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信陵君让魏王的宠妾偷窃兵符,难道他想夺取王位吗?

战国时期,国与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发生。军事力量强大的秦国不断地向周边国家发起进攻,吞并了不少土地,实力更为强大。

公元前262年,秦、赵两国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展开大战。战争历时三年,结果赵国惨败。

不久,秦国再次出兵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见大势不妙,急忙向临近的魏国求救,魏王派晋鄙将军带兵十万前往救援。

魏国信陵君让魏王的宠妾偷窃兵符,难道他想夺取王位吗?

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中的秦代错金“杜”字铜虎符,制作极其精巧。

秦国得知这一消息,立即派遣使臣前去威胁魏王。魏王怕秦国会转而攻打自己,只好让晋鄙按兵不动。

赵王一听魏国暂且观望,连忙命弟弟平原君写信给魏国公子信陵君求救。原来信陵君的姐姐是平原君的夫人,此举是让信陵君看在姐姐的份上发兵救救赵国。信陵君看了信急忙求见魏王,分析了赵国和魏国的依存关系。但魏王害怕秦国,仍不敢发兵。

信陵君见说服不了魏王,便想带着自己的一千多名门客前去和秦军拼命。养门客是战国时期的一种社会风气,为的是帮助自己巩固政治地位。此时,一位叫侯嬴的门客上前阻止说:“您率领一千多人和秦国大军拼命,等于是白白送死。”这侯嬴原来是看大门的,已经七十多岁了,但信陵君对他非常尊重。

听了侯嬴的话,信陵君反问:“那该如何是好?”侯嬴建议他去偷魏王的兵符,用兵符调动魏国军队,如此才能救得了赵国。

“兵符”是我国古代调兵遣将的信物。它由青铜铸成,形状像虎,所以又称虎符。分成左右两半,左半交给带兵将帅,右半掌握在国君手里。要调动军队时,国君将右半交给差遣的将领拿去和带兵将帅手中的左半扣合,兵符上的文字互相对合完整表示命令可信,这才有权调动军队。

可如何拿到国君手里的兵符呢?侯嬴建议信陵君去求如姬。如姬是魏王的宠妃,信陵君曾替她报了杀父之仇,她一直想找机会报答信陵君,这次正是报恩的时机。

果然,如姬顺利地偷取了魏王的兵符,并交给信陵君。

信陵君到了军中,验合了兵符。但将军晋鄙心中仍有疑虑,他决定问问魏王再出兵。随信陵君一起来的门客大力士朱亥见此,举起四十多斤重的大铁锥砸向晋鄙,晋鄙当场毙命。

信陵君夺得兵权,挑选了八万精兵直奔赵国邯郸。平原君得到消息,率兵从城中杀出,两军内外夹击,解了邯郸之围。

可见,信陵君窃符救赵之举,并不是为了谋权夺位,而是为了帮助赵国解除秦国之患,同时确保魏国自身的安全。然而,魏王对信陵君的这一做法非常恼怒,信陵君也怕魏王报复,只好留在了赵国。

不久,秦国派大军兵分两路进攻魏国,魏国军队连吃败仗。魏王不得不赦免了信陵君的罪过,并迎接他回国做了相国,为自己出谋划策。

内容来源:《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华夏历史》中华书局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