍奉。家居期間,他積極興辦家鄉公益事業,如出資修建莊邊橋,興辦肥田粉廠,創設冬耕試驗田等,並捐獻軍糧,支援解放大軍。此外,還潛心編書立著,其所編的《革新學生字典》,查找方便,曾被閩、浙兩省學校採用;而所著的《上海市民義勇軍抗戰歷史》,現被上海檔案館收藏。

1951年,由於歷史原因,王屏南被錯判不幸去世。1982年,經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複查,得到徹底平反。1987年,上海市人民政府給予“一·二八淞滬抗日愛國志士”的稱號,並將其骨灰遷至上海宋慶齡陵園安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