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自貿區兩週年,“風景”若何?


重慶自貿區兩週年,“風景”若何?

(冉雨琳丨攝)

4月,重慶自貿試驗區迎來“兩週歲”。兩年前,這塊涵蓋兩江新區、西永、果園港3大片區119.98平方公里的土地,成為重慶改革開放的”試驗田”。

兩年來,重慶在這片”試驗田”裡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一項項創新政策、一個個開放平臺、一條條外向通道在這裡落地開花,結出了累累碩果……

數據顯示,2018年,重慶自貿試驗區進出口總值共計3149.9億元人民幣,較2017年(下同)增長25.5%,佔2018全市外貿總值的60.3%。

2019年前2個月,重慶自貿試驗區進出口總值508.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9.3%,增幅高於同期重慶外貿進出口11.9個百分點。

重慶自貿試驗區以全市1/1000的土地面積,創造了全市超六成的進出口總額,新增註冊企業23439戶,在全國首創制度創新成果11個,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帶來四大變化。

營商環境更優

掛牌兩年以來,重慶自貿試驗區的營商環境優化明顯。比如,重慶外資項目備案實現立等可取,覆蓋率達100%;開辦企業時間從20個工作日縮短至最快3小時,口岸通關時間壓縮了1/3。

重慶自貿試驗區還培育了“飛機融資租賃”“保稅維修”“保稅文化”“跨境電商”等一批新型業態。截至目前,共計8架融資租賃飛機成功落地重慶;首批保稅航材也於今年3月入區,助力重慶航空產業不斷拓展延伸。

此外,重慶自貿試驗區還在第三批自貿試驗區中率先建成區域識別系統,成立全國首家覆蓋全域、專門化的自貿試驗區法院,組建商事仲裁中心和知識產權法庭,設立西部唯一的商標審查協作中心。

重慶自貿區兩週年,“風景”若何?

攝影:陳鈺旭

《中國城市營商環境報告2018》顯示,重慶營商環境位居全國第五、西部第一。重慶自貿試驗區對全市營商環境的優化貢獻很大,吸引了更多企業落戶重慶。

兩年來,重慶自貿試驗區新增註冊企業23439戶,註冊資本總額2444.6億元人民幣,佔全市比重19.3%。其中,新增註冊外資企業449戶,佔全市比重25.1%,註冊資本26.67億美元,佔全市比重15.1%。重慶自貿試驗區全域引進項目1787個,簽訂合同(協議)總額5444.79億元人民幣。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三大互聯網巨頭先後落戶,商湯科技人工智能、金泰克內存生產基地等標誌性項目落地。

開放程度更高

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借自貿試驗區機遇,重慶開放平臺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

2018年1月,果園港新增啟運港退稅功能;4月,江津綜保區(一期)通過國家驗收;9月,西永綜保區(二期)通過國家驗收,果園保稅物流中心(B型)獲批;10月,國務院批准設立涪陵綜合保稅區;今年3月,重慶首次進口藥品和生物製品口岸獲批……

利用“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聯結點的區位優勢,重慶將自貿試驗區與中新互聯互通示範項目等一體規劃、一體推動。

重慶自貿區兩週年,“風景”若何?

攝影:吳夢

比如,在海關總署支持下,重慶率先開展“關鐵通”中哈項目試點,率先實現中歐班列(重慶)常態化運行;重慶實現陸海貿易新通道班列常態化運行,陸海貿易新通道班列、中歐班列(重慶)在果園港首發,長江黃金水道和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在重慶互通,歐洲、東南亞及全球的貨物在重慶交匯……一張承東啟西、接南連北、通江達海的內陸開放高地新藍圖,在試驗區內愈加清晰。

如果說搭好平臺、通道是自貿試驗區開放的“硬件”,那麼,實現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則屬於“軟件”建設。

重慶推動實現全國“單一窗口”第一票原產地證書申報成功、第一個實現在線付匯業務、第一票空運運輸工具申報成功等多個全國第一。目前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已成功對接重慶涉及國際貿易鏈的22家單位54個系統,實現水運、航空、鐵路物流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功能應用,申報覆蓋率達100%,位居中西部第一。

百姓生活更美

如今,重慶各大超市和海鮮賣場裡,活蹦亂跳的進口海鮮比比皆是,極大地豐富了市民的餐桌。這與生鮮產品的“極速通關”分不開。

為了讓進口生鮮、新鮮農副產品以最快速度進入市場,重慶江北國際機場空運貨物實施“7×24小時即到即查即放”,並開通生鮮、蔬果等農副產品綠色通道。

2019年以來,重慶江北機場口岸生鮮貨物平均提離時間縮短至1小時,最快29分鐘即可完成全部流程,開始配送。

重慶自貿區兩週年,“風景”若何?

攝影:陳鈺旭

除了能滿足市民口福外,“進口汽車”也有了好消息——

3月24日,重慶自貿試驗區第一票平行進口汽車保稅倉儲業務順利開展。相較之前的進口汽車“落地徵稅”政策,保稅倉儲業務的開展,大大降低貿易商的物流成本和資金壓力,進而將吸引更多進口車商向重慶集聚。再過段時間,重慶市民就將以更優惠的價格、更快捷的方式買到直接從重慶清關的進口汽車。


自主創新更強

去繁就簡,是重慶海關在自貿試驗區優化營商環境的一項重要任務。在這方面,重慶海關創新實施“兩倉監管智能化”,簡化貨物進出倉監管流程,開展貨物分送集報,實現“進、出、轉、存”環節全過程智能監管,業務系統自動核准率達到90%以上,企業報關成本降低90%以上。

重慶自貿區兩週年,“風景”若何?

攝影:陳鈺旭

“兩倉監管智能化”的落地實施,是重慶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組合拳”的縮影。截至2018年年底,重慶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151項改革試點任務已實施129項,落地率85.4%。國家複製推廣的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中,重慶已實施127項。同時,重慶自貿試驗區探索形成13個創新典型案例、34項制度創新成果,其中全國首創案例6個、全國首創制度創新成果11個。


延伸閱讀:

兩江片區“成績單”

重慶自貿區兩週年,“風景”若何?

(曾勇丨攝)

重慶自貿試驗區兩江片區重點打造高端產業與高端要素集聚區。截至2019年2月,兩江片區市場主體累計達19420戶、註冊資本3672億元;正式簽約項目共計252個、投資金額1672億元。

營商環境越來越優

兩年來,重慶自貿試驗區兩江片區對標國際,創新突破,帶動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激發出新的發展活力。

深化行政審批改革

搭建高效的“互聯網+政務服務”新模式,推進“多證合一”、“證照分離”、“集群註冊”等系列改革,建立營商環境的指標體系和優化實施方案。

強化事中事後監管

在全國率先探索開發區域性綜合監管平臺,推進大數據上的“部門監管+行業自治+企業自管+社會共治”的監管方式,推進“四新”審慎監管體制,建設樓宇經濟監管系統,出臺《樓長機制實施方案》。

細化政務服務體系

在全市率先試點電子營業執照,進一步提升辦件效率。率先完成開發區域識別系統,網上審批大廳等,並在全國率先探索開發區域性綜合監管平臺。推進建設自貿社區服務中心。

優化法制環境保障

在西部地區率先探索實行行政處罰群眾公議制度,成立重慶(汽摩)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營造集知識產權維權中心、自貿區法院、自貿區仲裁中心等為一體的國際化法制環境。

內陸開放高地初具規模

近年來,兩江新區積極推進開放通道、口岸、平臺、主體、環境五位一體打造,服務好重慶內陸開放高地建設。

中歐班列與黃金水道實現無縫銜接

已實現中歐班列(重慶)與長江黃金水道之間的水鐵聯運無縫銜接,今年將常態化發運。且首批運貿一體化模式運輸的哈薩克斯坦進口糧食班列抵達果園港,進一步助推果園港成為國際物流分撥中心。

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建設有序推進

成功發運陸海貿易新通道(果園港)暨路企直通首發班列,實現“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重慶)物流通道和長江黃金水道在果園港無縫銜接。另積極推進中新“1+1”合作平臺公司與南向通道公司合作,開發具備較強競爭力的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物流產品。

截至目前,果園港碼頭前沿16個5000噸級泊位已全部建成並投入使用,港區“前港後園”和“鐵公水”聯運基本實現,並形成集裝箱80萬TEU、件散貨600萬噸、滾裝商品車70萬輛和鐵路500萬噸的通過能力。


國際合作走向深入

打造6大國際合作平臺

在國際合作平臺方面,隨著2018年年底中瑞(重慶兩江)產業園、中以(重慶兩江)產業園的先後開園,兩江新區已經先後打造了6個國際合作平臺。加上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兩江新區的國際合作正在朝著更縱深的方向邁進。

截至目前,作為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核心承載地的兩江新區已經累計簽約中新合作項目49個,投資金額118億美元。

“一心、多園、三區”的國際合作空間佈局

與此同時,兩江新區還先後出臺《兩江新區加快推進國際合作平臺建設方案》和《兩江新區國際合作產業園佈局規劃》等多份文件,提出要打造“一心、多園、三區”的國際合作空間佈局,進一步加強與新加坡、德國、意大利、日本、韓國、瑞士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合作,營造外資、外企、外籍人才集聚的開放新高地。


西永片區“成績單”

重慶自貿區兩週年,“風景”若何?

重慶自貿試驗區西永片區重點打造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示範區。

西永造“筆電”,重慶對外貿易的支柱

過去的一年裡,全球筆記本電腦市場低迷,佔全球產量1/4的“西永造”筆電,今年前兩月的產值卻增長了17.36%;

在重慶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的征程上,外貿引擎的增長動力持續強勁,西永的筆電產業功不可沒!據統計,2018年,西永微電園生產筆電4250萬臺,約佔全球總產量的1/4,九成以上出口。而在西永微電園生產的筆電,約佔全市出口量近九成。所以說,“西永造”筆電是重慶外貿當之無愧的“支柱產品”。

今年前兩月,西永微電園筆電生產繼續保持增長勢頭,產值達190億元,同比增長17.36%。而重慶出口的筆電貨值約佔全市出口總值的85%,約佔進出口總值的25%。換句話說,重慶外貿進出口貨值中,有1/4都是筆電貢獻的。

“筆電是重慶外貿進出口的支柱之一,只要它能穩住,重慶的對外貿易便能穩住。”重慶海關相關負責人認為,筆電對重慶外貿進出口實現“開門紅”起到了關鍵作用。

西永保稅區:為重慶出口貿易添動力

2018年,全市外貿進出口總值達5222億元,同比增長15.9%,繼2014年後,重新站上5000億元大關。而在今年前兩月,據重慶海關統計,全市外貿進出口總值達到839億元,同比增長17.4%,實現了“開門紅”。

從2018年的快速回升,到今年的“開門紅”,佔全市總額94.7%的保稅區,加工貿易額持續快速增長,貢獻也很大。

與全球貿易伙伴做生意,位於沙坪壩以電腦、智能手機、智能音響、穿戴設備、集成電路等高新技術產品為主的西永綜保區,今年的發展勢頭也很好,今年1-2月,其進出口總額也增長11.2%,達到278億元。

事實上,全市4個保稅區(兩路寸灘保稅港區、西永綜保區、江津綜保區、涪陵綜保區)的主要業態都是加工貿易。而來自市商務委的數據顯示,全市保稅區內的加工貿易額,佔全市加工貿易總額的94.7%。


來源:綜合重慶日報、中新網、重慶兩江新區、沙坪壩微政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