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正拍面,羽毛球就應該歪打正著!

前文講了揮拍以肩帶肘、以臀帶腰,在需要加速的時候

可以通過加大(或縮小)動作幅度,或者分解(或組合)完成多個動作,用以提升(或加快)揮拍的速度(或時間),今天來分享一下拍面變化對加速的作用,用以提升擊球力度(或加快出球時間)。

一、拍面的定義

首先要明確正拍面與斜拍面的定義。

1)正拍面

一般認為,擊球時拍面與擊球線路保持垂直即為正拍面擊球。

拒絕正拍面,羽毛球就應該歪打正著!

拒絕正拍面,羽毛球就應該歪打正著!

2)斜拍面

擊球時拍面與擊球線路不垂直即為斜拍面擊球,考慮到空間是三維的,所以正拍面擊球即是拍面同時擊球線路來球線路垂直,而其他情況均屬於斜拍面擊球

拒絕正拍面,羽毛球就應該歪打正著!


二、正拍面的優勢和弊端

眾所周知,正拍面擊球的力量要大於斜拍面(切擊),這一點在國家教材中也已經明確指出,大部分情況下,只有當你需要擊球減力的時候,才會用到切擊,比如劈吊。

拒絕正拍面,羽毛球就應該歪打正著!

那麼為什麼我們要提倡內旋擊球,如果用蒼蠅拍握法不是應該更簡單嗎?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就需要先了解一下正拍面和斜拍面各自的優缺點。

拒絕正拍面,羽毛球就應該歪打正著!


1)力量與速度

在發力和揮速均相同的前提下,正、斜拍面的力量差異來自於拍線的彈性。

正拍面:拍線反彈方向與揮拍方向一致,拍面受力均勻,反彈力集中,擊球力量大;

拒絕正拍面,羽毛球就應該歪打正著!

斜拍面:拍線反彈方向與揮拍方向不一致,拍面受力偏向,反彈力分散,擊球力量小,拍面角度越大,力量越小,拍線反彈作用過大時甚至會改變球的飛行方向。

拒絕正拍面,羽毛球就應該歪打正著!

正拍面擊球力量大,所以反作用力也大,合理利用制動反彈的原理(反作用力),還可以加快出球的速度(包括擊球和球速),當然斜拍面擊球同樣可以制動,但效果較之正拍面稍差,詳見後文《反彈球》。

2)衝擊與速度

正、斜拍面的第二個差異來自球的衝擊力,高速飛行的來球會帶有一定的衝擊力,在擊球時會先損耗掉一部分揮拍產生的動能,這就好比是作用力和反用作力,正拍面擊球力量大,同時承受的衝擊力也會增大,斜拍面反之。

正拍面:拍面與球垂直,衝擊力大,損失的動能大;

拒絕正拍面,羽毛球就應該歪打正著!

斜拍面:拍面與球不垂直,衝擊力小,損失的動能小。

拒絕正拍面,羽毛球就應該歪打正著!

一般來說大多可以定義為正拍面擊球時的來球速度都會比較快,比如平抽檔和接殺挑球等。

3)阻力與速度

正、斜拍面第三個差異來自於空氣阻力,正面飛來的球,在擊球時尾部的喇叭口會將空氣阻力最大化,同時需要更多的調轉時間,承受更多的阻力,這樣就會消耗更多的揮拍動能。

正拍面:出球時空氣阻力大,損失的動能大;

拒絕正拍面,羽毛球就應該歪打正著!

斜拍面:出球時空氣阻力小,損失的動能少。

拒絕正拍面,羽毛球就應該歪打正著!

斜拍面的另一個特性是可以在第一時間調轉球頭,有效化解來球的衝擊,起到

四兩撥千斤的效果,當拍面轉正後繼續發力更可以將衝擊轉化為球速

拒絕正拍面,羽毛球就應該歪打正著!


三、拍面擊球的應用

基於正斜拍面的幾個特點,可以看出,拍面對於擊球的作用各不相同。

正拍面:擊打,發力加速;

斜拍面:削切,減速旋轉;

斜拍面:撥擋,減力轉向。

在實戰應用時會有如下幾個方面。

1)應用之一,拒絕正拍面

基於正拍面的衝擊大的缺點,我們可以得出一個大原則,

防守時應儘量避免使用正拍面擊球(包括部分進攻),見下圖。

拒絕正拍面,羽毛球就應該歪打正著!

因為進攻時球速快,衝擊大,使防守方無法及時化解來球的衝擊,回球質量會隨之下降,所以通常在對戰時,最先加速殺球或者抽球的一方會佔有一定的優勢。

當然我們可以選擇在球速較低的時候回球,以降低衝擊(比如:殺球落地時球速最低,高遠球最高點球速最低等等)

2)應用之二,包擊球

大多時候我們很難完全避免對方線路上的壓制,又不想損失動能被動挨打,此時我們就需要通過斜拍面來調整,也就是包擊球的作用。

拒絕正拍面,羽毛球就應該歪打正著!

先觸碰球頭化解部分衝擊,並調轉球頭然後拍面轉正完成對羽毛球的動能傳遞,在來球剩餘衝擊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揮拍動能(疊加波),這也是內旋擊球的主要原因之一。

拒絕正拍面,羽毛球就應該歪打正著!


拒絕正拍面,羽毛球就應該歪打正著!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較之正拍面擊球,包擊球可以降低自身的體能消耗,有些情況下,在球頭調轉後還能通過擊打羽毛增加羽球飛行的動能。


3)應用之三,切擊球

上文中已經說過對方會主動加速壓制,限制你的發力(讓你沒有足夠的時間完成包擊球還擊),此時我們可以通過斜拍面切擊球的方式減速和變線(被動擋網),以破壞對方的進攻節奏,更可以主動控制網前,轉守為攻。

拒絕正拍面,羽毛球就應該歪打正著!

4)應用之四,切是調轉

在大多技術中(如:吊球、搓球等),我們擊球的目的並非是讓球更快的飛行,而是控制球頭的調轉方向,當然也有旋轉的作用。

吊球更多的是讓球頭調轉向下滑行,並在過網後急速下墜,勾球同理;

拒絕正拍面,羽毛球就應該歪打正著!

搓球更多的是使球產生更多的翻滾,從而避免被撲殺,相信很多人都分析過蘇卡的發球,就是利用了這一點,讓球在過網時依然保持著翻滾狀態。

拒絕正拍面,羽毛球就應該歪打正著!

(注:羽毛球太輕,空氣阻力又大,在空中翻滾飛行的距離非常有限,這就需要離網特別近,所以這種發球大多是違例的)

綜上所述:正拍面擊球雖然力量大、出球快,但弊端也非常明顯,所以在實戰中,通常會盡可能的避免使用正拍面擊球,而選擇斜拍面與正拍面組合的包擊球方式擊球,而斜面的角度和順序則取決於來球的方向和速度以及擊球的線路。

最後要提醒各位業餘愛好者,包切技術雖然有一定的優勢,但也需要良好的球感和揮速的支持,沒有一定的基本功很難體會細膩的手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