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摸索出一套脫貧“祕訣”

天星寺鎮有個“扶貧萬事通”

4年摸索出一套脫貧“秘訣”

4年摸索出一套脫貧“秘訣”


▲駱星為貧困戶鄢德銀送去生產幫扶資料100只雞苗。

基層扶貧工作錯綜複雜,有著千頭萬緒,天星寺鎮扶貧幹部駱星在這樣的崗位上一干就是4年,從前期摸排到後期攻堅,他本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用“高標準、高質量”的要求,紮根一線,幫助貧困群體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關,如期實現區域脫貧攻堅目標。

截至目前,天星寺鎮共有116戶貧困戶、363名貧困群眾“越線”脫貧。在長期從事基層扶貧工作過程中,駱星不但成為貧困群眾的“萬事通”,還摸索出一套脫貧攻堅的工作“秘訣”。

全面精細掌握“第一手”信息

“我曾是一名軍人,深知行軍作戰情報的重要性。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駱星坦言,要打贏脫貧攻堅戰,就必須詳細瞭解貧困群眾的具體情況。為了儘快掌握“第一手”信息,他每天起早貪黑、挨家挨戶走訪,尤其要與貧困戶“拉家常”“交朋友”,從根本上掌握貧困群眾的勞動力狀況、貧困程度、脫貧意願等。

2015年,駱星認識了貧困戶徐蘇明,常常主動去他家裡瞭解情況,記得第一次舟車輾轉來到徐蘇明家時,眼前篾泥搭建的屋子破爛不堪,室內漆黑一片,駱星心裡咯噔了一下。經過詢問,得知曾是煤礦工人的徐蘇明患有吸塵病等多種疾病,治病花光了家裡所有積蓄,妻子不堪生活重負棄他而去,留下年紀尚小的一兒一女。

“當時,看到倆孩子穿得破破爛爛,怯生生地站著,我的心像被針紮了一樣難受。”駱星說,每當他走訪瞭解貧困戶情況時,都會耐心傾聽、認真記錄。晚上回家後,腦子裡又會像放電影一樣浮現那些畫面,讓他難以忘懷的情景太多太多!為了幫助這些身處困境的人群,他一次次上門更新各家各戶的具體問題,信息越詳細、施策越精準。

扶貧工作貴在措施精準

“有了‘第一手’信息,才能精準‘把脈’施策。”駱星說,扶貧工作貴在措施精準。為加快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他積極配合相關單位對接籌集幫扶資金,以改善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為重點,積極謀思路、找出路,推動解決危房改造、飲水難、出行不便等問題,為貧困群眾基本生產、生活提供保障。

在區、鎮、村三級強有力精準扶貧措施的實施下,36戶貧困群眾住房問題、21戶貧困群眾飲水難問題、14戶貧困群眾出行難問題一一得到妥善解決。

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了,如何能建立長效的產業幫扶機制呢?駱星與同事一起思考,決定為全鎮26戶有勞動力且有意願的貧困戶送去免費雞苗、鴨苗、豬仔、山羊等生產資料,以增加貧困群眾收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駱星說,要把外界的幫扶力量轉化為貧困戶內在的生產動力,才能真正實現脫貧增收。於是,他統一協調當地農服中心、畜牧獸醫站專業人員,為貧困戶培訓種養專業技術,提升貧困群眾種植、養殖能力。

“過段時間,這些雞又能賣出3000多元。”作為“扶貧雞”直接受益者之一的金承書說,之前餵養的雞已經賣了好幾千元錢了,眼看這一批雞苗逐漸長大,大家心裡都美滋滋的。

堅持到最後就能見成效

《詩經》雲:“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堅持到最後,必定見成效。駱星深諳其理。於是,他積極促成該鎮建檔貧困戶的產業發展之路,並充分利用各農民專業合作社帶來的輻射效應,鼓勵貧困群眾以土地流轉的方式投向家庭農場、農業企業、農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增加貧困群眾的財產收入,實現資產變資本的目標。截至目前,已有20餘戶貧困戶加入到新成立的4個農民專業合作社中。

徐蘇明就是其中一員,入戶時屋子破敗不堪的場景,還浮現在駱星腦海。眼下,他在駱星鼓勵下,將自家4畝多土地全部流轉給專業合作社,其年收入已增加1萬餘元。駱星又牽線搭橋為其提供了道路清掃保潔員的公益性崗位,徐蘇明心存感激。

“除了為貧困戶提供公益性就業崗位外,全鎮還實現了城鄉社保全覆蓋,對特殊家庭實施‘低保’兜底、臨時救助及貧困戶子女給予助學資助等。”一說到扶貧政策,駱星記得滾瓜爛熟,他說,在為貧困群眾解決實際困難方面,大家都使出了渾身解數,作為扶貧幹部,更不能掉隊。脫貧攻堅進入關鍵階段,信心比黃金更重要,他將一如既往地為貧困群體脫貧致富提供助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